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
傳統炒粿
傳統炒粿因地域習俗不同,按加入的主要調料(老抽/白糖)不同可分為“鹹炒粿”和”甜炒粿“,口感各有優劣,因人而異,不過因為“鹹炒粿” 香而不膩,並可作主食代替米飯,為更多人所接受。 ”東門炒粿“正是”鹹炒粿“的代表。
“甜炒粿”主要流行地區為汕頭;
“鹹炒粿”主要流行地區為揭陽、潮州。
咖喱炒粿
咖喱炒粿是在傳統炒粿的基礎上,以咖喱粉代替傳統調味料製作的炒粿。因口味獨特,流行地域較小,客群較少。是潮汕小吃創新的代表之一。
“咖喱炒粿”主要流行地區為潮州。
“咖喱炒粿”主要流行地區為潮州。
營養成分
大米原漿
大米,又稱“稻米”。主要分為秈米、粳米、粘米幾種。大米性平,味甘。具有補中養胃、益精強志、聰耳明目、和五臟、通血脈、止煩、止渴、止瀉等作用。大米的營養十分豐富,是中國人民的主要食糧之一。
“炒粿”主要原料精選優質大米,水磨出大米原漿後,蒸熟成糕,完整的保留大米原漿所含維生素與、碳水化合物及胺基酸,與麵食相似,可作為主食代替傳統大米。
“ 炒粿”的主要原料,大米原漿的質量和品質決定了炒粿的口感和質量。
特製老抽
老抽醬油是以大豆、小麥等原料,經過原料預處理、制曲、發酵、浸出淋油及加熱配製等工藝生產出來的調味品,營養極其豐富,主要營養成份包括胺基酸、可溶性蛋白質、糖類、酸類等。
“炒粿”的主要調味品和增色劑。也是“炒粿”不同風味的關鍵所在,是“炒粿”店獨門配方。
魚露
魚露,又稱魚醬油,是一種廣東,福建等地常見的調味品,能夠延續至今,與其獨特的風味密不可分,主要包括鮮味和鹹味;是閩菜、潮州菜和東南亞料理中常用的水產調味品,是用小魚蝦為原料,經醃漬、發酵、熬煉後得到的一種味道極為鮮美的汁液,色澤呈琥珀色,味道帶有鹹味和鮮味。
魚露中含有18 種以上的胺基酸,其中包括8 種人體所必需的胺基酸;作為水產品重要功能成分之一的牛磺酸也是魚露的重要成分;另外,魚露中富含多種有機酸如丙酮酸、富馬酸、琥珀酸等和人體新陳代謝所必需的微量元素,如Cu、Zn、Cr、I、Se等。
“炒粿”的主要調味劑的提鮮劑。
炒粿製作過程是以大米原漿蒸製成糕粿,晾涼後加入各種調料文火煎炒,加入雞蛋,蔥段後爆炒即可。其製作方式符合各種食材的烹飪要求,完整的保留各食材的主要營養成分。即可說是潮汕特色小吃,又是色香味俱全的潮汕特色主食。
生產製作
水磨大米原漿
精選優質農家大米,以石磨水磨出大米原漿。因採用傳統水磨工藝,在提煉原漿的過程中,更好的保存大米的纖維及多糖結構,減少之後的蒸製過程的營養成分流失,也使蒸製的糕粿口感更為細膩綿柔。
蒸製糕粿
1. 磨製的大米原漿傾入特製蒸籠,分多次多層蒸製,並在蒸製過程中多次加水,保證糕粿能充分蒸熟,並保證口感順滑。
2. 蒸製後的糕粿要在陰涼通風處晾涼。排出糕粿內的水蒸氣,方便之後的煎炒並使糕粿的口感更為緊實。
切塊著色
1. 晾涼後的糕粿切成長約 3 - 4 cm,寬約 1 cm,高約 1 cm的方塊。
2. 將糕粿塊放入盆中,加入老抽,攪拌,微炒著色。
煎炒
將已經初步著色的糕粿放入平底鍋,以特製老抽,輔以魚露與沙茶粉,煎炒至四面金黃後,加入蔥段,雞蛋爆炒,按個人喜好加入辣椒,即可裝盤食用。
飲食文化
”炒粿“的來源與歷史已無從考究,但作為潮汕地區最古老的飲食發明之一。”炒粿“代表著潮汕飲食文化的創新和對食材的尊重以及追求綠色健康的飲食觀念。
作為“炒粿”的代表之一“上鄉炒粿”也將繼續遵循傳統製作工藝,傳承下去,為一代又一代的潮汕人製造出屬於潮汕人的舌尖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