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境永和館

鹿境永和館

廣東省海豐縣鹿境“永和館”創立於民國初年,館內三十餘人,館址原設在田書房,當時聘請拳師萬維新(稱萬師、萬仙)。曾擔任彭湃警衛員的拳師萬維新(烈士),原系五華縣長樂河口人,後遷居惠陽堅(歧)嶺(現海豐蓮花崎嶺村)。他宗支張天師(張陵)創立的道教第一山,江西龍虎山正一派,師兄弟有萬味清、楊其珊等。

鹿境鄉永和館萬維新傳授的“虎形拳”,鄉民沿稱為“萬仙拳”,此拳之形勁起於臀尾、突出提胸收腹、兩腳開立、正身四平馬步、子午橋手、緊檔沉胯、力沉下樁、腰如鑽桿、固而鐵架、技擊快速,有怒虎出林,兩爪排山之勢。虎拳:骨動百節全身宗氣,一氣整貫始終不懈,起如排山倒海,落而天劍斬妖。練拳時,鼓實全身之勁力達三關(雙爪),起落有勢,怒目強項,扣為鋼鉤刺如刀,出手軟如綿,上身硬如鐵,勁有明暗,法有粘閃。整套動作貫穿子午正身,以三七四六馬步,騎龍步,半跪為主要步伐,加上跌、撲、滾、翻,體現出一撲、二滾、三掃的特點,有爪、鉤、漏、拋、拆、蓋、扣、擒等手法。

秘決曰:“少林虎拳主練骨,全身百骨經火爐,百練成鋼扣如刀,雙爪降魔力奇著,秋月秘傳卅二招,奇技幻彎紅映綠,起如排山海落勢,落似天劍斬路妖,行如洪流決閘水,躍撲翻滾似獅出,苦練三載可成功,躍峰過海盡平去”。
套路有:老虎伸腰,威虎平視,猛虎負隅,三爪連勢,吞吐一陽指,虎靜視,回身惡虎擺尾,夾羊撞山,虎爪托天,虎形猴步,三貓勢,奇虎飛天,漏手撲地,反爪三七勢等,腿法有中彈腿、彈蹬掃掛、墊腳等等。
武館棍師曹福(蓮花山埔仔人),棍術稱“溜仔棍”(雙頭棍)。當時傳下拳棍師有:鹿山的呂睦水、呂義珍、呂守龍、呂守靖、呂啻(稱為“五虎”);鹿南的呂水華、呂周蔡等。續後拳術由呂睦水執教,棍術為呂義珍擔綱。呂守龍傳下高徒有:袁偉、陳榮等。永和館虎獅班由山頭社村傳承至今,獅館燈籠一面寫上“鹿境呂、一面寫上潛山縣正堂”。值得一提的是,清道光年間,一代武師呂乃順的武術套路在鹿境鄉已失傳,實感可惜!當時有一句口頭禪:文有呂月槎(貢爺),武有乃順公(呂乃順、字式琴,長期在馬宮長沙設館授徒,牌號為“蟠桃廣進師,廣東呂賢堂”)
呂睦水,萬維新之高徒,為“萬仙拳”傳承人之一,又習羅山拳、劉阿梅拳、凹師拳等,從師多人,招數多樣。徒弟有呂從友(老五寧)、呂娘偉、呂強等。老五寧亦練習文師拳,1943年移居香港後,在港設館收徒,1964創立“香港少林朱家螳螂派惠豐建身學院”。傳人有呂良(子)、呂娘古、呂榮再等100多人。呂榮再又名呂榮,少年跟家鄉池口村呂雪引學羅山拳。1962年定居香港、再從師呂從友,盡得朱家螳螂拳法真傳。1997呂榮再創立香港“少林朱家螳螂派呂從友國術同學會”,任國術及麒麟金獅總教練,亦兼“香港新界米埔隴敬意花炮會”國術教練。

2014年6月:由呂宇遵拳師帶隊的海豐縣鹿境永和館武術隊,在澳門第十二屆國際武術賽中,榮獲三金三銀的奪目成績,為家鄉人民爭得榮譽。

拳師呂宇遵在家鄉父老面前展示功夫拳師呂宇遵在家鄉父老面前展示功夫

據悉,此次比賽永和館共派出四名隊員參賽,其中呂宇遵一人獲得男子傳統南拳及傳統南器械比賽雙項第一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