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11月1日)
平裝: 42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82499, 7500482493
條形碼: 9787500482499
商品尺寸: 20.8 x 14.4 x 2.4 cm
商品重量: 499 g
作者簡介
陳偉華,男,1976年出生於湖南省常寧市。2005年獲中山大學文學博士學位,並被評為廣東省2005年度南粵優秀博士生。現任湖南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副教授。近年來獨立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小說敘事的現代轉型與基督教文化》,出版了《中山大學校史(1924-2004)》,參加了高校通識教育《大學基礎寫作》、《中國現當代文學》等教材的編撰。其著作《基督教文化與中國小說敘事新質》由“第十一屆湖南省優秀社科學術著作出版資助項目”立項資助出版。先後在《魯迅研究月刊》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內容簡介
《魯迅 郭沫若研究札記》是陳偉華博士近年來的魯迅、郭沫若研究心得。全書主要由五部分組成,包括四輯和一個附錄。魯迅研究各輯主要從“思想闡釋”、“作品解讀”、“大學課堂教學”等角度展開研究。第一輯結合魯迅早期的系列文言論文論析了魯迅的思想發展變化過程及其與轉型時期的文化整合的關係;第二輯關注了學者的魯迅,將《中國小說史略》與梁啓超的《清代學術概論》進行了對比閱讀;並以《阿Q正傳》為例探討中國現代文學名家名作在大學課堂中的教學。郭洙若研究各輯主要對詩人以及小說家的郭洙若進行了論析。首輯以《女神》為例,論析了郭沫若詩歌創作的發生及其在詩歌史上的地位;又採用以詩論事,詩史互證之法,分別對《戰聲集》、《恢復》、《蜩螗集》等詩集進行了解讀;第二輯重點關注了歷史小說《豕蹄》集,發現和挖掘了郭沫若在小說敘事方面的良苦用心。附錄部分側重文學理論闡釋,主要涉及文學史以及文學理論構建,與郭沫若及魯迅的研究形成補充和照應。各輯既各有重點又形成互文。全書暗含“作者—作品—傳播(文學史)”的邏輯結構。
《魯迅 郭沫若研究札記》關注了以往的魯迅和郭沫若研究中較少關注的東西,並以較新的視角對其進行了解讀,為魯迅和郭沫若研究增添了新的成果。
目錄
序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節 研究緣起及構想
第二節 在21世紀閱讀魯迅和郭沫若
第三節 合理地存在
第一輯 魯迅思想
第二章 1907:思想家魯迅的成熟
第一節 從進化論到立人說
第二節 1907年成就魯迅
第三章 親近悲劇
第一節 作品多悲色
第二節 有其複雜根源
第四章 住轉型時期的文化整合中
第一節 文化器物層的易變特性引發其科學觀的較早形成
第二節 魯迅思想體現出文化整合初期碰撞、排斥的徵候
第二輯 魯迅作品及課堂教學
第五章 《故事新編》略論
第一節 相關研究述略
第二節 對涅槃精神的揚與棄
第六章 《清代學術概論》與《中國小說史略》
第一節 兼備膽、識、才、情
第二節 “以人論流派”與“從文本觀史脈”
第三節 “以論代史”與“論從史出”
第四節 思維模式比較
第五節 白話與文言
第七章 《阿Q正傳》的大學課堂教學
第一節 置於中國小說的現代轉型大語境
第二節 滲入文學史教育、思想教育及文學創作技法教育
第三節 充分運用現代多媒體工具
第三輯 郭沫若詩歌
第八章 《女神》:詩緣情
第一節 詩情的勃發
第二節 集香木而得新生
第三節 狂飆突進
第九章 《恢復》:詩載道
第一節 大病歸來懷故園
第二節 愛的讚歌
第三節 新的詩歌理念
第四節 看見資本殺人
第十章 《戰聲集》:詩國防
第一節 又當投筆請纓時
第二節 詩國防
第三節 記一匹螞蟻
第十一章 《蜩螗集》:詩可以群
第一節 為多災多難的人民而痛哭
第二節 台高爾雅舊情殷:郭沫若與朱德
第三節 生死交遊五十年:郭沫若與杜國庠
第四節 長此萬年兄弟誼:郭沫若與董必武
第五節 銜環獻毛公:郭沫若與毛澤東
第六節 石取他山攻玉錯:郭沫若與茅盾
第七節 北極不移先導在:郭沫若與魯迅
第四輯 郭沫若歷史小說
第十二章 立象以盡言
第一節 敘事意象相關概念
第二節 類別及指涉
第十三章 敘事視角論
第一節 眾“眼”紛繁,各司其責
第二節 圓潤流轉,有跡可求
第三節 隨物賦“視”,遊刃有餘
第四節 焦盲互動,虛實相生
第十四章 “史”中有畫
第一節 勾勒、白描與推鏡頭現出大氣象
第二節 景物、人物、事件雜糅營造豐富景深
第三節 暖色調中隱含辛辣諷刺
第四節 場景敘事與妙用對白展現故事進程
附錄
第一章 論中國現代文學之起始
第一節 幾種有代表性的觀點
第二節 文學史如何分期
第三節 1840年出現標誌性事件
第二章 論文學史
第一節 文學史學科與文學史著述
第二節 文學史的重寫
第三節 文學史的編與撰
第三章 漫議當代理論建設
第一節 破舊方能立新
第二節 自足方能立足
第四章 一代有一代之國學
第一節 復古風潮與國學熱
第二節 創建新國學
參考文獻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