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德森機槍

麥德森機槍

麥德森機槍由丹麥生產,是世界上第一種大規模生產的實用的輕機槍,從1905年至1950年間,麥德森機槍大量生產裝備本國及出口,有不少於36個國家裝備過麥德森機槍,並在世界各地的武裝衝突中被廣泛使用,而且直到21世紀,仍然可以看到麥德森機槍的身影。但事實上,麥德森機槍的設計原本是來自於一種半自動步槍。

基本信息

歷史

麥德森機槍麥德森機槍
大概在1890年左右,丹麥陸軍的一位中尉讓·特奧多·斯考博(Jens Theodor Schouboe)開始著手設計一種半自動步槍,這種步槍實際上是以馬蒂尼-亨利步槍為原形,改造成可以自動射擊的步槍,並採用自上而下的頂部供彈方式,在當時被稱為騎兵自動步槍。這種騎兵自動步槍並在1896年被丹麥海軍陸戰隊所看中,打算採用。在丹麥的炮兵上威廉·赫爾曼·奧盧夫·麥德森(Vilhelm Herman Oluf Madsen,後來成為陸軍大臣)的幫助下,成立了一家步槍綜合製造廠(Rekyl Riffel Syndikat A/S),由這家公司來生產這種半自動步槍,並讓已經升任為上校的斯考博擔任公司領導,廠長為拉斯穆森(Rasmussen)。由於用戶對這種半自動步槍不斷提出新的要求,在反覆的修修補補之下,到了1902年時,這種頂部供彈的半自動步槍最終演變成一種彈匣供彈的機步槍(machine rifle,一戰後才改稱為“輕機槍”)。由於步槍綜合製造廠後來改名為麥德森公司,所以這種丹麥1902式輕機槍及其後的一系列衍生型都被人們統稱為麥德森機槍,而由於麥德森機槍受到廣泛套用,麥德森公司也成了丹麥軍事工業的象徵,現在這家公司早已經擴張成為丹麥工業集團。

在1904年,丹麥軍隊正式裝備麥德森機槍,而且許多歐洲國家也爭相購買使用,比如奧匈帝國、法國、荷蘭、芬蘭、英國、俄羅斯、瑞典、葡萄牙和其他一些地方,在南美洲和亞洲也有一些國家有購買和使用,尤其是拉美地區,客戶相當多。

從1903年至1914年間,俄羅斯就從丹麥購買了1,500挺麥德森機槍,用於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保加利亞訂購了超過600挺麥德森機槍,但這批貨在越過德國國境時被查獲,隨後由德皇部隊所使用。而且德國自己也訂購了8mm毛瑟口徑(7.92×57mm)的麥德森機槍,裝備輕步兵連、山地部隊等等。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各方都有採用這種武器,雖然麥德森機步槍的價格高昂,但其可靠性在泥濘的塹壕戰中得到檢驗。在一戰期間,俄羅斯取得仿製許可,並在莫斯科附近Kawrow的Kovrovsk機槍廠準備生產,而英國也同樣有仿製的打算,雖然最後因為各自的原因都沒有搞成——俄羅斯在1917年爆發革命,英國則由於經濟上的原因。有一些國家雖然沒有參戰,但也在戰爭期間訂購了麥德森機槍,比如瑞典訂購的型號,被命名為1914年式機槍(Kulsprutegevaer m/1914,或簡稱Kg m/1914)。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有更多的國家購買麥德森機槍。比如挪威除了在戰時訂購過的m/14型外,戰後又追加訂購了m/21型,均為6.5mm口徑,配25發彈匣或100發彈鼓。而芬蘭在1921年至1936年間購買,命名為M/20機槍,首先裝備騎兵和腳踏車部隊,後來也裝備到步兵。在南美州,巴拉圭也在1920年代至1930年代初購買了麥德森機槍,並在和周圍國家發生的一系列戰爭中使用。而巴西不僅把麥德森機槍用作步兵武器,還在進口的義大利CV-35坦克上配備雙聯裝的7mm口徑麥德森機槍。因為麥德森機槍的海外銷售通常由雷克沙機槍公司(Rexer)負責,因此在一些第三世界國家中,麥德森機槍往往被稱為“雷克沙機槍”。

在中國,軍閥混戰時期就已經有軍閥訂購麥德森機槍。但其實早在1908年的時候,廣東製造軍械總廠就已經開始仿製麥德森機槍,當時稱之為“輕機快炮”,另外開封兵工廠及其他地方也有仿製,但這些仿製型的數量都不是太大。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國民黨兵工署向丹麥訂購了兩批麥德森機槍共3,300挺,分別於1938年3月至1940年3月之間運抵中國。而且當時國軍也覺得捷克式機槍(ZB26)還不如麥德森機,於是國民黨兵工署決定自行仿製,在1938年就聯繫丹麥購買生產許可和相關設備,取得進展後便在1939年4月成立了兵工署第51工廠籌備處,在昆明建廠並訂購了1000多台機械。按照計畫,工廠建起來後可以月產500挺麥德森機槍。準備投入生產。但在1940年6月,生產的全套設備及圖紙在運輸途中被日軍炸毀於滇緬公路西南運輸處的存放站。最後第51工廠只好繼續生產已經熟悉的捷克式機槍。有資料提及第51工廠在1941年時還是生產出12挺麥德森機槍,我猜測可能是從其他途徑獲得生產圖紙(例如清末時期所仿製過的)或對手頭上的機槍進行測繪仿製,但沒有專門合適的生產設備,以及工廠對於生產捷克式機槍已經很熟悉了,所以最終未能大量生產麥德森機槍。

在1940年4月時,挪威陸軍裝備有3,500挺M/22麥德森機槍,這些機槍均為6.5×55mm克拉格口徑,每一個挪威步兵營標配有36挺麥德森機槍和9挺M/29重機槍。雖然在二戰時期的麥德森機槍已經顯得過時了,但由於該槍性能可靠,仍然得到挪威士兵的喜愛。挪威淪陷後,德國把繳獲的麥德森機槍裝備二線部隊,在整個戰爭期間都在使用。荷屬東印度陸軍所裝備的麥德森機槍被日軍繳獲後,送回國內或在東印度地區的繼續使用。

麥德森機槍麥德森機槍
二戰結束後,麥德森仍在生產、裝備和出口。丹麥軍隊裝備這種機槍已經有50年了,丹麥士兵們喜愛這種機槍並給它起了個綽號叫“處女麥德森”(Jomfru Madsen),丹麥軍隊直到1955年才正式撤換麥德森機槍。而在1960年代至1970年代期間的葡萄牙殖民戰爭中,葡萄牙陸軍還在使用麥德森機槍,包括作為步兵機槍和裝甲車載機槍。在馬來西亞、越南和暹羅(泰國)的獨立戰爭中都有使用這種武器。

麥德森機槍直到1950年才停止大規模生產,但在1960年代中期,仍然可以在麥德森公司的產品目錄中看到有麥德森機槍,在當時工廠隨時可以根據訂單生產,並可以為不同的軍隊提供從6.5mm至8mm的多種口徑,包括當時成為北約標準彈的7.62×51mm口徑。而且由於麥德森公司長期生產機槍備件,使許多用戶可以長時間使用這種武器。

到了1970年代的時候,大多數原來的用戶都已經放棄這種過時的機槍了,但現在仍然在一些偏遠地區看到有部分仍在使用。在印度尼西亞,直到1980年麥德森機槍還被用於軍隊訓練。巴西軍隊就裝備了7.62mm口徑的麥德森機槍,而且根據官方訊息,巴西軍隊在1996年才正式讓麥德森機槍退役,而這些退役機槍都轉讓給巴西的軍事警察部隊。在2008年的時候,有訊息指因為麥德森機槍太落後,所以也準備從巴西警察部隊中退役了,然而在2009年10月19日巴西警方與毒販發生武裝衝突的新聞照片中,仍然可以看到有警察在使用麥德森機槍。

在超過五十多年的生產中,麥德森機槍生產了超過十種口徑,由6.5mm至8mm,並且有大量不同的衍生型,和各種配件。該槍最早型號的口徑為8×58 R克拉格口徑,這是丹麥軍隊所使用的步槍口徑,丹麥北面的鄰國挪威和瑞典的口徑是6.5mm。德國裝備的麥德森的口徑為7.92mm(部分繳獲使用的除外),中國訂購的也是7.92mm口徑。俄羅斯裝備的則為7.62x54R,在荷屬東印度陸軍則採用與Hemburg步槍相同的6.5mm口徑,英國訂購的則為.303恩菲爾德口徑,在拉美地區多數為.30-06或7mm西班牙口徑,但也有其他的口徑,總之麥德森機槍幾乎生產了當時所有的軍用步槍口徑型號。

原理

抗戰前夕國民黨兵工廠在上海測試麥德森機槍 抗戰前夕國民黨兵工廠在上海測試麥德森機槍
麥德森機槍的自動原理比較特殊,為槍管長後坐式,槍管後退的行程較大(長於槍彈長度),自動機往返時間也較長,因此射速較慢。閉鎖機構為槍機擺動式,這種槍機是由馬蒂尼步槍衍生而來的。儘管這樣的結構明顯很複雜,零部件也多,而槍彈的裝填路線是走曲線的,看起來很容易出問題,但事實上麥德森生產質量很高,工作起來卻相當可靠,故障率很低。射擊時槍管後坐,使受彈器鏇轉,將槍彈左移至進彈口,再由推彈桿推人彈膛。退殼機構為撥殼式,槍管後退使撥殼挺下端與機匣退殼面相撞產生迴轉,上端將彈殼從膛內撥出,並從下方滑出槍外。其槍管和槍機在運動中始終保持聯接,但運動方向不一致。由機匣導板上的曲線槽控制槍機上下擺動,完成開、閉鎖動作。

木製的槍托連線在機匣尾部,摺疊式兩腳架安裝在準星後面的槍管護套上。有些型號上還在機匣前方的槍管護套上加裝摺疊提把。可選的配件中還有一種後腳架,使用時裝在槍托底部。

除了兩腳架外,麥德森機槍還配有幾種三腳架,有步兵用的三腳架,也有防空用的三腳架,有些結構比較簡單,有些結構比較複雜,是按訂單要求生產的。其中有一種“軟式”三腳架,既可作為平射又可高射,而且射手不直接操作機槍上的扳機,而是使用類似於老式照相機快門線的遙控裝置,發射“浮動”在槍架上的機槍。在1930年左右,丹麥的傑森(Halovr Jessen)上校發表了一篇有關通用機槍的文章,文中對麥德森機槍首創的“軟式”三腳架極力推崇,認為是通用機槍套用的一大突破。此文後來引起了德國陸軍的注意,將“軟式”三腳架列入新型機槍的設計,並研製出MG34和MG42通用機槍的Lafette三腳架。

雖然德國的MG34被視為世界上第一種真正的通用機槍,但事實上,輕重兩用機槍的概念早就在麥德森機槍上有所體現,而且德國人也是看到麥德森機槍才得到啟發。只不過因為麥德森機槍採用彈匣供彈,持續火力方面相對較差,而且多數被當作輕機槍使用,所以人們多數是把麥德森機槍看成是輕機槍而不是通用機槍。

早期的麥德森機槍表面多數採用烤藍處理,而二戰後的型號多數是厚厚的黑色金屬瓷漆。

由於用戶很多,而且一直在改進,因此型號也相當多,在細節上有一些區別,尺寸重量也不盡相同,下表列出其中幾種型號參考:

參數

丹麥1904型 瑞典kg m/14型 德國型 芬蘭m/20型
口徑 6.5×55mm 6.5×55mm 7.92x57mm 7,62 mm x 54 R
空槍重 9.07 kg 8 kg 9.6 kg 9.4 kg
全槍長 1,143 mm 1,120 mm 1,160 mm 1,240 mm
槍管長 584 mm 580 mm 477 mm 587 mm
彈匣容量 30 rds 25 rds 30 rds 30 rds
理論射速
450 rpm 500 rpm 500 rpm
槍口初速
870 m/s 824 m/s

優點

麥德森機槍的其中一種三腳架麥德森機槍的其中一種三腳架
麥德森機槍的射擊精度高、性能可靠,但主要的缺點是生產成本較高,這與它的公差要求小、結構複雜、製造精良有關。麥德森機槍的優點是很輕——這是指在它誕生的那個年代而言。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其他輕機槍相比,柯爾特“馬鈴薯挖掘機”重41公斤,哈奇開斯1897型機槍重26.8公斤,伯格曼M10機槍重15.8公斤,劉易斯機槍重11.8公斤,而麥德森機槍無疑是最輕的,雖然也生產過超過22公斤的型號,但這是根據客戶要求所作的更改,不同的型號和不同的口徑有不同的尺寸和重量,但大多數重9至10公斤左右。當然,放在現代,這樣的重量就已經很重了,現代的輕機槍大多在7公斤左右或以下,而10公斤左右通常都是通用機槍的水平。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麥德森機槍仍然是很出色的輕機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