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隋開皇三年(583年),又廢兩當、廣化、廣業三郡。直轄梁泉、河池、思安、兩當、同谷五縣。大業三年(607年)鳳州為河池郡。
唐武德元年(613年),河池郡為鳳州,天寶元年(742年),復改為河池郡。 乾元元年(758年),又改為鳳州,隸屬山南西道,轄梁泉、黃花、兩當和河池四縣。文德元年(888年),升鳳州為節度府,轄興、利(今四川廣元市)二州及梁泉、兩當和河池三縣。
後梁貞明元年(915年),蜀克鳳州,為武興軍治所。後唐長興三年(932年),廢武興軍,降鳳州為防禦州,轄梁泉、兩當和河池三縣。隸山南西道。
北宋乾德元年(963年),隸秦鳳路,治梁泉。領梁泉、兩當、河池三縣。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三月,鳳州改隸利州路。九月,分利州為東、西兩路,鳳州隸屬利州西路;治梁泉。轄梁泉、兩當、河池三縣。
淳熙二年(1175年),鳳州改隸興元府。
鹹淳四年(1268年),梁泉縣併入鳳州。隸屬興元路。 元因之。
明洪武二年(1369年), 鳳州隸屬鳳翔府。四年(1371年),改屬漢中府。七年(1374年),降州為縣。
今鳳縣屬寶雞市。
今貌
“有周之興,努蜚嘗鳴於岐,翱翔至南而集焉,是以西岐曰鳳翔府,南岐曰鳳州。”古時被譽為“嶺南第一州”的鳳州就是今天的鳳州鎮。
鳳州鎮地處秦嶺南坡,位於鳳縣中部,寶成鐵路、212省道、鳳太路穿境而過,距寶雞87公里,距鳳縣縣城15公里,是建設中的縣域經濟副中心。全鎮總面積331平方公里,轄11個行政村和一個社區,總人口1.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422人,城鎮常住人口8800人。城鎮建成區面積1.5平方公里,先後創建為省級衛生鎮、省級園林城鎮和省級環境優美鄉鎮。
鳳州(鳳州鄉人民政府駐地)
在雙石鋪東北11公里,位於安河與嘉陵江交匯處。東有鳳凰山,相傳遠古有鳳凰翱翔於此而得名。自秦設故道縣至建國初期,為歷代州、郡、縣治地。城池面積1.5平方公里,居民563戶、2050人,其中回族114戶、383人,耕地2296畝。街道東西走向,聚落長方形。寶(雞)成(都)鐵路、寶(雞)漢(中)公路分別於城南、城北平行貫穿其境,又為鳳(縣)太(白)公路起點。有職業中學、國小、地段醫院、國藥店、供銷社、獸醫站、郵電所等。因處山間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水利資源豐富,為本縣主要產糧區。農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蔬菜、油菜次之,產“大紅袍”花椒。
鳳州自古為入蜀交通要衝。古故道、連雲棧道都由此經過,即至民國,在公路未修通前,由鳳州南越鳳嶺,經心紅鋪至三岔,仍是行旅往來的主要道路。名勝古蹟很多。城內有明代修建的城牆、文廟、清真寺、城隍廟(已毀於“文化大革命”);城南有松林如海的南岐山,有相傳為諸葛亮行軍歇息的“諸葛思計台”,有宋代修建的吳曦堡遺蹟;城北豆積山上有唐代修建的張果洞、明代修建的消災寺。鳳州還為歷代軍事要地,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招定仇池國,於此立固道鎮戍守。唐光啟二年(882),在此置感義軍,五代前蜀置武興軍,後蜀又置威武軍。後周顯德二年(955)王景等圍鳳州,擒蜀威武節度使王環等將士5000人。宋時,吳玠屯兵於此,以作為抗金基地。清代農民起義軍和太平軍曾多次經過和攻打鳳州城。1931年冬至1932年春,習仲勛、呂劍人等中共黨員曾在此策划起義。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胡宗南部在鳳凰山發生戰鬥。1949年11月27日鳳縣解放,縣人民政府由黃牛鋪遷駐鳳州,後又遷雙石鋪,此地遂為區、鄉所在地。
《元和郡縣圖志》記載
鳳州,河池。上。開元戶三千八百四十九。鄉二十二。元和戶一千三百五十八。鄉一十五。
《禹貢》梁州之域。戰國時為秦地,秦並天下為隴西郡地。漢高帝分隴西郡置廣漢郡,武帝分廣漢、隴西郡置武都郡,領縣九。其屬有故道河池二縣,今州即二縣之地也。三國時屬魏,明帝太和三年,其地沒蜀,魏平蜀後復為雍州之地。
其地本氐、羌所居,後漢獻帝建安中有楊騰者,為部落大帥。騰子駒,勇健多計略,始徙居仇池。至宋武帝封楊盛為武都王,其子玄及難當亦相繼為王。文帝元嘉十八年,難當傾國南寇,規有蜀土。後魏太平真君二年,招定仇池,其年於此城立鎮。太和元年置固道郡,孝昌中以固道郡置南岐州,廢帝三年改南岐州為鳳州,因州境有??山為名。按成州同谷縣本是鳳州西界,縣南有鳳凰山,因為州名。隋大業三年改為河池郡,武德元年復為鳳州。
州境:東西四百八十里。南北三百七十六里。
八到:東北至上都六百里。東北至東都一千四百六十里。西南至興州三百三十里。東北至鳳翔府二百八十里。東至興元府三百八十里。北至隴州四百二十里。
貢、賦:開元貢:蠟一百斤。賦:布,麻。元和貢:蜜,土布。
管縣三:梁泉,兩當,河池。
梁泉縣,中下。郭下。開元戶一千八百一十八。鄉一十二。本漢故道縣地,後魏太和元年於此置梁泉縣,取縣西梁泉為名,屬固道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鳳州。皇朝因之。武德元年析置黃花縣,寶應元年省。
三松山,在縣南五里。
故道水,出陳倉縣之大散嶺,西南流入故道川。今州理,即故道川也。
回車戍,在縣西北六十里。梁太清五年,西魏遣雍州刺史達奚武為大都督及行台楊寬率眾七萬,由陳倉路取回車戍入斜谷關,出白馬道,謂此也。
兩當縣,中下。東至州五十里。開元戶一千六十六。鄉五。本漢故道縣地,屬武都郡。漢高帝引兵從故道出襲雍,謂此也。永嘉之後,地沒氐、羌,縣名絕矣。後魏變文為“固”,於此置固道郡,領兩當、廣鄉二縣,因縣界兩當水為名。
或云:縣西界有兩山相當,因取為名。隋開皇罷郡,縣屬鳳州。皇朝因之。
??山,在縣西二十里。
尚婆水,今名石磐水。水多磐石,因以為名。俗語音訛,故云尚婆。川中有鳥群飛,二月從北向南,八月從南還北,音如簫管,俗雲伎?鳥。春來則種禾,秋去則種麥,人常以為農候。
河池縣。中下。東至州一百七十里。開元戶九百六十五。鄉五。本漢舊縣,屬武都郡。河池,一名仇池。按仇池山本名仇維山,上有池,似覆壺,有瀑布,其縣因山為名。山在成州界,去縣稍遠,今縣所處,謂之河池川,故取以為名。
永嘉之後,沒於氐、羌,縣名絕矣。後魏於此置廣化郡廣化縣,隋開皇三年罷郡,縣屬鳳州,仁壽元年改為河池縣,復漢舊名。皇朝因之。
故道水,經縣城西,去城三十步。
河池戍,在縣城中。
髑髏堆,在縣東北四十三里。後魏討仇池於此,大破其軍,築為京觀,俗號其地為髑髏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