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潰瘍性腸炎

本病又名鵪鶉病,是鵪鶉的一種高度致死性傳染病,呈地方性流行。 4~12周齡的雞和鵪鶉,3~8周齡的火雞易發生本病。 病料接種鵪鶉,即能感染髮病,出現典型症狀和病理變化。

概述

本病又名鵪鶉病,是鵪鶉的一種高度致死性傳染病,呈地方性流行。雞對本病有一定的抵抗力,一般是在飼養管理不良的情況下與球蟲病同時發生或繼球蟲病之後發生。雞患該病後以突然死亡、拉水樣白色糞便及腸黏膜潰瘍和肝出現壞死小區為特徵。

病原

本病的病原是梭狀芽胞桿菌,革蘭氏陽性,呈桿狀,兩端鈍圓、有鞭毛,能運動,單個散在。培養條件要求高。本菌抵抗力很強,尤其耐熱,並能形成芽孢,一般的消毒藥不易將其消滅。雞場發生本病後,至少二三年要注意本病的發生。

傳播

1.易感動物 鵪鶉最易感,雞、火雞、鴿、野雞等也能感染髮病。 2.發病年齡 4~12周齡的雞和鵪鶉,3~8周齡的火雞易發生本病。 3.傳染源 病雞、病鵪鶉和帶菌的雞、鵪鶉為其傳染源。蒼蠅也可傳播本病。 4.傳播途徑 經污染的飼料、飲水和墊料,被雞採食後,通過消化道感染。 本病可單獨發生,但多與球蟲病並發或球蟲病後繼發,在飼養管理不良,條件惡劣的情況下,也可誘發,一般散發。

病理學

病理變化主要表現為腸管漿膜、黏膜出血,有黃色潰瘍,病程長者呈現大圓形或橢圓形凸起或粗糙的潰瘍斑,有的形成潰瘍性假膜,深入至肌層,引起穿孔。肝出現大小不等的黃斑和壞死區。脾腫大出血。

症狀

急性患病雞突發性死亡,慢性病例出現精神沉鬱、呆滯、羽毛蓬鬆、食欲不振,有的拉水樣白色稀糞,逐漸消瘦,病程約3周,死亡主要發生在發病後5~14天,死亡率為2%~10%,與球蟲病並發時,在血痢消失後仍然拉水樣白痢,死亡率將增高。

診斷

根據臨床症狀、流行病學特徵、病理剖檢特徵可初步診斷,確診需由實驗室12582農村信息網診斷,方法是取肝臟壞死灶壓片革蘭氏染色,可見到革蘭氏陽性的大桿菌及芽孢。病料接種鵪鶉,即能感染髮病,出現典型症狀和病理變化。

治療

可選用鏈黴素、氯黴素、桿菌肽飲水及環丙沙星飲水,拌料治療。

防治措施

平時的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禽舍的衛生和環境消毒工作,避免應激因素的發生,在3周齡後要注意驅球蟲。本病目前尚無疫苗預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