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膳食

魚膳食

在魚的膳食中,能採用的烹調方式有多種多樣的,不過,想要突現魚的鮮味,唯有以清蒸為最佳選擇。為求味道鮮美,醬汁之類不能放得並不多,以免佐料奪其本味,得道的食魚專家會建...

在魚的膳食中,能採用的烹調方式有多種多樣的,不過,想要突現魚的鮮味,唯有以清蒸為最佳選擇。為求味道鮮美,醬汁之類不能放得並不多,以免佐料奪其本味,得道的食魚專家會建議:至多放些薑絲、蔥絲、枸杞,為的是突出魚的真味。有很多人在蒸魚時,多把蒸魚的原汁全部倒掉,而以調好味的味汁置換之,但是卻不知保留原汁,為的是更能保持魚的本味。這樣的清蒸魚別樣鮮美,“魚味”足,而不是油鹽醬醋的混合體。而這種方式也成為我最常用烹魚的方法。
魚頭雖小,但其中所含豐富的營養價值估計是任何食物都無法比擬的,魚頭裡含有豐富的鈣、鐵和卵磷脂,這些不但是強身健體的好幫手,還是提高記憶力的最佳食物。魚頭適宜先略醃,放到不粘鍋里煎香,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油膩但有香味,接著用砂窩起鍋,炒好配料,放入煎魚頭,略焗一下就可上桌,尤為砂窩鱅魚頭最可口。
食魚講究一個“鮮”字,但“鮮”度如何,卻是有層次之分的。死了不久的魚,其鰓尚紅,於中原一帶的人而言,已認為是鮮的了;但對於廣州人來說,活蹦亂跳的魚才叫鮮;而最講究魚之鮮者,要算順德人,他們認為魚被捉的時間長了,儘管游泳不已,仍屬不鮮,把這類魚叫作“失魂魚”,蒸熟之後“得碟水”(這是視覺),“肉削”(這是味覺,所謂“削”者,瘦削也,沒有了魚味的肥甘。)他們要吃那種即捕即殺即蒸的魚,未被恐怖主義折磨的魚,才叫“鮮”。因為它尚有魂在,並未魂飛魄散。嘩,怎生了得,魂也有鮮味的。辨 別鮮與不鮮,聽舌頭的。舌頭辨別力是靠鍛鍊出來的,就像陸羽能辨出烹茶之水是江水上游抑或中游一樣。順德人辨魚的鮮度那種敏感,是真實有據的。18世紀法國有位思想家叫布賴特--薩夫林,說古羅馬的美食者能“通過香味斷定出魚是產於城裡的橋下還是產於河流的下游”,順德人與羅馬人一樣,是分別代表東西方的頂尖食魚家。順德廚師在烹飪魚餚時所使刀功更是令人叫絕。
最近被食家們大力推薦去品嘗北江河鮮。廣州人日常飲用的是東江水,若然用東江之水煮北江之魚會否是渾然天成的理想食品呢?或許用慧心巧手詮釋,能成就一段如佳偶般水乳交融的關係。
撫今追昔,北江沿途風光的險峰巍巍、風光瑰麗、錦霞禪院是亘古於世的,蘇東坡早就留下“天開清遠峽,地轉凝碧灣”的名句;方信儒的“誰將神斧劈山開,萬頃波濤天上來,峽岸繁花迷去所,不知身入武陵台”描繪了該地萬物為生存而接受挑戰的氣概 ;在夕陽的斜照下,在山巒黛色的背景中,一幅現代的漁歌晚唱美景又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境界。北江除天然風景、淳厚人文這些耐人尋味的野趣之外,由北江水潛養的河鮮,更早已經是聞名遐邇了。
北江地理環境獨特,溪澗多,水質清淳,河鮮種類繁多,魚以味感清甜、口感滑嫩且承牙而出名,足以令其傲倨於其它地域的出產。而急水灘流,是鮮嫩魚質的必要條件,一秒而數擺尾,自然使肌肉柔韌有勁;運動量大,致使皮肉之間及腩位幾乎沒有多餘脂膏,腥味少,味道自然鮮美。最“奄尖”的食魚專家會有不同程度的苛求,那得去跋山涉水無赴清遠尋找,以北江的一段險灘上漁民用最原始的方式捕捉的魚獲,用保持原味的烹調方法,讓難得的北江之魚以最美麗的面目,方能滿足從眼睛、嗅覺到味蕾的“檢閱”。
北江的河鮮的確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體驗,就算是吃慣了海鮮的廣州人,也會被其沒有海鮮的腥氣和鹹味,但是具有清甜滑嫩的口感而無法釋懷。曾有位女友在小啖北江河鮮後大呼:“滿口是流動的江水的芳香”,乍聽之下會摸不著邊際,細想卻也莞爾——食物有味道,陽光有味道,那北江的河鮮定然就有流動的江水的味道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