鮀浦

鮀浦

鮀浦(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前隸屬揭陽縣延德鄉,設定澄海縣後,劃歸澄海縣。今為汕頭市金平區鮀江街道橋頭、雲露、木坑、夏趾一帶),曾是繁華古港口埠市。這個史實可能現在鮮為人知。翻開清雍正版的《澄海縣誌》,其所記載也僅是“鮀浦市,去城南三十里”寥寥幾字,未能闡明鮀浦市在明清時期的繁榮情況。

基本信息

鮀浦始源

鮀浦(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以前隸屬揭陽縣延德鄉,設定澄海縣後,劃歸澄海縣。今為汕頭市金平區鮀江街道橋頭、雲露、木坑、夏趾一帶),曾是繁華古港口埠市。這個史實可能現在鮮為人知。翻開清雍正版的《澄海縣誌》,其所記載也僅是“鮀浦市,去城南三十里”寥寥幾字,未能闡明鮀浦市在明清時期的繁榮情況。

古港埠市

作為古港口埠市的鮀浦,有著得天獨厚的優越地理位置,它地處海陽(今潮安)、揭陽(今揭東)、

古港埠市古港埠市
澄海、潮陽四縣交界,據韓榕兩江出海口,所以,是過往船隻的理想停泊處所。船隻是明清時期的主要交通運輸工具,行駛受季風影響的情況下,三四月行船候東南風,從粵入閩而浙;八九月則乘西北風起,卷帆順溜由粵而入高州、海南;進而可往日本、朝鮮及中南半島,南洋群島,這樣,鮀浦港口船隻停泊多了,就有物物交換,逐漸發展成貿易,輻射到澄海、揭陽、海陽、潮陽等地,鮀浦港口埠市就是這樣形成。潮汕地區一帶的物產,如土布、瓷器、茶葉、南糖和果品等匯聚於鮀浦市,再從這裡輸往外洋,並從外洋輸入香料、珠寶、藥材、香米、番薯、大豆、錫等舶來品。如今在鮀浦還遺留被改為民宅的貨棧。清康熙年間(1662~1722)來澄海任教諭的南海舉人唐銚便有了“鮀浦古通洋”的詩句。機構設立

明初, 自宋嘉定十四年(1221)設定鮀浦水軍寨後,政策又進一步收緊,但尚容許民眾以小船隻下海,予以領取“號票文引”後,開展民間貿易,而外國海商來華入貢之際,只要“將船隻貨物盡報官,依數抽分攤稅”,亦允許自由買賣。所以官府為加強對覦浦市的貿易管理,徵收捐稅,在鮀浦設定了一些管理機構。
據《澄海縣誌》記載,明初,設鮀浦巡檢司,作為治安、海關、海防的管理機構。“鮀江未肯一官閒”,這是潮陽生員趙圭錫挽鮀浦巡檢司吏章坤的詩句。
洪武四年(1371),派百夫長何章籌建鹽課司;洪武十年(1377),吏員許懋在鮀浦建河泊所
永樂九年(1411),河泊大使李和再次重修河泊所。
官府雖然在鮀浦設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機構,然而富戶為了謀利,窮苦百姓為了謀生,還是不斷有人犯禁通商。地方官員出於穩定社會,增闢財源等考慮,則取默許態度,在當時便湧現了“劉家塗庫①胡家鋪”等大量富商。蒞鮀浦為官吏者,也從中牟取暴利。有部分在鮀浦附近購置田園房產定居下來,單從巡檢徐行道購置的幾十畝田園產業來看,當時鮀浦吏員的收入頗為可觀。如果當時的鮀浦古市沒有那么繁榮的話,官府就不可能在這裡設定了那么多的管理機構。
鮀浦作為一處港口埠市,可謂盛極一時,“海國樓房眼底收”。據傳,清初鮀浦有一殷實

往來於新加坡與潮汕的“紅頭船”往來於新加坡與潮汕的“紅頭人家建宅時,請先生為其擇門吉位,先生為試主人是否貪心,便問主人要天天看見旗桿(舊時得中科舉,祠堂或宅第門前便可豎立旗桿),還是三年看見一次升旗桿?主人貪心,便答天天要看見升旗桿,先生便將該宅門設歪朝鮀浦港,所以,每天站在門前便能看見將要出海的船隻升起桅帆。傳說畢竟是傳說,但從此傳說中可知古時的鮀浦“海燕繞桅歸”,是一處水深浪平的良好避風港。鮀浦關潭舊名仍在,但由於日久積淤,而今只可做魚池而已。
註:①塗庫,潮人古稱錢莊或儲藏珍貴東西的地方。居民結構

從潮汕地區鄉村形成的狀況來看,一般以農業為主的村落,居住人口的姓氏是一至幾姓,但如果是商埠集鎮,那么,少則幾十,多則近百。因為既然是埠市,就匯聚了五湖四海的商賈和各行業的人等在此謀生定居,鮀浦姓氏歷史上曾多達五十餘,人口多達兩萬人,有“上八千、下萬二”②的傳說。清康熙三年(1664),為了斷絕鄭成功與東南沿海的聯繫,朝廷下詔大規模內遷斥地,嚴令沿海30里以內,不準居民居住,不準片板下海,繁華的鮀浦市因此一度荒廢,康熙八年(1669),廣東巡撫工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上奏疏並獲準展復界地,準遷民復業,鮀浦市才又有生機。但埠市從原來的沙北埠遷至溪東南炮台西北側,蓬洲所城校場下,該地鮀浦人稱為新埠頭,一直到汕頭開埠後,鮀浦市設定的管理職能機構以及市鎮貿易才逐漸被汕頭所代替。
註:①塗庫,潮人古稱錢莊或儲藏珍貴東西的地方。
②鮀浦四里,上三里,下一里,父老傳說上三里曾居住八千人口,下一里居住萬二人。

現今鮀浦

鮀浦,1984年為汕頭市郊區鮀浦鎮,1991年劃入昇平區。位於汕頭經濟特區西北部。面積55平方千

市場樓頂市場樓頂
米,人口7.8萬。轄蓮塘、賴厝、大場、天港、大井、雙豐、玉井、沙浦、溪東、港美、金隴、舉丁、山兜14個村委會及鮀東、蓬洲、鮀都3個居委會。
截至2011年,今屬金平區,口過十萬。分鮀蓮和鮀江兩個街道管轄,分別是雲露、木坑、橋頭、夏趾、沙浦、蓬洲東、蓬洲南、蓬洲西、蓬洲北、溪東、港美、金隴、山兜、舉登、玉井、大井、天港、大場、賴厝、兩豐、雙豐、蓮榮、蓮華、蓮風、蓮光、蓮美、新遼、福島、新隆、勝隆31個涉農社區居委及鮀都、樂業、安居3個社區居委。街道劃分

鮀江街道 鮀江街道管轄範圍東起蕉山橋至西港河橋,西從犁頭標至吊瓜嶺公路,南從西港河橋至犁頭標,北從吊瓜嶺公路至蕉山橋,面積21.25平方公里,下轄雲露、木坑、橋頭、夏趾、沙浦、蓬洲東、蓬洲南、蓬洲西、蓬洲北、溪東、港美、金隴、山兜、舉登14個涉農社區居委和都、樂業、安居3個社區居委。常住人口14882戶,42694人。轄內公園、郵電、學校、醫院、市場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交通較為發達,206國道、庵揭公路、中路、濟南路在轄區內交叉經過。街道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2家,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占全街道工業

總產值的63%。飄合紙業、永輝魚需品、萬亞食品、順風行經貿是重點骨幹企業。引進企業12家,華興粘膠製品引進的OPP膠帶生產線進入設備調試,飄合紙業增資擴產工業廠房14000平方米,並引進兩條法國生產線。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6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7家;新增註冊商標4個,外觀設計專利45個,實用新型專利20個;有20家企業被市工商局授予“守契約重信用”企業稱號;有7家企業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家企業榮獲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51770萬元、商業銷售額57905萬元、外貿出口1910萬美元。鮀蓮街道鮀蓮街道管轄範圍東起汕頭汽車考場,南至牛田洋,北靠桑浦山,西接揭陽市地都鎮,面積34平方公里,下轄玉井、大井、天港、大場、賴厝、兩豐、雙豐、蓮榮、蓮華、蓮風、蓮光、蓮美、新遼、福島、新隆、勝隆1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3367戶,50637人。
轄內的土地、旅遊、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有占地5400多畝的蓮塘工業區、“北回歸線標誌塔”等旅遊景點,是市區投資創業的理想熱土。
該街道亦是省科技廳認定的水產養殖技術創新專業鎮試點單位,已成立牛田洋水產研發中心,正在建設蓮塘工業區和農業科技園,並著力建設、培育“天港香石榴、玉井純白鴨、賴厝滷鵝、牛田洋蝦蟹”等一批專業村和特色農產品。
蓮塘農業科技園是粵東唯一一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也是汕頭農業科研試驗、生產經營、示範推廣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骨幹企業有金剛玻璃、勝水產、大順實業。
目前街道已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農業民營科技企業1家,高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漁業龍頭企業3家。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5個、註冊農產品2個、無公害產地3個、標準化示範基地1個;引進生產項目33個,其中已建成投產的企業12家,在建和洽談簽約的項目21個;並新引進蓮美養鴿和天港蘑菇種植2個特色項目,創辦了賴厝養豬場和茂榮農產品有限公司2家農業企業,新建立了華勛水產有限公司新品種培育示範基地、福島社區居委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2個農業示範基地。 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0760萬元、商業銷售額15755萬元、外貿出口2519萬美元。

景區名勝

桑浦山龍泉岩

地理方位
龍泉岩片區隸屬汕頭市金平區轄區內,位於潮汕三市的綠色核心——桑浦山之東南部,東臨規劃的西快速環路,南至大學路和汕頭大學北側,西、北直抵市界,屬於汕頭市自然生態保護區鮀浦片區範圍之內,總面積400.34公頃。片區與汕頭城市中心的空間距離約9公里,與揭陽、潮州的關係也十分緊密,距離揭陽市界約6公里,距離潮州市界約2公里。通過毗鄰大學路以及規劃的西快速路,片區可以便捷的與汕頭城市中心、揭陽、潮州產生聯繫,地理區位優勢突出。
現狀概況
片區現狀用地以山體形成的自然林地為主,約占片區總面積的65%。建設用地66.94公頃,占片區總面積的16.59%。其中以綠地和宗教活動場所用地為主,共占片區建設用地總面積的72%。綠地中大部分是七日紅公園的用地,但其中部分用地尚沒有進行建設,仍保留天然的林地性質。宗教活動場所主要是各個寺廟的用地,也是建設量最集中的區域。道路用地主要以現狀的大學路和上山串聯各個寺廟的龍泉大道為主。片區內的工業用地7.3公頃,廠房以2—3層為主,主要企業有濱海家具廠、銘豐強環保材料有限公司、金平區寶德樂器廠、市潮香食品有限公司等。
功能定位
結合龍泉岩片區的資源稟賦,充分考慮片區在未來城市空間的區位特徵,生態和文化的發展潛力,將龍泉岩片區定位為:桑浦山風景區的重要功能片區和旅遊龍頭板塊,汕頭市西入口的門戶花園和生態屏障,打造以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和宗教文化為特色,立足於為城市市民和周邊地區遊客提供生態旅遊、禮佛祭祀、革命紀念、休閒康體、地質科普等功能為一體、動靜皆宜的市級風景名勝區。
規劃目標
創造風景優美、設施方便、社會文明、生態環境良好、景觀形象和游賞魅力獨特,

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風景遊憩境域;使其形成汕頭市西北部的富有自然野趣的綠色空間,成為汕頭市域主要的風景旅遊地、都市休閒地之一。 總體規劃布局1、空間結構根據項目的發展定位、空間肌理和遊人活動的需要,規劃形成“一心、兩翼、五軸互補、多區互動”的傘狀放射結構。一心——景軸啟動中心,利用現狀的龍泉別墅東片,通過改造閒置別墅的使用功能,形成龍泉岩片區的各條景區串聯軸線的啟動中心,作為片區的主入口景區。
兩翼——景軸啟動中心東西兩側的別墅度假區與佛素文化園;西翼:以普通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布置竹林禪修營與旅遊購物街、餐飲廣場;東翼:以信眾遊客為主要服務對象,布置佛素文化園,旨在傳播健康素食文化理念,以經營素食為主,兼營禪茶、瑜珈等養生項目。
五軸互補、多區互動——以旅遊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景區、景點為節點,以交通線路為串聯,點軸式開發推進,形成宗教朝拜、尋根祭祖、革命紀念、農業觀光、山地科普這五條各具特色的旅遊主題景軸,並通過車行主路、人行山路等加強各景軸之間的聯繫,形成旅遊環線, 發揮重點景區的輻射作用,解決本區熱點、溫點、冷點旅遊景點之間的供求矛盾關係。
2、功能分區
根據龍泉岩片區資源和景觀的差異性,結合其總體布局的特點,將規劃區域劃分為遊樂活動區、宗教活動區、革命紀念區、接待服務區、度假居住區、農田生態觀光區、山林景觀區、生態保育區,各區以其不同的建築及資源特色承擔不同的接待、休閒、居住、娛樂、紀念、觀光等功能。
遊樂活動區:包括古寺廣場、翁萬達紀念石廊、林下探幽、石刻藝術區、祈願造林區、摩崖石刻、採石場遺址公園。
宗教活動區:包括龍泉慈善園、古龍泉岩、龍泉禪寺、鐵林寺、佛教文化論壇、清雲寺景區、長石古寺、長石寺。
革命紀念區:包括七日紅公園。
接待服務區:包括吉祥廣場、旅遊購物街、餐飲廣場、齋菜館、有機食品展覽館、服務接待中心、遊客服務分中心以及沁心茶園
度假居住區:本分區包括龍泉山莊、竹林別墅、松濤山莊
農田生態觀光區:包括特色果林區、耕作體驗區、循環農業示範區、有機蔬菜種植區、觀光花卉區。
鮀浦鮀浦

山林景觀區:包括森林氧吧、林相景觀區、幽谷野營區、海石科普公園、科研植物園、山地運動區。
生態保育區:規劃景區之外的山體、山坳、谷地、森林、農田、河流等區域。
六、道路交通系統規劃
1、規劃思路
規劃建設與景區功能協調的道路交通系統。以交通一體化建設的思路,協調與城市發展、土地利用及環境保護的關係,協調各種交通方式的設施規劃設計並有利於建設、運營和管理;
融合交通發展與景區開發建設,通過加強道路尤其是上山道路的建設,推動景區的進一步發展,促進景區的土地利用,規劃道路交通系統與景區功能充分協調,滿足景區不同功能區對交通的需求;改善交通安全,減少交通事故,道路交通設施依照國家有關規範標準進行規劃建設,對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上山道路進行重新選線;
人車分流,避免機動車對遊人的干擾,以人為本,建設完善的步行遊覽系統,完善行人與客運交通工具的接駁設施;
平衡靜動態交通,加強停車設施規劃建設,優先發展公共交通,合理安排公共運輸設施;加強環境保護,減少交通污染
2、道路網布局規劃區規劃形成“一心、兩翼、五軸互補、多區互動”的放射空間結構,為滿足各功能區由於土地利用性質的不同而產生的不同交通需求,規劃採用組團混合式路網布局,以各個組團不同風格的道路網結構,彰顯各功能區的不同特色。

機構設立

明初,自宋嘉定十四年(1221)設定鮀浦水軍寨後,政策又進一步收緊,但尚容許民眾以小船隻下海,予以領取“號票文引”後,開展民間貿易,而外國海商來華入貢之際,只要“將船隻貨物盡報官,依數抽分攤稅”,亦允許自由買賣。所以官府為加強對覦浦市的貿易管理,徵收捐稅,在鮀浦設定了一些管理機構。
據《澄海縣誌》記載,明初,設鮀浦巡檢司,作為治安、海關、海防的管理機構。“鮀江未肯一官閒”,這是潮陽生員趙圭錫挽鮀浦巡檢司吏章坤的詩句。
洪武四年(1371),派百夫長何章籌建鹽課司;
洪武十年(1377),吏員許懋在鮀浦建河泊所;
永樂九年(1411),河泊大使李和再次重修河泊所。
官府雖然在鮀浦設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機構,然而富戶為了謀利,窮苦百姓為了謀生,還是不斷有人犯禁通商。地方官員出於穩定社會,增闢財源等考慮,則取默許態度,在當時便湧現了“劉家塗庫①胡家鋪”等大量富商。蒞鮀浦為官吏者,也從中牟取暴利。有部分在鮀浦附近購置田園房產定居下來,單從巡檢徐行道購置的幾十畝田園產業來看,當時鮀浦吏員的收入頗為可觀。如果當時的鮀浦古市沒有那么繁榮的話,官府就不可能在這裡設定了那么多的管理機構。
鮀浦作為一處港口埠市,可謂盛極一時,“海國樓房眼底收”。據傳,清初鮀浦有一殷實
往來於新加坡與潮汕的“紅頭船”
人家建宅時,請先生為其擇門吉位,先生為試主人是否貪心,便問主人要天天看見旗桿(舊時得中科舉,祠堂或宅第門前便可豎立旗桿),還是三年看見一次升旗桿?主人貪心,便答天天要看見升旗桿,先生便將該宅門設歪朝鮀浦港,所以,每天站在門前便能看見將要出海的船隻升起桅帆。傳說畢竟是傳說,但從此傳說中可知古時的鮀浦“海燕繞桅歸”,是一處水深浪平的良好避風港。鮀浦關潭舊名仍在,但由於日久積淤,而今只可做魚池而已。
註:①塗庫,潮人古稱錢莊或儲藏珍貴東西的地方。

居民結構

從潮汕地區鄉村形成的狀況來看,一般以農業為主的村落,居住人口的姓氏是一至幾姓,但如果是商埠集鎮,那么,少則幾十,多則近百。因為既然是埠市,就匯聚了五湖四海的商賈和各行業的人等在此謀生定居,鮀浦姓氏歷史上曾多達五十餘,人口多達兩萬人,有“上八千、下萬二”②的傳說。清康熙三年(1664),為了斷絕鄭成功與東南沿海的聯繫,朝廷下詔大規模內遷斥地,嚴令沿海30里以內,不準居民居住,不準片板下海,繁華的鮀浦市因此一度荒廢,康熙八年(1669),廣東巡撫工來任,兩廣總督周有德上奏疏並獲準展復界地,準遷民復業,鮀浦市才又有生機。但埠市從原來的沙北埠遷至溪東南炮台西北側,蓬洲所城校場下,該地鮀浦人稱為新埠頭,一直到汕頭開埠後,鮀浦市設定的管理職能機構以及市鎮貿易才逐漸被汕頭所代替。
註:①塗庫,潮人古稱錢莊或儲藏珍貴東西的地方。
②鮀浦四里,上三里,下一里,父老傳說上三里曾居住八千人口,下一里居住萬二人。
鮀浦鮀浦

街道劃分

鮀江街道 鮀江街道管轄範圍東起蕉山橋至西港河橋,西從犁頭標至吊瓜嶺公路,南從西港河橋至犁頭標,北從吊瓜嶺公路至蕉山橋,面積21.25平方公里,下轄雲露、木坑、橋頭、夏趾、沙浦、蓬洲東、蓬洲南、蓬洲西、蓬洲北、溪東、港美、金隴、山兜、舉登14個涉農社區居委和都、樂業、安居3個社區居委。常住人口14882戶,42694人。
轄內公園、郵電、學校、醫院、市場等公共設施配套齊全,交通較為發達,206國道、庵揭公路、中路、濟南路在轄區內交叉經過。街道現有規模以上企業12家,規模以上企業產值占全街道工業
總產值的63%。飄合紙業、永輝需品、萬亞食品、順風行經貿是重點骨幹企業。引進企業12家,華興粘膠製品引進的OPP膠帶生產線進入設備調試,飄合紙業增資擴產工業廠房14000平方米,並引進兩條法國生產線。
新增省民營科技企業6家、市級民營科技企業7家;新增註冊商標4個,外觀設計專利45個,實用新型專利20個;有20家企業被市工商局授予“守契約重信用”企業稱號;有7家企業獲得ISO9001質量體系認證,2家企業榮獲ISO14000環保體系認證。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業總產值151770萬元、商業銷售額57905萬元、外貿出口1910萬美元。
鮀蓮街道 鮀蓮街道管轄範圍東起汕頭汽車考場,南至牛田洋,北靠桑浦山,西接揭陽市地都鎮,面積34平方公里,下轄玉井、大井、天港、大場、賴厝、兩豐、雙豐、蓮榮、蓮華、蓮風、蓮光、蓮美、新遼、福島、新隆、勝隆16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13367戶,50637人。
轄內的土地、旅遊、礦產等資源十分豐富,有占地5400多畝的蓮塘工業區、“北回歸線標誌塔”等旅遊景點,是市區投資創業的理想熱土。
該街道亦是省科技廳認定的水產養殖技術創新專業鎮試點單位,已成立牛田洋水產研發中心,正在建設蓮塘工業區和農業科技園,並著力建設、培育“天港香石榴、玉井純白、賴厝滷鵝、牛田洋蝦蟹”等一批專業村和特色農產品。
蓮塘農業科技園是粵東唯一一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也是汕頭農業科研試驗、生產經營、示範推廣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骨幹企業有金剛玻璃、龍勝水產、大順實業。
目前街道已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級農業民營科技企業1家,高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市級漁業龍頭企業3家。獲得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5個、註冊農產品2個、無公害產地3個、標準化示範基地1個;引進生產項目33個,其中已建成投產的企業12家,在建和洽談簽約的項目21個;並新引進蓮美養鴿和天港蘑菇種植2個特色項目,創辦了賴厝養場和茂榮農產品有限公司2家農業企業,新建立了華勛水產有限公司新品種培育示範基地、福島社區居委無公害蔬菜生產示範基地2個農業示範基地。2007年全街道共完成工業總產值60760萬元、商業銷售額15755萬元、外貿出口2519萬美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