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
到2009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44.85畝(其中:田315.27畝,地29.58畝),人均耕地0.96畝,主要種植稻穀等作物;擁有
林地65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5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81畝,主要種植咖啡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40畝,其他面積10畝。有山林等資源。基礎設施
該村到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60戶通自來水。有160戶通
電,有16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60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30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0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水泥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到2009年底,距離最近的車站0.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0.5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5輛,機車120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12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0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戶。耕地有效灌面積315.27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315.27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88畝。
該村到2009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4戶居住磚木結構;有76戶住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38.4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00萬元;畜牧業收入26.8萬元(其中,年內
出欄肉豬198頭,肉牛20頭,肉羊30頭);漁業收入2萬元;林業收入4.5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5萬元;工資性收入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600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5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1人,在雲南省內務工16人,到雲南省外務工5人。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往保山市內。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甘蔗、香料煙產業。該村擁有企業2個,其中縣級龍頭企業2個。
人口衛生
到2009年底,該村有農戶180戶,鄉村人口747人,其中男性400人,女性347人。其中農業人口737人,勞動力728人。該村以漢族、回族為主(是漢族、回族混居地),其中漢族596人,回族51人,傣族100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574人;享受低保3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0.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 0.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於壩灣中心完小,中學生就讀於壩灣民族中學。到2009年底,該村距離國小校0.5公里。距離中學校0.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48人,其中小學生86人,中學生6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45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44.85畝。年末集體總收入0.5萬元,有固定資產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5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黑板報和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財務公開、政務公開。
基層組織
到2009年底,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15人,其中:男黨員13人、女黨員2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4人。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主要困難和問題是:資源不足,農副產品價格低,農民收入低,農村經濟合作社組織意識差,各種技術人才缺乏。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種植業特色產業,發展養殖業,發展勞務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