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品為鱉科動物中華鱉的背甲煎熬而成的膠塊。
性味歸經
肺;肝;腎經。
功能主治
滋陰,補血,退熱,消瘀。治陰虛潮熱,久瘧不愈,症瘕瘧母,痔核腫痛。
①《中國醫學大辭典》:補肝陰,清肝熱。治勞瘦骨蒸,往來寒熱,溫瘧,瘧母,腰痛,脅堅,血瘕,痔核,婦人經閉,產難,小兒驚癇,斑痘,腸癰,瘡腫。
②《現代實用中藥》:滋陰補血,為滋養解熱上血藥。
③《四川中藥志》:滋陰補血,潤肺消結。治虛勞咳血,肛門腫痛,濕痰流注,肺結核潮熱。
生產區域
1.除新疆、寧夏、青海、西藏等地未見報導外,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
2.分布於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本品呈扁方塊狀,長約3cm,寬約2cm,厚約5mm,表面棕褐色,具凹紋,光亮,半透明。質堅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肯光澤。氣腥,味微甜。
用法用量
開水或黃酒化服,1~3錢。
注意事項
脾虛食減便溏及孕婦忌服。
相關論述
1.《中國醫學大辭典》:補肝陰,清肝熱。治勞瘦骨蒸,往來寒熱,溫瘧,瘧母,腰痛,脅堅,血瘕,痔核,婦人經閉,產難,小兒驚癇,斑痘,腸癰,瘡腫。
2.《現代實用中藥》:滋陰補血,為滋養解熱止血約。
3.《四川中藥志》:滋陰補血,潤肺消結。治虛勞咳血,肛門腫痛,濕痰流注,肺結核潮熱。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