蜩螗

蜩螗

蜩螗,是一個兩字漢語詞語,拼音是tiáo táng。

基本內容

蜩螗tiáo tánɡ

亦作“ 蜩螳 ”。 1.蟬的別名。 漢 焦贛 《易林·謙之解》:“蜩螗歡喜,草木嘉茂。” 晉 陸雲 《寒蟬賦》:“容麗蜩螗,聲美宮商。” 五代 齊己 《移居西湖作》詩之二:“蜩螗晚噪風枝穩,翡翠閒眠宿處深。” 宋 范成大 《夏日田園雜興》詩之十二:“蜩螳千萬沸斜陽,蛙黽無邊聒夜長。” 清 曹寅 《射堂柳已成行命兒輩習射作》詩之一:“無限蜩螗齊沸了,又攜兒輩踏清秋。”

2.比喻喧鬧、紛擾不寧。 清 趙翼 《耳聾》詩:“世務紛蜩螗,聆之本何益。” 丘復 《寄曹耐公汕頭》詩:“國會初開幕,黨爭正蜩螗。” 廬隱 《海濱故人》四:“以年來國事蜩螗,固為有心人所同悲,但吾輩則志不在斯。”參見“ 蜩螗沸羹 ”。

其他的解釋如下:

蜩為 蟬類的別名;螗是蟬的一種,體小,背青綠色,鳴聲清圓。“蜩螗沸羹” 指如蟬鳴和沸湯翻滾,表示紛擾不寧的意思。它的出處為:《詩經·大雅·盪》:“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