鰉魚圈是由松花江沖積而成的。島上的沙丘波狀起伏,為防風固沙人工種植大面積楊樹林,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使風成沙丘變成了固定沙丘。平水期江心島高出水面2~4米,豐水期島嶼也不被淹沒。
此島由於歷史上圈養鰉魚而得名鰉魚圈。鰉魚,古稱“鱔”,鱘科,民間多稱“鰉魚”,傳說是魚中之王。因其體大、味美、膚色斑斕,名稱高貴,一直為貢品。鰉魚身長7~8尺,最大重數百斤,狀似鮎魚。康熙曾有詩讚云:“更有巨尾壓船頭,載以牛車輪欲折,水寒冰結味益佳,遠笑江南夸魴鯽”。由於夏日捕魚後因魚傷易死易腐,無法進貢,因而先要放在圈裡餵養,待冬日才送進京城。鰉魚圈因此而設。四面環水,略呈橢圓形,面積500公頃左右,島上動物有野雞、野鴨等。多種鳥類在這裡棲息,植物以人工楊樹林為主,伴有野生灌木叢。盛產蘑菇、黃芪、狼毒等藥材。鰉魚圈島素有美麗傳說,這為將鰉魚圈江心島建設成為集觀光、娛樂、度假於一體的天然娛樂島創造了極佳的文化底韻。
現鰉魚雖已絕跡,但當年圈養鰉魚的大坑依然存在。現存大坑長250米,寬30米,面積7500平方米,深5米。鰉魚圈西部岸邊地勢較低,有面積較大的沙灘,陽光照耀下,灘面熠熠發光,有如一塊金色陸地飄蕩在水面上,可供水上活動用。江邊的濕地棲息著江鷗、灰鶴、野鴨等鳥類。
鰉魚圈距松原市區較近,水路和陸路均可到達,特別是水路,可乘坐遊船沿途欣賞江岸風光,所以水路是人們的首選。由於交通條件便利,每逢雙休日和黃金周期間,松原市民或單位組織、或舉家出遊、或同學朋友結伴到鰉魚圈遊玩。
相關詞條
-
鰉魚[圖片]
達氏鰉,俗稱鰉魚。英文名為kalugasturgeon。達氏鰉軟骨魚類,物種起源於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是全世界惟有黑龍江流域才有的珍貴魚類。 達氏...
簡介 歷史 特徵 人工養殖 達氏鰉常見病害及其預防 -
大鰉魚
大鰉魚學名為達氏鰉,是鱘魚的一種,屬於大型肉食性魚類,壽命很長,能活50年以上,現僅存於中國與俄羅斯的界江黑龍江之中。
摘要 物種分類 形態特徵 生活習性 生長繁殖 -
鰉魚貢
滿清時扶餘縣給皇帝進貢的松花江的鰉魚
-
達氏鰉
達氏鰉,俗稱鰉魚。英文名為kalugasturgeon。達氏鰉軟骨魚類,物種起源於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白堊紀,是全世界惟有黑龍江流域才有的珍貴魚類。 達氏...
簡介 歷史 特徵 人工養殖 達氏鰉常見病害及其預防 -
鰉魚圈島
鰉魚圈島位於松原市西約11千米的松花江中,屬於松花江的江心島。它由三個大小不同的島嶼組成,其中,中部的島嶼面積較大,南北兩個島嶼面積較小,總面積約120公頃。
-
蝗魚
蝗魚,屬鱘科,學名中華鱘,俗稱臘子。產在黑龍江的主要是達氏蝗,為冷水性魚類。背灰褐色,腹部灰白而略黃,體為圓筒形,無鱗。頭大,口小,吻尖突。整個體形與爵...
簡介 生活習性 記載 -
黃魚圈遺址
黃魚圈遺址面積15000平方米,位於吉林省舒蘭市法特鎮黃魚村珠山,1981年4月20日被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
簡介 價值 -
天天享魚
天天享魚,該書籍是由人民軍醫出版社於2006年首次印刷出版發行的。
作者簡介 目錄 -
魚籽
魚籽,是魚卵醃製或乾製品的統稱。用大麻哈魚卵加工製成的稱為紅魚籽;用鱘鰉魚卵製成的為墨魚籽。還有鮐魚籽、大黃魚籽等。魚籽的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多。食用時加...
營養價值 適宜人群 食用歷史 等級 分裝分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