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後刺長蝽

基本信息

中文名:麗後刺長蝽
學名:Pirkimerus pulcher Liu et Zheng
分類:半翅目長蝽科,桿長蝽亞科

形態特徵

雌蟲體長6.6mm,深粟褐至黑褐色,被淡色毛。頭部黑褐至黑,複眼銀灰色,遠離前胸背板前緣。雌蟲複眼輪廓如圖a。頭長0.5mm,寬0.7mm,眼間距0.35mm。喙黃褐色,伸達前足基節間。觸角褐色,各節基部淡黃,向端漸深,最末端又呈淡色,密被較長的淡色毛,第Ⅱ、Ⅲ節端半漸加粗。觸角各節長度為Ⅰ0.23:Ⅱ0.3-0.35:Ⅲ0.35:ⅣO.6。前胸背板深褐至深黑褐,略具光澤,背面具稀疏長毛,側緣處較密,兩側緣不平行,前緣中部明顯而均勻地向後凹入,後緣向前凹入呈弧形,前、後葉間無明顯橫縊,胝前(包括領)刻點明顯、均勻,共6-7行,向前漸密,二胝間具一縱走的刻點區域,刻點約2列。胝區平坦、大、光滑無刻點。後葉刻點很不均勻,前部較密,向前漸成縱走的刻紋狀,後部漸稀,後端兩側漸成橫皺狀,且具一些刻點。長0.95mm,寬1.2mm。小盾片褐至黑褐,長0.51mm,基寬與長几相等,具極淺的稀刻點,端半部有一中脊,此脊具光澤。爪片黑褐,接合縫略短於小盾片。革片中部略向內收縮,基半部淡黃褐或黃白色,但脈色深,最基部黑褐,端半部褐至黑褐色。爪片及革片幾全無光澤,僅R脈基半部及前緣脈全部具光澤。革片長2.2mm,端緣長1.5mm。膜片長2.3mm,幾與革片等長,靠近革片頂角處各具一黃白色長條形或三角形斑,其餘區域為棕黑色,不超出腹端。 體腹面黃褐、紅褐至黑色。胸部側面被稀疏的淡色長毛,均無刻點。臭脈溝後緣有一亞三角形短舌狀片向後外翻(圖b)。腹部紅褐至黑,密被白色長毛。各足黃褐色,有時色略深,並被長毛,尤以後足為最。後足股節膨大,腹面具7枚粗刺,排成兩行,外側較大,靠近端部的第2枚最大、最長,脛節具多數短粗黑褐色硬刺(圖c)。後股節長lmm,脛節0.88mm。 雄蟲未知。 正模1♀,湖南酃縣桃源洞,1987、7、12,雷光春采。副模1♀,同上(模式標本保存在南開大學生物系昆蟲標本室)。 本種與P.Sesquipedalis Distant P.Esakii Miyamoto et Hidaka比較相似。與sesquipedalis比較,有下列各點區別:前胸背板前葉中央具一縱走的刻點區,後葉刻點很不均勻;雌眼間矩明顯較大;前翅只前緣全部及R脈基半有光澤,而sesquipedalis的革片外側 l/3全部具光澤;前胸背板明顯較小。又據Slater& Ahmad(1965)描述,sesquipedalis體背毛少,但新種毛尚不少。與esakii比較,新種體長6.6mm。 Esakii的體長原始記載0.8mm,顯然是某種錯誤。 Slater(1968)指出體小,接近體長為3.8mm的P. parviceps,屬小型種,故與新種相差懸殊;膜片的色斑亦很不相同,esakii膜片中央有一大暗斑,前方有一完整的深色橫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