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津縣中和鎮

鹽津縣中和鎮

中和鎮現有中和村、中堡村、天寧村、大浩村、核桃村、艾田村、趙溪村七村和兩社區(清河社區、艾田社區)。圍繞上清河,在和兩邊分別是新街和老街。2013年以來,為促進旅遊業的發展,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向外界推介:生態水鄉,休閒中和。

中和鄉是1988年春改區設鄉時,從艾田區劃出中和﹑中堡﹑趙溪,從普洱區劃出大浩,豆沙區劃出天寧,合為5個行政村新組建的鄉。位於縣境西部,東接艾田,南連豆沙,西與大關縣木桿鄉相連,北靠普洱,總面積186.39平方公里。轄5個村公所,25個村民委員會,184個村民小組。有3943戶20728人(其中:女9821人,非農業人口170人,苗族58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11人。鄉政府駐地中和場,海拔610米,距縣城39公里。
盛產細鱗魚;地下有煤、鐵、銅、石灰石等礦。
全鄉耕地面積30712畝,其中水田3353畝。主產玉米、薯類、稻穀,其次是麥、斗、蕎等。1989年糧食總產4025噸。經濟作物有烤菸、魔芋和少量油菜子、花生;林產品有竹筍、茶葉、五倍子等,年產筍乾4至5萬公斤。
春節未到,雲南省鹽津縣中和鎮幸福家園敬老院裡的五保老人就為準備什麼樣的年夜飯議論開了。“原來一個人住在山上,連鹽巴都沒得吃,哪敢想這樣的好日子……”69歲的王光秀老人眼眶濕潤了。

2006年以來,地處雲南東北部山區的鹽津縣遭受4次地震襲擊,許多五保老人原本破舊的住房倒損,清貧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鹽津縣提出,整合各類恢復重建資金和市縣兩級配套資金,推進縣辦農村敬老院建設,實施農村五保戶集中安置,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近日,記者來到中和鎮幸福家園敬老院,這裡集中供養了200餘名五保老人。雖是隆冬時節,青山環抱中的敬老院依然綠意盎然。三三兩兩的老人湊在一起曬太陽,不時有笑聲傳來。記者走進老人們住的房間,房間通風透氣;床鋪乾淨整潔;牙刷、香皂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在一樓,還設立了閱覽室、醫務室和健身場所。院長韋興普說,縣民政局安排了專人負責老人的飲食起居。醫療費由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實報實銷。逢年過節,駐地軍警、中小學生等還會來與老人們聯歡。

大災之後結束了長期沒有保障的生活,老人們覺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80歲的殷留彩一手拉著記者,一手撩起衣角,讓記者看她的新棉衣。過去一個人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上,生活窘困。如今的幸福生活,“做夢也沒夢到過”。

“建設幸福家園就是要讓特殊困難群體充分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正在鹽津變成現實。”鹽津縣委書記成聯遠說。

如今,鹽津縣已建立4座這樣的“幸福家園”。2009年底,全縣已集中供養農村五保對象580人,集中供養率提高到44.4%,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春節未到,雲南省鹽津縣中和鎮幸福家園敬老院裡的五保老人就為準備什麼樣的年夜飯議論開了。“原來一個人住在山上,連鹽巴都沒得吃,哪敢想這樣的好日子……”69歲的王光秀老人眼眶濕潤了。

2006年以來,地處雲南東北部山區的鹽津縣遭受4次地震襲擊,許多五保老人原本破舊的住房倒損,清貧的生活雪上加霜。

在學習實踐活動中,鹽津縣提出,整合各類恢復重建資金和市縣兩級配套資金,推進縣辦農村敬老院建設,實施農村五保戶集中安置,完善社會救助體系。

近日,記者來到中和鎮幸福家園敬老院,這裡集中供養了200餘名五保老人。雖是隆冬時節,青山環抱中的敬老院依然綠意盎然。三三兩兩的老人湊在一起曬太陽,不時有笑聲傳來。記者走進老人們住的房間,房間通風透氣;床鋪乾淨整潔;牙刷、香皂等生活用品一應俱全。在一樓,還設立了閱覽室、醫務室和健身場所。院長韋興普說,縣民政局安排了專人負責老人的飲食起居。醫療費由政府安排專項資金實報實銷。逢年過節,駐地軍警、中小學生等還會來與老人們聯歡。

大災之後結束了長期沒有保障的生活,老人們覺得日子越過越有盼頭了。80歲的殷留彩一手拉著記者,一手撩起衣角,讓記者看她的新棉衣。過去一個人住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山上,生活窘困。如今的幸福生活,“做夢也沒夢到過”。

“建設幸福家園就是要讓特殊困難群體充分感受黨和政府的溫暖。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正在鹽津變成現實。”鹽津縣委書記成聯遠說。

如今,鹽津縣已建立4座這樣的“幸福家園”。2009年底,全縣已集中供養農村五保對象580人,集中供養率提高到44.4%,供養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3600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