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鱺魚骨
正文
鰻鱺魚骨(《綱目》)
來源
為鰻驪科動物鰻鱺的骨骼,動物形態詳"鰻鱺魚"條。功用主治
《綱目》:"治疳痢,腸風,崩帶。燒灰敷惡瘡,燒熏痔癀,殺諸蟲。"選方
治惡瘡:蛇魚骨杵末,入諸色膏藥中相和合敷上,紙花子貼之。(《經驗方》)配圖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為降河性回遊魚類,平時棲息於江河、湖泊、池塘的土穴、石縫內。以小魚、蟹、蝦、螺、蜆、蚯蚓、沙蠶及水生昆蟲等為食。晝伏夜出,能游上陸地以皮膚呼吸。雄魚常在河口生長;雌魚在江河等淡水中成長。生長育肥期5-8年。親魚在秋末冬初,於江口相互纏繞成魯球,隨流出海進行降河產卵回遊。 0.5kg重的雌鰻懷卵量為70餘萬粒。受精卵具油球,半浮性,在22-27℃時經36h孵化出膜,最初為葉狀幼體,柳葉狀,體透明,以海洋浮游生物為食,2-3年後長至7-8cm左右時,成為鰻線。3-4月間成群進入江河。
資源分布:我國沿海及江、湖均有分布。
【性味】鹹;平
【歸經】大腸;肝;腎經
【功能主治】殺蟲;斂瘡。主疳痢;腸風;崩帶;惡瘡;痔漏
【用法用量】內服:炙,研末,適量。外用:適量,燒灰研末外敷;或燒煙燻。
【附方】治惡瘡:蛇魚骨杵末,人諸色膏藥中相和合敷上,紙花子貼之。(《經驗方》)
【各家論述】《綱目》:治疳痢,腸風,崩帶。燒灰敷惡瘡,燒熏痔瘺,殺諸蟲。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