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魯東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成立於2006年2月。其辦學歷史可追溯至1978年創辦的原山東省交通學校道路與橋樑專業。2001年3月,山東省交通學校成建制併入原煙臺師範學院,成立交通學院,在原交通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基礎上創建成立了土木工程學院。學校十分重視工科學院的建設,學院經過近兩年的發展,已初步成為魯東大學工科發展勢頭強、潛力大、前景美好的院系之一。

基本信息

學院概況

學生測繪 學生測繪

學院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專任教師40人,實驗指導教師4人。專任教師中,教授和副教授13人,博士4人,碩士19人。專任教師和實驗指導教師的學歷、學緣、年齡結構合理,大部分具有工程實踐背景,教學、科研水平較高,敬業精神強,對一些學科造詣深厚。另外,學院還聘請劉寶琛院士為特聘教授,王夢恕、宋振騏、顧金才3位院士為我院兼職教授。學院設有土木工程(2個專業方向:道路與鐵道工程、橋樑與隧道工程),工程管理兩個本科專業;公路監理、道路橋樑工程技術2個專科專業。學科專業以公路工程建設為主要方向和優勢,並積極向橋樑與結構工程、岩土工程、地下工程領域拓展,努力構建以土木工程學科為支撐、以公路工程建設為特色的學科群。

學院現設有道路與鐵道工程、橋樑與結構工程、岩土與地下工程、工程管理4個教研室;設有校級科研機構道路工程研究所;設有土木工程實驗中心和力學實驗教學中心。實驗中心實驗教學條件良好,能夠保證本科實驗教學的正常進行。

學院現有在校普通本專科學生1344人,其中本科生1274人,專科生70人,分別來自於全國20個省市自治區,函授生526人。

學生上課 學生上課

新組建學院,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高起點、高標準、打好基礎,走跨越式發展,以教學為中心,以教育教學質量為生命線,以培養高素質的套用型工程技術與管理人才為目標的辦學指導思想。加強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全方位科學管理;加強與國內同類學院及專業相關企事業的交流合作,力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方面辦出特色,努力使之成為在山東省有一定影響力的工科學院。  

學院特色

根據學校黨委決定在全校開展“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大討論活動的通知精神,土木工程學院領導高度重視這一活動,成立的學院“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大討論活動領導小組,組長:潘合祺。成員:倪宏革,孫洪彬,宋克志,李仕東,薛君華,李傳明,張令諾。孫洪彬兼任辦公室主任。

學院“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大討論活動領導小組在7月6號上午集中學習了學校下發的“關於在全校開展‘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大討論活動的通知精神,並研究制定了活動計畫和具體措施,下午在全體教工大會上認真學習了學校通知精神。召開了一次大討論,參會人員:學院領導、科級幹部、教研室主任、博士。召開了一次領導班子民主生活會,參會人員:全體科級以上幹部。

在活動期間,集體學習黨委書記畢憲順在全校處級幹部培訓班上的重要講話。自學了中央和全省、全市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學習胡錦濤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學習姜異康書記、姜大明省長在省委九屆十次全體會議上的重要講話。通過認真的學習和交流,領導班子成員能夠解放思想、集思廣義,形成共識,真正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委的指示精神上來,一直認為:我們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推動學院又好又快發展為目標,以轉變學院發展方式、調整學科專業結構為主題,以提升素質、改進作風為保障,集中解決好影響制約學院轉方式、調結構的主要矛盾和突出問題,在全院進一步強調內涵發展、強調人才培養質量的新格局新機制,開拓創新、求真務實的新本領作風,確保完成既定的各項目標任務,不斷開創學院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的新局面。

通過大討論活動和民主生活會,班子成員能夠著眼科學發展的新形勢,把握轉方式調結構的新要求,著重從思想觀念、思路舉措、學科專業結構、體制環境、能力作風等方面,對學院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梳理;能夠緊密聯繫各自實際,認真查找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影響和制約轉方式調結構的突出問題,並深入分析了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為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改進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對梳理出的問題,集中研究制定改進措施,提出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的目標思路和對策措施,細化了目標、明確了分工、落實了責任。經過討論大家一直認為學院存在不符合、不適應科學發展觀、學校發展戰略的要求,影響和制約轉方式調結構、制約學院和向更高層次發展的突出問題有以下幾點:

1、學院領導班子對“積極轉方式,精心調結構”科學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學習的不夠,理解領會的不深,缺乏高層建瓴、高瞻遠矚、開拓創新,用先進的理論指導實踐不夠,執行能力有待於進一步提高。

2、學院的辦學思路不夠清晰明確,學科專業建設論證、研究的不夠,建設發展的目標不夠具體,缺乏內涵、高度,凝鍊特色不夠鮮明;本科教學還不夠規範,教學大綱、教學計畫、課程設定還是搬別人的,工科特點不夠明顯,有待於進一步完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教學質量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和提高;教學研究開展的不夠,教研室作用發揮的不夠,實驗、實習教學改革創新體顯工科特點不夠,學生的實踐技能需要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在職稱、學歷結構上不夠合理,教師缺編,新教師缺乏工程背景鍛鍊;校級優質課、精品課偏少,省優空白;

3、科研整體水平不高,科研團隊沒有形成,學科專業建設缺少帶頭人,特色不突出,缺少高層次人才,缺少高水平科研。

4、實驗室建設缺少中、長期規劃,實驗用房不足,實驗分組率不夠,儀器設備購置計畫研究論證的不夠充分,服務都是科研、服務地方建設的先進儀器偏少,開放實驗缺乏目的性,缺乏實踐套用性。

5、黨建、管理工作理論研究的不夠,工作創新不夠,管理方法、手段、措施陳舊,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落實到各自的崗位職責體顯的不夠突出,領導就是服務、治學嚴謹,教書育人的自覺性還需要進一步增強。個別黨員缺乏無私奉獻精神。

6、學生管理工作。管理人員對新形勢下學生管理工作研究的不夠。管理的方式、方法、手段缺乏創新。以學生為本“三心”“三勤”的工作力度不夠,學生良好的學風還沒有形成,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科技創新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就業教育、指導、搭建就業平台的力度不夠。

剖析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升旗儀式 升旗儀式

1、客觀上,學院建設發展初期,建設發展到一定程度,要想繼續上檔次上水平,有些問題的出現是正常的和不可避免的,關鍵是如何對待解決這些問題。

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

2、主觀上,問題的存在,是在於領導,尤其是主要領導的工作思路、能力根不上新形勢下建設發展的步伐要求,幹事創業,攻堅破難、建功立業不夠執著和竭盡全力。工作缺乏從戰略上、大局上去思考忽視先進理論、理念、經驗的學習研究,思想不夠解放,視野不夠開闊,決策能力、執行能力不夠。工作缺乏敢想敢幹,“守灘子,求平穩“怕工作失誤,怕承擔責任。主觀上的原因在領導班子成員身上不同程度的存在著。

整改問題的措施

我們要打牢學科專業、師資隊伍、實驗室建設基礎;確保教育教學質量;加強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1、進一步加強理論學習研究,重視理論武裝、理論指導實踐,緊密聯繫學院的工作實際,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繼續解放思想,首先從自身思想上、思路上進行“轉調”,要從戰略上大局上去思考學院的建設發展,要努力提高執行能力。

2、要進一步理清學院建設發展不同時期階段的工作重點,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敢想敢幹,攻堅破難,開拓創新,抓好重點工作的突破,只有通過突破,才能實現新建學院跨越式發展,否則永遠跟不上發展的步伐。

3、嚴格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體領導,通力合作,支持各位班子成員的工作,調動發揮每個人積極性、主動性,積極耐心細緻地做好各自的工作,精心維護營造領導班子和全院的和諧。

4、認真帶頭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抓好黨建政治工作,抓好乾部的教育管理,積極發揮政治核心,監督保證作用。

黨總支書記潘合祺同志要求各位領導班子要認真履行各自的崗位職責,要把自己分管的工作乾出成績,要積極維護班子的團結,班子成員之間要精誠團結,顧全大局相互支持,協調一致,胸懷要寬闊,處事要大度大氣,要善於團結與自己有意見有分歧的同志。要注意自我修養。能力經驗是在實幹中鍛鍊積累起來的,工作不要怕失誤,要想幹事,會幹事,乾成事。領導幹部一定要有無私奉獻精神。  

學院黨政領導成員

黨總支書記 潘合祺

院長 倪宏革

黨總支副書記、副院長 孫洪彬

副院長 宋克志

副院長 李仕東  

組織機構

黨總支委員會 書 記 副書記 委 員 潘合祺 孫洪彬 曲振成 院級行政領導 院 長 副院長 倪宏革 孫洪彬 宋克志
工會委員會 主 席 副主席 委 員 潘合祺 李傳明 孟祥波 徐永傑 張令諾 學位評定委員會 主 任 副主任 委 員 倪宏革 宋克志 潘合祺 孟祥波 鄭益民 李仕東 徐永傑 柳愛群
學術委員會 主 任 委 員 倪宏革 宋克志(兼秘書) 孟祥波 鄭益民 李仕東 徐永傑 柳愛群 周愛軍 教學指導委員會 主 任 委 員 倪宏革 宋克志 孟祥波 鄭益民 李仕東 徐永傑 柳愛群 郭蘭英 於 曉 張令諾
行政辦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乾 事 李傳明 教務辦公室 主 任 副主任 乾 事 張令諾
團總支 書 記 薛君華 教工黨支部 書 記 委 員 李仕東 賈淑娟 周紅
學生黨支部 書 記 孫洪彬 道路與鐵道工程教研室 主 任 郭蘭英
橋樑與結構工程教研室 主 任 李仕東 岩土與地下工程教研室 主 任 孟祥波
工程管理教研室 主 任 徐永傑 校級道路工程研究所 所 長 鄭益民
實驗中心 主 任 副主任 周慶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