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館簡介
黃乃裳紀念館位於黃乃裳家鄉閩清縣坂東鎮湖頭街。1979年12月開放。三層樓,水泥建築。面積2000多平方米。正廳置黃乃裳銅像,下鑲“垂範人間”4字。三樓為黃乃裳生平事跡展覽廳,展出文物、圖片、圖表、圖書等資料100多件。
為了紀念著名的維新志士、僑領和革命先人黃乃裳先生的光輝事跡,閩清縣委、縣政府通過發動華僑捐資等渠道,閩清縣城關台山建設了一座"黃乃裳紀念館"。黃乃裳紀念館坐落於閩清風景秀麗的台山南麓,北倚台山公園,南鄰雙安別墅,東濱閩江,簇擁于山巔林木之中,與水光山色交相輝映。
紀念館規模
黃乃裳紀念館始建於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紀念館落成,歷時一年余,總投資350萬元,其中海外鄉親捐資260多萬元。1996年10月舉行了開館剪彩儀式。黃乃裳紀念館館區占地總面積4800平方米,建築面積達1200平方米,整個建築具有古建築風格;館區空地綠化面積占98%,樹木花草種類達50餘種,兼具園林特色。紀念館大前門門匾上有現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賈慶林"彪炳千秋"的題詞,從大前門向主樓仰望,氣勢磅礴,雄偉壯觀,通往主樓的台階有125級。
人物簡介
黃乃裳(1849-1924年),字紱丞,又名玖美、慕華。閩清縣人。福建著名的華僑領袖、民主革命家。1894年,黃乃裳進京應試,中了舉人。1896年4月28日,黃乃裳自籌資金獨力創辦的福建近代第一張報紙《福建》正式出版發行。1899年秋天,黃乃裳舉家登上“格蘭諾”號,遠涉重洋。1924年9月22日,黃乃裳病逝於閩清梅城,終年76歲。
黃乃裳是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堅強鬥士,他為民主革命嘔心瀝血,貢獻了畢生精力。黃乃裳在戊戌變法後不久就開始追隨孫中山。
1900年7月,他在新加坡第一次見到孫中山,孫中山對他開發南洋的壯舉極表支持,並向他作了意味深長的贈言。在孫中山的指引下,黃乃裳認識到"非革命不足以救亡拯斃"。
1904年,黃乃裳在新加坡將鄒容的《革命軍》重印一萬冊,帶回廣東、福建散發;
1905年,他在廈門辦《福建日日新聞》報,開展革命工作;
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會,1907年黃岡起義,自己因胃病未能參加。但他的許多學生都參加了這次起義;
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後,為推翻清政府在福建的統治,他發動福州英華、福音、培元三書院的學生30多人,組成學生炸彈隊,配合福州的武裝鬥爭;福建軍政府成立初期,他一度任交通司長,為支持光復初期的福建軍政府,他以私人名義通電南洋華僑募捐70萬元,向富商籌款百餘萬元;
1914年,竊取辛亥革命果實的袁世凱在福建的爪牙汪聲玲,以"慫恿種鴉片"的莫須有罪名判黃乃裳無期徒刑,後在南洋華僑嚴正交涉下才得以出獄。他獲釋後,革命意志益堅。
1916年,又創辦《伸報》,繼續宣傳民主共和。
1920年,72歲的黃乃裳不顧年邁體弱,應孫中山之邀請,赴廣州就任大元帥府高等顧問。次年因病重辭職回鄉休養。
1924年9月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