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劉鳴鑾(1902—1928、2、7) 字金波,號元之,沂南縣蘇村鎮門家庵子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人物經歷
劉鳴鑾出生於小地主家庭。父親劉治一生務農,有土地一百二十畝。鳴鑾自幼聰穎,8歲讀書,12歲入蘇村完國小習。他聰明伶俐,成績優異,甚得教師喜愛。17歲高小畢業,由家庭主婚娶妻張氏。18歲考入山東省立第五中學(即臨沂五中)。時值新文化興起,劉鳴鑾耳聞目睹了許多新鮮事物,開始注重社會、注重基層。臨沂五中畢業後,1924年以後以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大學。是時,第一次國共合作已經建立,一批著名的共產黨人和著名學者在這裡任教。教學內容豐富多彩,教學方法生動活潑。劉鳴鑾在這個進步的環境中受天陶冶,革命思想逐步成熟。1925年在該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開始從學校走向社會。是年2月和5月,上海工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兩次大罷工。月底“五.卅”慘案發生,劉鳴鑾在這次鬥爭中英勇戰鬥,積極走向街頭宣立,劉遂到總工會工作。1926年,他離開上海到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文武兼習,以實現其報國之志。
武漢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實際上是黃埔軍校第四期的繼續。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政變後,鄂西夏斗寅叛變投蔣,進坆武漢,劉鳴鑾毅然站在革命的前列,積極組織左派作作堅決的鬥爭。共產直接領導的革命武裝,成了反夏斗寅的主力。5月17日,劉鳴鑾和他的戰友,全副武裝,乘火車奔赴前線。戰鬥歸來,劉鳴鑾被提升為班長。當時,汪精衛嫡系分子王樂平(山東諸城人,國民黨中央委員,改組派領袖,後被蔣介石在上海被暗殺)公開鼓動反共,劉鳴鑾極為憤慨,並親手抓過王樂平。這件事振動了整個武漢,劉鳴鑾名聲大震,使原來不大了解劉鳴鑾的人,爭相拜見這位身材不高,但十分精明強幹的人.7月15日汪精衛叛變革命,大肆逮捕共產黨員,屠殺革命民眾。劉鳴鑾被列入逮捕名單,黨組織遂安排其返回山東,找中共山東省執委,繼續開展工作。劉鳴鑾即隨一批軍校學生離開武漢,乘船來到九江。一上岸,張發奎就給學生訓了話,並解除了學生武裝。這時武漢軍政學校的左派學生臧克家(山東諸城人,今全國著名詩人),感到前途難以預測,便跟隨劉鳴鑾離開隊伍,路過南京、上海,8月底到青島。劉鳴鑾在青島和山東黨組織接上關係,來到臧克家故里山東省諸城市臧家莊。因路途染病,在臧家莊住了近兩個月。期間與相州支部負責人王翔千一起,介紹臧克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0月底,病未愈便捎信讓其家兄接回老家門家庵子。劉鳴鑾身體康復後,帶著山東省執委書記鄧恩銘署名為“秦揚”(當時中共山東省執委化名為秦揚)的親筆信,到沂水城與中共沂水縣黨的負責人張希周(1928年叛黨)接上關係,並和張希周計議,鄰村小杜家莊土圍子為臨時根據地,成立武裝民團打土匪,劉任團副兼總教練,必要時,就公開打出革命的旗子來,西邊以蒙山,東邊以莒(縣)沂(水)邊區的四哨一帶為根據地,開展武裝鬥爭。
隨著蔣汪反革命政變,魯南慣匪劉桂棠(劉黑七)也空前猖狂。1928年春節以後,這幫土匪到沂河以東劫掠。劉鳴鑾家鄉陷入匪徒的燒殺蹂躪之中。2月6日(古歷正月十五)匪徒逼近蘇村。劉鳴鑾將民團拉進小杜家莊,進行聯莊自衛。他手提鬼頭大刀,臂佩“團副”符號,率眾加固工事,高築圍牆,號召大家抗擊土匪保衛家鄉。2月7日晚土匪包圍了小杜家莊,勒令老百姓獻糧獻款。早已瞄準的火炮轟地一聲,對著匪徒打去。匪徒們惱羞成怒,發起了總攻。劉鳴鑾急令圍牆各邊掛起馬燈,嚴密防守。午夜時分,匪徒在村東北方向吶喊射擊,而於村西南隅搭起雲梯強攻。頃刻之間,十幾名匪徒登上圍牆,兩名團丁當場被打死。值此千鈞一髮之際,劉鳴鑾一個箭步躍上牆去,手輪鬼頭大刀,嗖嗖幾聲,數名匪徒人頭落地,其餘騎牆匪徒嚇得連滾帶爬,逃了回去,劉鳴鑾身份暴露,連中數彈。當團丁們把他抬下火線時,他面色蒼白,鮮血直流,口中不住地說: “一定要守住圍子,舍我生命,能救眾生,我願足矣。”由於流血過多,搶救無效,劉鳴鑾獻出了年青的生命年僅26歲。時1928年2月9日。劉黑七攻圍不成,只好撤走。廣大人民的生命財產得到了保護。
劉鳴鑾犧牲後,當地民眾悲痛萬分,集資立“劉鳴鑾紀念碑”,將其英雄事跡勒石以傳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