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義來源
“鷺漂”一詞源於“北漂”。在特定的意義上,是指那些從外地來到廈門,在廈門生活但沒有廈門戶口的人群,他們或已就業,或正在尋找發展機遇。無根基、不穩定、漂泊,就是“漂”的主要生存特徵。他們的最大問題,在於對客居城市的認同感與歸屬感。而解決這一問題,牽扯麵非常大,困難非常多,但又是當今城市發展不得不積極面對的重要課題。
火爆來由
隨意百度一下“鷺漂”,立即蹦出193萬條相關結果。近期,由7名廈大學生拍攝的16分鐘紀錄片《鷺漂》持續火爆。走紅的原因不僅是“這是屬於廈門獨有”,更因為它觸及了一個極為敏感脆弱的話題,那就是廈門外來務工人員的生存狀態。
發展背景
早期的城市發展,依靠的是大量利用一些廉價勞動力的優勢。尤其是外來務工人員,客居城市僅支付了勞動期間的報酬,至於家庭生活 、子女教育、福利保障等等,全部回老家去解決。隨著“人口紅利”時代的終結,勞資關係急劇逆轉。尤其是新一代外來務工人員的思想與上一代人又有著很大的差距,主體意識、歸屬感更強,上述“好日子”明顯已走到了盡頭。因此,不管是從“回饋”的美麗角度出發也好,解決現實的用工荒問題也罷,或者從構建和諧社會這個更大的層面來說,如何穩住“漂一族”已刻不容緩。負責任地說,在解決外來務工人員歸屬感方面,廈門已做了許多有益的探索與實踐,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而且,相比較而言,廈門自古就是五方雜居的城市,來自各地的人群融合程度較高,文明程度高,環境又溫馨,這也是被大多數外來務工人員所稱道的。 然而,安居才能樂業,當前最最棘手的,要數“鷺漂”的住房問題了。買也買不起,租也租不起,住得實在窩囊受氣,這是多數“鷺漂”們普遍的鬱悶心態。瞧著動輒上千元月租的一間小蝸居,數萬元一平方米的房價,再摸摸兩千許月薪的羞澀囊中,足以摧毀多數“鷺漂”們的美好夢想。回想三四十年前,許多外來城市建設者工作苦、收入低,但都任勞任怨,幹勁十足。關鍵在於,這座城市對他們相對公平,最集中的體現就在廉租房體系———安居所帶來的歸屬感和滿足感。 一個文明的現代都市,應是一個兼容並蓄的城市,任何階層都應找到屬於自己的一席之地。能否善待最底層的外來務工者,更是考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指數”之一。值得慶幸的是,據可靠訊息,廈門市委市政府已在積極謀劃,擬建設更多廉租屋和公共租賃房,讓“資深”外來務工者享有廉價住房保障,還有更多惠及一百多萬外來務工人員的政策也將陸續出台,相信“鷺漂”不漂,夢想實現的日子將不再久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