黃帝陵[河北涿鹿黃帝陵]

黃帝陵[河北涿鹿黃帝陵]

河北黃帝陵為軒轅黃帝的陵寢。在遠古時期和西漢以前,人們每年的黃陵祭祖,是到河北涿鹿縣,黃帝城邊的黃帝陵祭拜。

基本簡介

黃帝陵[河北涿鹿黃帝陵] 黃帝陵[河北涿鹿黃帝陵]

在遠古時期和西漢以前,人們每年的黃陵祭祖,是到河北涿鹿縣,黃帝城邊的黃帝陵祭拜。

在遠古時期,人們每年的祭祖,都要到河北涿鹿,黃帝城邊的黃帝陵拜祭,那裡有黃帝陵 。考之以商代祭黃帝的甲骨刻辭、《山海經》、《楚辭》、《春秋命歷序》、《隋書》等典籍,黃帝葬地原名穹山,《山海經》、《楚辭》、《春秋命歷序》記作“窮山”,是太史公依漢代通用字記作“喬山”。而漢以來其他典籍如《隋書》、《遼史》等,也都記作“喬山”。其地名演變過程為:穹山→窮山→喬山→橋山。軒轅黃帝陵在今河北省涿鹿縣城東南約20公里的溫泉屯鄉以南,小礬山村以北,也就是在黃帝都城“軒轅之丘”遺址西北約10公里,其坐標為東經115.1′,北緯40.8′,主峰海拔1091米,其東峰上有一天然形成的酷似拱形石橋樣穹窿孔洞,“穹山”山名即由此天然景觀而得其稱。

史料記載

古籍山海經里關於涿鹿黃帝陵地理的描述:
1、《山海經.大荒西經》:“大荒之中……有靈山,巫鹹、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有軒轅之台,射者不敢西向射,畏軒轅之台……有軒轅之國(都),窮山之南棲為吉,不壽者八百歲。”
2、《山海經.海外西經》:“巫鹹國(指靈山)在女丑北……群巫所從上下也。軒轅之國(都)在此窮山之際,其不壽者八百歲……窮山在其北,(射者)不敢西射,畏軒轅之丘(‘丘’應作‘台’)。”
按:《山海經》所記載的十巫上下之靈山,即今河北省涿鹿縣城南100多里的靈山。有東、西兩個高峰,西峰稱西靈山,海拔2420米,東峰稱東靈山,海拔2303米,是涿鹿縣與北京市的界山;靈山北40多里是軒轅之丘遺址;軒轅之丘遺址西北20里是軒轅黃帝葬地窮山。
3、《史記·五帝本紀》記載黃帝“曾東至於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峻們,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於釜山;而邑於涿鹿之阿。”
4、《前漢書.刑法志》:“黃帝有涿鹿之戰”。文穎注曰:“涿鹿在上谷。今見有阪泉地、黃帝祠。”
6、《後漢書.郡國志.上谷郡.涿鹿》:“黃帝所都(城),有阪泉地、黃帝祠。”
上阪泉與下阪泉位於北京延慶縣北部與涿鹿縣之間。在古時,歸涿鹿所轄。其實在上古時期,黃帝陵地點很明確,歷代帝王都要遠道來涿鹿祭拜黃帝。
三國時曹植曾寫《黃帝贊》。北魏時明元帝神瑞二年(415)六月“壬申,幸諑鹿,登橋山,觀溫泉,使使者以太牢祠黃帝廟”。泰常三年(418),“為五精帝兆於四郊,遠近依五行數。各為方壇四陛,三重,通四門。以太皞等及諸佐隨配。情祭黃帝,常以立秋前十八日”。文成帝和平元年(460),“帝東巡,歷橋山,祀黃帝”。北魏的皇帝不辭辛勞,史書記載北魏皇室曾連續6年到涿鹿祭拜黃帝陵。
遺憾的是,到了後代,因許多朝代定都中原,離涿鹿黃帝陵距離太遠,在古代交通工具不發達,道路不好走的情況下,千里迢迢到涿鹿祭祖,路途十分勞頓。
1.依古代禮制及史籍、文物之證,涿鹿窮山(喬山)黃帝陵祭黃帝處,山下建有“溫泉宮”。
2.供歷代帝王祭黃帝時,均先要“溫泉宮”駐蹕、齋戒、沐浴,史上並無岐議。
礬山鎮,就是一個小山村。它沒有任何修飾。但是它周圍存在的眾多歷史古蹟卻令人驚嘆,黃帝城在這裡,黃帝統一合符的地點釜山在這裡,黃帝和蚩尤打仗的定車台在這裡,軒轅湖和黃帝泉在這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