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建鄉,隸屬於江蘇省阜寧縣,位於周恩來總理故居東35公里,北與蘇北最大的糧油市場古河鎮毗鄰,西北和全國最大的銀杏基地復興鎮接壤,西南和全省農民書畫之鄉博里鎮接壤,新長鐵路橫貫全鄉(鹽城市歷史上第一條鐵路從當時的鳳谷鄉鄧郎村開始修築)。鹽淮一級公路穿過境內。2001年7月與羅橋鎮合併,稱羅橋鎮。在鄉建制前後,為鳳谷村。
歷史淵源
鳳谷原來叫 (現在還有個村子叫伏興村),後來傳說是皇乾隆皇帝經過此地,為了避皇帝的諱,改名為鳳谷,可以理解為鳳棲山谷,與虎落平川、龍擱淺灘的意義是相近的
解放戰爭時期的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蘇北兵團,發動對據守江蘇省阜寧縣益林鎮國民黨軍的攻堅戰,史稱“益林戰役”。3月16日,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主力向益林發起攻擊,迅速突破外圍陣地,守軍退守鎮內,激戰至19日晨,將其全殲。國民黨整編第72師等部,由淮陰、鳳谷村趕赴益林增援,駐紮於鳳谷村以東東場村、沈顧村、安馬村等地,住百姓房子,吃百姓糧食,拿百姓的門板修築碉堡,受到華東野戰軍第12縱隊及第2縱隊一部的有力阻擊,益林被攻克後,整編第72師被迫回撤。
也是韓王城遺址所在地,該城為抗金名將韓世忠所築。韓世忠,陝西延安人,家境貧寒,18歲應募從軍,挽弓馳射,勇冠三軍,屢建奇功,後升為將軍,人稱韓王。南宋建炎三年(1129),金兵統帥兀朮、左副元帥粘罕等率軍從山東南下,在沐陽與韓世忠大戰。因兵力懸殊,韓軍潰散,退守鹽城。他在鹽城駐紮後,招募兵馬,訓練士卒,派員到鳳谷一帶修築土城,防禦金兵。後人把其所築土城稱為韓王城。 據《阜寧縣誌》載:韓王城,在鳳谷村西北,當縣境與山陽縣境交錯處,有東城自頭、西城自頭兩莊,遙遙相望,中有大墩,土名韓墩,其旁小墩十餘,與兩莊相接,其西南又有兩寨兩莊。韓墩面積約五畝許。當時,這裡離海很近,常有海潮倒灌,官兵無可飲用之水。韓王率兵在蘇嘴、鳳谷一帶砌成許多磚井,解決飲水困難。他還設計一種瓦瓶,質粗而堅、小口巨腹,供士兵盛酒之用。後人曾有掘獲,名曰“韓瓶”。韓世忠在這裡招兵買馬,嚴加訓練,軍威大振,金兵怯之,不敢越雷池一步。當地百姓安居樂業,對韓王交口稱讚。數年後,韓世忠離開韓城,任淮東路宣撫處置使,置在楚州,繼續抗擊金兵。
曾經在抗日戰爭期間新四軍抓的第一個日本俘虜在車橋抓獲,那時的鳳谷在周圍是大村,於是把那個日本俘虜關押在了鳳谷。聽老人通過鳳谷村裡的窯頭河以前乾隆來路過是準備在河邊建土窯燒製造城的城磚,唯一有考證的就是通過現在隔壁幾個村子的名字了,“東城頭,西城,北城”。東城有個小湖,在當地叫“城頭大汪”,從google地圖上看很圓,估計是人工挖的,至於泥土的趨向是建了大墩還是給當地蓋房所用無從得知。前些年挖大墩還耕時候聽說挖出來的是古木,很多堅硬的大木方,只是沒什麼值得考證的陪葬品,根據所說本人推斷也有可能是漢末的古墓。在附近的土墩村,也有小墩,曾有人挖泥填地基挖出老棺材。老井村里發現的不少,圓形磚頭所砌,磚頭被挖的人拉回家了,還有一口挖出個一米見方人工加工成烏龜的漢白玉石。至於這些是否是韓王所留無法知曉。在村西有一個寺廟(能仁寺)和一庵,規模上千人,抗日戰爭時期毀於戰火,現在已成了耕地,尚有殘留的廢磚瓦片。 至於此地鳳凰的落過,乾隆皇帝的來過,東小街南邊梨園未建的東林院,都成了我輩人的傳說。唯一能證明歷史的能仁寺的消失也成了此地人永遠的過去與惋惜。
今日的鳳谷在鄉鎮合併後逐步失去了她中心鄉鎮的地位,河道淤積使當初碼頭船隻雲集的繁榮已不復存在;討價論價的牛市豬市徹底安靜退出了舞台。今日的鳳谷在掙扎中徘徊,在落幕中慢慢被人遺忘。希望鳳谷在中國小城鎮建設的機遇中煥發新的活力.
鳳谷特色
在2000年後鳳谷大力發展大米產業,是阜寧縣最重要的大米加工基地,有大小米廠20多家,大米產業已經成為阜寧縣的重要產業,成為了阜寧對外的名片。鳳谷小街的羊肉也很出名,經常有外地客商慕名前來嘗一嘗這美味的農家特色。在鳳谷地下蘊藏著豐富的地下鹽資源,已經有專業企業在此勘探。
鳳谷名人
中國連環畫始祖趙宏本先生祖籍在此。趙宏本又名趙卿、張弓,中國現代連環畫家,被譽為上海連環畫“四大名旦”之一。自幼酷愛繪畫,16歲正式從藝。早在三十年代,他便在連環畫界嶄露頭角。解放前夕,作為中共地下黨員的趙宏本還組織和團結一批連環畫作者與國民黨反動派作鬥爭,為新中國連環畫事業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主要以編繪較多的俠義一類連環畫吸引讀者,在當時,趙宏本編繪的連環畫不分成人、兒童都喜歡看。主要作品有《三打白骨精》、《水滸一百零八將》、《小五義》、《七俠五義》等。
趙宏本生前非常熱愛自己的故鄉,故鄉在他的心目中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風情畫。他逝世前的幾年時間內曾三次回故里,鳳谷小街上留下他年邁的身影和拐仗的點擊聲。他同新老鄉親頻頻打招呼;他對故鄉人說,我也想有更多的機會回老家看看,只是歲數大了;在外的人哪,無論在哪裡,故鄉永遠在心中,故鄉是我心中最美的國畫。他感慨於鳳谷小街和縣城的巨大變化,有“換了人間”之嘆,他希望家鄉的文化事業有更大的發展。
著名民歌《拔根蘆柴花》就在鳳谷由 著名民歌演唱家雪飛所創,歌曲中所描繪的場景正是當時鳳谷的民風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