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海星

麵包海星

麵包海星(學名Culcita novaeguineae)又稱饅頭海星,是屬於瘤星科的一種海星。

基本信息

物種介紹

麵包海星 麵包海星

又稱為"饅頭海星",偶爾出現於各地的珊瑚礁區,成體的腕長可達15公分以上。一般為5隻腕足,但腕足特別粗短,區分不明顯,與體盤連成一團,形如超大型的波羅麵包或前一陣子風行一時的巨蛋麵包。個體的顏色變異頗大,但主要為紅、褐色系,體表上會有許多末端為黃色的小突起。

本種主要以珊瑚蟲的活組織為食,因此在珊瑚礁區才有分布,但目前已極為少見。其幼體棲息的水深似乎較淺,偶爾在潮間帶附近可以發現,體色呈斑駁的淺綠色,體型較扁平,腕足較明顯,外形與成體差異頗多。

藥用價值

第四軍醫大學西京醫院湯海峰博士在第二軍醫大學海洋藥物研究中心主任易楊華教授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姚新生教授的指導下完成的海洋創新藥物研究項目 ——“麵包海星中皂苷類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中,首次在國際上從麵包海星中提取分離出8個具有顯著抑癌作用的新海星皂苷(新化合物)。該成果不僅使國際研究海星皂苷家族的化合物數目突破了100個大關,而且為進一步開發抗腫瘤新藥提供了有價值的先導化合物。

海星在世界分布廣泛,其中的藥理活性物質是創新藥物的重要來源。近年來,海星皂苷類化合物的研究已成為國際藥學界關注的重要領域和前沿課題。為彌補我國在這一領域的空白,湯海峰選擇了在我國南海蘊藏量豐富的大型海星麵包海星為研究樣本,採用先進的層析技術、波譜解析等手段,進行提取、分離、結構鑑定及藥理活性篩選等系統的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從該海星中提取分離出8個新海星皂苷——CN-5、CN-6、CN-7、CN-8、CN-9、CN-10、CN-11、CN-12。經藥理活性篩選,這8個海星皂苷均對稻瘟霉模型顯示不同程度的誘導菌絲變形或抑制孢子生長及顯著的腫瘤細胞毒性。同時在微管蛋白體外篩選模型測試中,還發現這些新化合物具有促微管聚合活性,這與紫杉醇的抗癌作用機制相似。此外,他們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8個新海星皂苷在荷癌小鼠體內均表現出顯著的抑制腫瘤生長作用。

研究成果及榮譽

據湯海峰介紹,在化學藥物的研究中,所獲得的化合物活性越強、結構越新穎,其價值越高,這是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創新藥物的標誌,也是藥物研究人員所追求的目標。湯海峰的研究成果不僅獲得2004年陝西省藥學會年會一等獎和中國藥學會年會二等獎,而且使他榮獲第七屆中國藥學會施維雅青年藥物化學獎的殊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