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潭船

鹵潭船形如大鴨蛋,俗稱“鹵潭船”,始源於浙江省紹興縣與上虞市交界的三江一帶。 清道光十年(1830年)前,該船在三江地區專運鹽滷,故又名“沙鹵船”。 解放後,鹵潭船改裝成機動運輸貨船。

鹵潭船形如大鴨蛋,俗稱“鹵潭船”,始源於浙江省紹興縣與上虞市交界的三江一帶。清道光十年(1830年)前,該船在三江地區專運鹽滷,故又名“沙鹵船”。
鹵潭船船型有圓頭和方頭兩種。船體多見由松木、樟木製成,平底,頭艏略小,腰肚凸大,貨艙多,艙口小,吃水淺。這種船初運鹽滷時噸位較小,僅十噸左右,靠一帆二櫓前進,由人力木舵駛行航向。後改貨船逐漸擴大噸位;最大的船能載二百噸,一般的是50噸上下。60噸的船長16米,寬4米,置主、二、三桅,主桅桿高10餘米。因海風大,故該船常掛帆駛行。進人港灣或無風時,船工靠三支木櫓推動向前,宜擱灘候潮裝卸。該船抗風能力在七級左右。
清末,餘姚庵東鹽場興起,紹興、上虞、慈谿、蕭山等地的船來鹽場運鹽滷。民國時,該船已是廉商運鹽的主要工具,航行於錢塘江的下游和上海市,後改運其他貨物成為專業貨船。其活動範圍擴大到北邊江蘇、南邊福建。解放後,鹵潭船改裝成機動運輸貨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