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魯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作品出處】禮記
【作品年代】戰國時代
作品觀點
引咎自責的敬業精神。作品原文
魯莊公及宋人戰於乘丘(2),縣賁父御③,卜國為右(4)。馬驚,敗績(5)。公隊(6),佐車授綏(7)。公曰:“末之(8),卜也!”縣賁父曰:“他日不敗績,而今敗績,是無勇也!”遂死之。圉人浴馬(9),有流矢在白肉(10)。公曰:“非其罪也。”遂誄之(11)。士之有誄(12),自此始也。【注釋】
⑴本節選自《檀弓》上。
⑵魯莊公:春秋戰國時的諸侯國魯國國君,姓姬,名莊公。宋:春秋戰國時諸侯國國名,子姓。乘丘:魯國地名。
(3)縣(xuan)賁(ben)父:人物姓名,縣是姓,賁父是名。御:駕馭車馬。
(4)卜國:人名。右:戰車的右邊。
⑸敗績:失敗。這裡指翻車。
(6)隊(zhui):同“墜”,墜落。
(7)佐車:副車。綏(sUi):挽住手上車的繩子。
(8)末:這裡的意思是軟弱無力。
(9)圉(yu)人;養馬的人。
(10)流矢。飛箭。白肉;大腿內側的肉。
(11)誄(lei):追述死者功德的悼念文章。
(12)士:古代處在人大和庶民之間的階層。
作品譯文
魯莊公和宋國人在乘丘交戰,縣賁父為魯莊公駕車,卜國在車右邊護駕。拉車的馬受驚,將車翻倒。莊公摔下車來。副車上的人遞下繩子,拉莊公上了副車。莊公說:“卜國啊,沒有勇力呀!”縣賁父說:“以前沒有翻過車,今天卻車翻人墜,這是我們沒有勇氣!”於是兩人殉職而死。事後馬夫洗馬時,發現馬大腿內側中了飛箭。莊公說:“原來翻車不是他們的罪過。”於是莊公作文追述他們的功德。為士作文悼念的風習,就是從這開始的。作品讀解
有句古話說,“士為知己者死。”我們不知道魯莊公是否是縣賁父和卜國的“知己者”,但他們是隨從,負有保護國君的責任。由於失職(事後才知道並非他們的過失),二人引咎赴死,戰死在沙場之上。無論縣賁父和卜國同魯莊公的私人關係如何,他們忠於職守的一個“忠”,卻是感人至深的。出了事故,不是左推右塞,竭力尋找客觀原因,而是挺身而出,大膽承擔責任,並以生命為代價來表白自己的忠誠和獻身精神。能夠這樣做的人,古今往來大概並不多,如今尤其罕見。認真想起來,不管社會如何變化,不管事現代、後現代,還是超現代、超超現代,只要人性還在,恐怕不能不講一個“忠”字。最起碼的,要忠於自己,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然後要對得起自己的職責、父母、家庭、社會等等。如果現代化連這點做人的最起碼的準則都化掉了,那還不如不要這樣的現代化。活著不容易,做人更難,做忠誠的人難上加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