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該區斷裂構造極為發育,有東西向、南北向、北西向和北東向4組,其中以北西向斷裂最為發育。
相關資料
1、東西向斷裂組較為發育,其分布具有一定的等距性,沂源至博山一帶平均7~10公里出現一條,魯西南一帶平均15~30公里出現一條。多為高角度正斷層,傾角多在70°以上。魯西南一帶斷裂規模大,多數是劃分凸起和凹陷的分界斷裂。東西向斷裂對中、新生界分布有明顯控制作用。
2、南北向斷裂組魯西南一帶較為發育,多為第四系覆蓋,但規模較大,多為高角度正斷層,對中、新生代凹陷沉積有一定控制作用。 3、北西向斷裂組該斷裂組在魯中南基岩區廣泛發育。斷裂走向為290~330°,自南向北由北西向逐漸轉為北北西向,構成略向北西張開的扇狀,斷層傾角在60~80°之間,斷層面傾向南西,東北盤為上升盤,多出露泰山群,西南盤為下降盤,多為古生代和中、新生代地層,均屬高角度正斷層。斷裂性質表現極為複雜,反映各斷裂具有長期多次活動的特點。 4、北東向斷裂組該組斷裂在區內不甚發育。各斷裂走向變化較大,從北北東25°到北東60°。都傾向南東,傾角多在60~80°之間,均屬高角度正斷層。各斷裂都具有長期多次活動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