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著名作家丹尼爾•笛福在他晚年寫的,記述了主人公魯濱孫在一次航行中,不幸遇上了海難,整個船上只有他一個人倖存了下來,而他漂流到了一個荒島上。魯濱孫在這個荒島上種莊稼、蓋房子,歷盡了磨難,生存下來。但想回人間的心切,使他著迷般地只想如何走出這個鬼地方,經過一次次的努力與失敗,終於,他在1868年回到了闊別28年的祖國。看著魯濱孫的經歷,讓我可以想像到他在孤島生活的艱辛,使我體驗到他不屈不撓的冒險精神,讓我對他肅然起敬;看著魯濱孫的經歷,使我深刻體會到魯濱孫是一個永不知疲倦,永不安生的行動者。理智明達的他不屑守成,傾心開拓,三番五次拋開幸福之家,出海闖天下。他肯於勞動並且善於勞動,總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奮鬥著,歷盡千辛萬苦,一次又一次地創造出財富。
展示在人們眼前的這個人物不禁令人遐思。主人公身上閃現的奮鬥的火花難道不值得我們學習?其實,當今社會就需要這樣的奮鬥人才,會創造財富的人才,這樣,我國才會快速發展。
可是,現在社會上卻有一些人不但不肯付出汗水,而且一心想著吃現成飯,總以為不付諸行動就可以擁有財富,那些流落街頭的乞丐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他們一味“哭訴”自己的命運如何如何悲慘,卻從來不用自己的雙手去奮鬥,為求得生存乃至幸福奮鬥不息,甚至不覺得靠行乞來生活是一件多么沒面子的事。在他們身上就大大缺乏像魯濱孫那樣的拼勁和對美好生活執著追求的信念。再一想,其實在我們學習生活中不同樣需要具備魯濱孫那樣的不懈努力的精神嗎?如果沒有像魯濱遜一樣的不懈努力的精神,那我們還能算學習嗎?作為新世紀的棟樑,沒有不懈努力的精神,何談“棟樑” 二字?在魯濱孫看來,天底下沒有什麼人克服不了的困難,只要充分利用自己的智慧與雙手,一切難題都可以迎刃而解。我們的學習也一樣,必須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各門功課,這樣在學習的過程中才會有一股動力不斷促使我們上進。同時,我們還要以力求做得更好,力求精益求精作為標準。
讀《魯濱孫漂流記》時,我無意中看到了扉頁上的“謹以此書奉獻給那些時時處處依賴父母、依賴學校的青少年朋友們”這句話。初看這句話,我覺得這本書太小看我們了,我有了點反感情緒,甚至有點討厭它(我想別的同學也是有與我相同的感覺吧),但是我們確實都有任性、嬌氣(多是女同學)、動手能力差等許多缺點與不足,但我們都不想承認它們,因為我們都是死要面子的!但是我讀完後,我曾一直想著這樣一個問題:如果我是魯濱孫……
如果我是魯濱孫,如當船在暴風雨中失事,我會像他那樣不向命運低頭繼續遠航嗎?不,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才不會去接受那充滿困難和挫折的生活,因為我沒有他那樣的堅強。
如果我是魯濱孫,當獨自一人置身於荒島之上,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時,我會像他那樣不自暴自棄,努力求生嗎?不,我不可能像他那樣隨機應變,積極自救,因為我沒有那種能力,而且我更沒那份自信。
如果我是魯濱孫,當看到食人族用人開宴會時,我會像他那樣勇敢地站起來,在僅有一個助手的情況下同他們搏鬥嗎?不,我寧可躲得遠遠的,祈禱他們永遠不要發現我,因為我沒有那種膽量。
我現在不得不承認我與魯濱孫相比,自己是軟弱與無能的。從呱呱墜地到背上書包,父母、學校為我們鋪設了成長的道路。我心安理得地在這條平坦的大道上走過了一年又一年,沒有挫折,沒有風浪,而我還整天抱怨這個,抱怨那個。其實我根本沒有嘗過生活中的苦澀,我是幸福的。然而處在幸福中的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能吃飽穿暖,背上書包去上學,每天接受家人們的關愛,社會的關注是一種莫大的幸福。
“一本好書能拯救一個人。”現在我百分之二百相信這句話。這本書向我展示了魯濱孫自信、自立、自強、永不滿足、不甘平庸、勇於創業的精神;告訴我魯濱遜靠自己的誠實、善良、智慧和堅毅,去創建、去開拓。我想我應該拿出所有的精力努力向他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社會,為了父母,更是為了我自己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