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況
【作品名稱】鳳凰台上憶吹簫·荔粉初裝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鳳凰台上憶吹簫-除夕得梁汾閩中信因賦
荔粉初裝,桃符欲換,懷人擬賦然脂。喜螺江雙鯉,忽展新詞。稠疊頻年離恨,匆匆里、一紙難題。分明見、臨緘重發,欲寄遲遲。
心知。梅花佳句,待粉郎香令,再結相思。記畫屏今夕,曾共題詩。獨客料應無睡,慈恩夢、那值微之。重來日,梧桐夜雨,卻話秋池。
注釋
①《瑤華集》此篇副題作“辛酉除夕得顧五閩中訊息”,故此篇大約作於康熙二十年(1681}除夕。
②荔粉三句:謂新春將至,薜荔萌發,春聯欲換,懷人之情油然而起,遂點燃燈而賦。荔,薜荔(又名木蓮),常綠藤本,蔓生,葉橢圓形,花極小,隱於花托內。果實富膠汁,可制涼粉。桃符,古代掛在大門上的兩塊木板,上畫神茶、鬱壘二神以壓邪,至五代在桃木板上書寫聯語,後又書於紙代木板貼之,是為春聯。舊俗除夕張貼春聯以迎新年。然脂,點燃火炬、燈燭等。
③喜螺江二句:螺江,江名,亦稱螺女江,在福建省福州市西北。雙鯉,代指書信。此二句說欣喜地得到了來自閩中友人的書信,展開來奉讀那動人的新詞。
④稠疊二句:謂多年的離愁別緒,在這匆匆書寫的一紙信文中是難於說盡的。稠疊,稠密層疊,形容相思愁緒之深重。頻年,連年、多年。
⑤臨緘重發:意謂信寫好後,將封寄出,又拆開來,猶恐未盡深意。
⑥梅花三句:據《瑤華集》載:“再結相思”作“一樣淒迷”。其下有雙行小字云:“辛稼軒在閩中之三山有梅花相思之句,‘粉郎香令’梁汾集中語。”粉郎,博粉郎君,即心愛的郎君之意。香令,指三國魏荀彧。晉習鑿齒《襄陽記》:“劉季和曰:‘荀令君至人家,坐處三日香。’”後以粉郎香令借指風流高雅之士。這裡指顧梁汾。
⑦獨客二句:意謂料想梁汾獨在閩中,此時正輾轉不眠,而京華舊遊之事猶如夢幻,梁汾不在其中了。慈恩,慈恩寺之省稱。唐孟棨《本事詩·徽異》:“時白尚書在京,與名輩游慈恩,小酌花下。”微之,元慎,字微之。此處借指顧梁汾。
⑧重來日二句:謂遙想他日重逢,當是在梧桐夜雨之時,那時定然會一起追憶今日的情景。唐李商隱《夜雨寄北》:“問君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卻,再。
賞析
除夕,民俗是為合家團聚之日,而作為納蘭親如手足的好友此時正身隔異地,遙在遠方,遂逢佳節而起相思了。又恰於此時偏得到梁汾寄自閩中的信函,於是念友之情更切,遂緣筆賦此。詞之上片是從實處落筆,先點除夕之景和懷人之意。下接以“喜螺江雙鯉,忽展新詞”,明“得梁汾閩中信”事。下再轉寫對信文之感受,既再伸懷人之意,又暗透梁汾的一往情深。下片則用虛筆表達,屈曲有致。過片“心知”二字領起,由此一寫渴望酬答共處的優悠生活;一寫回憶當初吟詩題句的美好情景;一寫料想梁汾此時之孤寂;一寫盼望再與梁汾重逢相會。輾轉道來,深情脈脈。其中又借典取譬,就更加深婉之至。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