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成
麻黃、黃芩各一兩,石膏九錢,杏仁四錢,前胡五錢,枳殼三錢。
用法用量
大人作二帖,中人作三帖,小人作四帖,水煎,溫服。
功用
散寒解表,清熱除煩。
主治
凡疹見標,腮紅隱隱不起,旋出旋沒,發熱煩渴,喘急神昏,不省人事,譫語發狂,身乾無汗,大便閉塞。
加減化裁
狂躁便結,齒板唇焦舌黑,加大黃三錢。
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備急千金要方》:“麻黃石膏湯治上氣胸滿方,久逆上氣,喉中如水雞聲音。麻黃四兩,石膏一枚,杏仁半升,小麥一升,厚朴五兩。”
麻黃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治疹全書》卷上。具有散寒解表,清熱除煩之功效。主治凡疹見標,腮紅隱隱不起,旋出旋沒,發熱煩渴,喘急神昏,不省人事,譫語發狂,身乾無汗,大便閉塞。
麻黃、黃芩各一兩,石膏九錢,杏仁四錢,前胡五錢,枳殼三錢。
大人作二帖,中人作三帖,小人作四帖,水煎,溫服。
散寒解表,清熱除煩。
凡疹見標,腮紅隱隱不起,旋出旋沒,發熱煩渴,喘急神昏,不省人事,譫語發狂,身乾無汗,大便閉塞。
狂躁便結,齒板唇焦舌黑,加大黃三錢。
方論選錄
《備急千金要方》:“麻黃石膏湯治上氣胸滿方,久逆上氣,喉中如水雞聲音。麻黃四兩,石膏一枚,杏仁半升,小麥一升,厚朴五兩。”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是出自《傷寒論》的藥方,藥方主治症狀是風熱襲肺,或風寒郁而化熱,壅遏於肺。
方劑組成 基本信息 主治症狀 藥方出處 藥理作用麻杏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清代名醫醫案精華》。主治肺癰,風傷皮毛,熱傷血脈,身熱咳遂,痰有腥味,脈象數大。現代臨床常用於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急慢...
石膏湯出自《外台秘要》卷一引《深師方》。方劑組成為:石膏30克 黃連 黃柏 黃芩各6克 香豉9克(綿裹) 梔子9克(擘) 麻黃9克(去節)。本方主治為傷...
用法 主治與功用 其他 石膏湯方論 聖濟總錄麻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中麻黃或木賊麻黃的乾燥草質莖。秋季采割綠色的草質莖,曬乾。其性溫,味辛、微苦,有發汗散寒、宣肺...
形態特徵 分布情況 產地產量 入藥部分 採集加工本品為擬腎上腺素作用麻黃鹼能促進腎上腺素能神經和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而間接發揮擬腎上腺素的作用。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用...
產品簡介 功能主治 注意事項 相關資料麻黃為漢藥或稱中藥中的發散風寒藥;古時別名龍沙、卑相。包括有三種麻黃屬的植物:草麻黃(Ephedra sinica)、木賊麻黃(Ephedra equi...
麻黃 別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歸經 藥代動力學桂枝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卷中。具有清熱解表,調和營衛之功效,主治瘧無它證,邪氣所舍深,隔日發,先寒後熱,寒少熱多。
組成 用法 功用 主治 方義炙麻黃的其他名稱:麻黃, 龍沙, 卑相, 卑鹽, 草麻黃, 麻王, 赤根 為麻黃科植物草麻黃、木賊麻黃或中麻黃的草質莖。 主治傷寒表實,發熱惡寒無汗、頭...
炙麻黃 用法用量 注意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