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場[陝西南部地名]

鹽場[陝西南部地名]
鹽場[陝西南部地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鹽場(saltworks)是指海鹽生產的地方的統稱,一般位於海陸交接處。生產食鹽之場所。多指海鹽生產場所。古代海鹽有許多產區,各產區下轄若干鹽場。

簡介

鹽場[陝西南部地名] 鹽場[陝西南部地名]

鹽場位於陝西省南部,漢中市東南隅,地處大巴山脈西段,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7°25′30〃-108°16′42〃,北緯32°08′54〃-32°50′42〃,境內山勢陡峻,河谷深切,,相對高差2109米,為典型高山區,境內年平均降雨量為1238毫米,年最高降雨量為1974毫米。

主要特徵

鹽場是指生產鹽的地方,鹽務行政的基層單位。清代按鹽的來源及產地,把鹽分為五種:海鹽、池鹽、井鹽、土鹽、口鹽。其中最重要的如海鹽,產量最多;其次為池鹽和井鹽;土鹽和口鹽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為了便於對鹽進行課稅和管理起見,清政府參照前代遺制,把各種產鹽區劃分為若干場,以場為鹽務行政的基層單位。各場設鹽課大使一人,為鹽的主管者。在大使之上,復設都轉鹽運司運使,簡稱都轉或運使。在不設立使的地方,用鹽法道或鹽茶道等兼管。運使的職責是掌管其管轄地區內的鹽的生產、運銷和課稅等事宜。在海鹽地區內,共設有五個都轉鹽運司運使和一個鹽法道:長蘆運使;山東運使;兩淮運使;兩浙運使;廣東運使;福建鹽法道。

水文氣象

鹽場 鹽場

鹽場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的基本特徵是垂直差異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3.8℃,極端最高氣溫37.8℃,極端最低氣溫-10℃,無霜期236天。

多年平均降雨量1238毫米,由於受地形及大氣環流的影響,年降水量相差懸殊,且年際內降水分布不均,年最大降水1974毫米(1976),最小降水425毫米(1966年)相差1549,夏季多雨,占年降雨量的41.6%,秋季次之,占34.3%,春季稀少,占21.7%,冬季乾燥,占2.3%,降雨量集中在汛期7、8、9三個月,占全年降水的52%,大於等於10℃的積溫4394.9℃,年平均濕度77%,乾燥度0.4-0.6,全年濕潤月長達6個月,年日照時數1349.8小時,日照百分率31%,年平均蒸發量751.08毫米,暴雨,低溫霖雨,乾旱,冰雹是該鎮的主要氣象災害。

構造及岩性

鹽場位於巴山弧,構造以緊密的線狀褶皺為主,發育弧型斷裂和箱型褶皺,長度都大於百公里。受其構造的影響制約,岩石片理,節理均勻較發育,岩石碎裂明顯,地層岩性有侏羅系,三疊系,——震旦系不斷沉積的碎屑和化學沉積岩及少量的火山岩,火山凝灰岩組成,都受不同大成度的變質和變形改造,出露的基岩主要有砂礫岩、板岩、灰岩、礫岩、貢岩、乾枚岩和矽質岩。岩體基本穩定,其表面風化易碎。第四系殘積層也受其不同原岩成份差異而有不同,主要是含碎石礦質土,含礫亞粘土,粘土等構成,由於煤礦開發使部份地區產生大量的廢渣堆積。

境內屬褶皺基岩山地濕潤帶水文地質區。主要接受大氣降水或地表水補給,少量岩溶水裂隙水,並以蒸發,下滲或下降泉的方式排泄,並多以地表溝渠方式匯流,末見湧泉和地下暗洞,由於地質差異大,所產生的第四系風化層,殘坡積層其透水性差異也較大,分有強透水,弱透水性和極弱透水層,其岩層也分有弱滲水性和不滲水層。殘坡積層與基岩之間多屬滯水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