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學
大部份的貝類毒素都是溶於水,在熱與酸的環境中穩定的,且在一般煮食方法下不能除去。痳痺性貝類毒素主要是石房蛤毒素,還有膝溝藻毒素。石房蛤毒素會阻塞鈉離子在神經及肌肉細胞膜內電壓依賴性鈉通道中的運動,這種傳導的阻塞出現於運動神經及肌肉。其作用機制與河豚毒素相似。這種毒素是由屬於膝溝藻屬的渦鞭毛藻製造,它是造成赤潮的原凶。差不多所有雙殼綱都會吞食這種生物,而其毒素會積存在它們的體內。很多貝類在赤潮過後只會存有這種毒素6個星期,但一些如蛤已知會儲存達2年。
痳痺性貝類中毒在極端的情況下可以致命的,尤其是那些免疫系統受抑制的人。孩童就更敏感。痳痺性貝類毒素只會對食了受感染貝類的人有影響,在吃下後的10-30分鐘,會出現反胃、嘔吐、腹瀉、腹痛、痳痺及嘴唇、牙肉、舌頭、面部、頸部、手臂、腳及腳趾發熱等症狀。氣促、口乾、窒息的感覺、口詞不清及失控亦會出現。
相關詞條
-
貝類中毒
貝類中毒是指由於食用某些含有毒素的貝類所引起的食物中毒。引起中毒的常見貝類有:貽貝、蛤類、螺類、牡蠣、扇貝等。貝類所含毒素的種類不同,有麻痹性,下痢性(...
基本釋義 流行病學特點 臨床表現和預後 治療原則 預防和控制 -
麻痹性貝毒
麻痹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簡稱PSP)是一種神經毒素,因人們誤食了含有此類毒素的貝類而產生麻痹性中毒的現象...
毒素來源 化學結構 中毒機理 PSP生化合成 中國海域內PSP分布 -
psp[麻痹性貝毒的英文縮寫]
麻痹性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soning,簡稱PSP)是一種神經毒素,因人們誤食了含有此類毒素的貝類而產生麻痹性中毒的現象,...
毒素來源 化學結構 中毒機理 PSP生化合成 中國海域內PSP分布 -
貝類海鮮
貝類海鮮(Shellfish seafood)是指海洋生物貝類中,能夠為人類食用且味道鮮美的貝類。屬軟體動物門中的瓣鰓綱(或雙殼綱)。因一般體外披有1~...
基本形態介紹 海鮮出廠地 處理建議 安全烹飪建議 食用禁忌 -
貝類毒素
海洋毒素是由海洋中的有毒藻類通過食物鏈傳遞給藻食性的魚、蝦及貝類等生物,並在其體內蓄積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 海洋毒素種類繁多,其中貝類毒素是危害較大...
主要種類 檢驗方法 排除方法 中毒表現 -
醫學貝類
醫學貝類。與醫學有關的貝類。貝類也稱軟體動物,種類繁多,海洋、淡水和陸地均有分布。分類學上屬軟體動物門中腹足綱及瓣鰓綱。腹足綱俗稱螺類,瓣鰓綱俗稱蚌類。...
內容 配圖 所屬分類 -
原多甲藻酸貝類毒素
原多甲藻酸貝類毒素--為貝類毒素的一種,屬於原多甲藻酸(Azaspir acids)組。為脂溶性聚醚化合物。毒性比較穩定,常規的烹飪和加工處理無法去除。
簡介 化學結構及性質 毒性 毒理 檢測方法 -
腹瀉性貝毒
“腹瀉性貝毒”是貝類攝取有毒藻類在體內積累的毒素,屬獲得性毒素,與海洋中赤潮暴發有關聯。人食用受“腹瀉性貝毒”污染的貝類後主要症狀為腹瀉、嘔吐,一般病情...
簡介 毒源 化學性質與結構 中毒特徵及毒理 檢測標準 -
失憶性貝毒
由一種海洋硅藻——擬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sp.產生的強神經性生物毒素,化學名稱為多莫酸。當硅藻大量繁殖時,雙殼貝類等低等的海洋動物,...
簡介 毒源 中毒機制 化學結構 中毒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