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超一流的職業投資家
★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入選《華爾街日報》全明星分析師
★享譽華爾街和金融界創新投資大師
★Smart Money評選的“華爾街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
內容簡介
在《魔鬼投資學》一書中,麥可·莫布森和我們分享了他獲得深刻投資洞察力的秘訣,為我們提供了更好地理解投資中“選擇”與“風險”這兩個核心概念的寶貴工具。
莫布森集眾家之長,融會了諸多學科領域的精髓,創造了獨樹一幟的投資藝術。他不僅從股神沃爾·巴菲特和投資界巨鱷喬治·索羅斯等大師身上學的投資的精華,不惜孤身犯險,深入“魔鬼世界”中去探求及極其寶貴的投資智慧。作為一個頂尖的金融投資專家:
他從賭博和賽馬中探討投資的盈虧之道,從棒球和籃球巨星身上發現投資的成功法則;
他追蹤黏液菌,斑馬和孔雀魚的生存習性,尋找出在投資市場上規避風險的生存之道;
他從螞蟻和蜜蜂身上學習股票市場的群體最最佳化選擇,從計算機“深藍”的失敗和 “老虎”伍茲的揮桿動作中總結出戰勝市場的根本原則:不斷創新和化繁為簡;
他深入研究統計學上的“胖尾分布”和“冪律分布”,挑戰數學上的 “聖彼得堡悖論”,並征服了哲學上的“拉普拉斯惡魔”,向投資者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市場運轉的實質,並給出投資者在市場上生存與取勝的最好建議與忠告。
經歷常年艱苦卓越的研究與實踐,麥可·莫布森最終化身為“投資界的先知”。
作者簡介
麥可·莫布森現為雷格梅森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資戰略家,同時使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客座副教授。曾任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Credit Suisse First Boston)的全美首席投資戰略家和常務主管。
他曾經與好朋友阿爾弗雷德·拉帕波特(Alfred Rappaport)合著有《預期投資:讀懂股價,爭取豐厚回報》(Expectations),該書於2001年由哈佛商學院出版社出版。他在《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套用公司金融期刊》(Journal Financial Manafement)、《財富》(Fortune)等頂級金融雜誌上發表過大量極具影響力的文章。
圖書目錄
高端訪問
超越傳統界限的投資理論——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專訪
重新發現投資理論——SmartMoney專訪
尋找投資智慧——《福布斯》(Forbes)專訪
前言
第1部分 投資理念
第1章 投資還是賭博:投資的過程與結果
第2章跑贏大市:如何超越市場指數
第3章 投資中的貝貝 魯斯法則:期望值中的頻率與幅度
第4章 做市場中的黏液菌:根據市場環境來調整投資方式
第5章 玩弄風險還是風險玩弄:投資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的預測
第6章 投資中的“神投手”:常勝靠的是能力還運氣
第7章 時間就是財富:損失厭惡傾向和組合周轉率
第2部分 投資心理學
第8章 斑馬為什麼不得潰瘍:壓力與次最佳化組合
第9章 在特百惠家庭聚會上學投資:影響投資者行為的心理因素
第10章 管好你自己:決策中的情感因素
第11章 市場中到處都是孔雀魚:重新看待市場上的模仿現象
第12章 行為金融學的“BUG”:行為金融學不可濫用
第13章 真不愧為凱恩斯:長期期望,歸納法和事後諸葛
第3部分 創新與競爭戰略
第14章 向懷特兄弟學習投資:為什麼說創新不可避免
第15章 投資里的進化論:大腦發育對創新示
第16章 走在市場的前面:創造性破壞和預期
第17章 投資組合中的“果蠅”:行業變化加速對投資者的啟示
第18章 擊敗“深藍”:如何在長線決策與短線決策之間取得平衡
第19章 “老虎”伍茲發威的奧秘:尋找市場中的“老虎”
第20章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市盈率的騙局
第21章 市場上的永恆輪迴:均值的回歸
第4部分 科學與複雜性理論
第22章 迷宮、螞蟻和資金管理:成功的投資組織
第23章 蜜蜂帶給投資者的啟示:集體的智慧
第24章 民眾的眼睛是雪的:以集體的力量去發現機會和解決問題
第25章 從“長尾”看市場:胖尾分布與投資
……
後記
致謝
媒體評論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們所讀到的書籍如《關鍵點》、《魔鬼經濟學》以及《世界是平的》各自都闡述了一個偉大的觀點,即以不同的角度來看這個世界。如果你想僅讀一本書便能獲得所有這些書的樂趣,《魔鬼投資學》將是你最聰明的選擇。
—摘自800-CEO-READ Blog
他的投資方法讓人深思沉迷……所有人都將驚嘆於書中閃耀的智慧火花和“奧立佛·薩克斯”(傑出的神經科學家)般的智慧光芒……我將每年都重覽此書,帶著渴望的心情去品味那只有在班傑明·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者》中才能找到的投資智慧。
—摘自《彭博財經》
今天,講述成功秘方或錦囊妙計的投資書籍幾乎無處不在,而麥可·莫布森的《魔鬼投資學》卻從全新的角度為我們詮釋了投資的哲理,令我們耳目一新……在這本書中,莫布森先生居然讓很多深奧複雜的概念變得通俗易懂,同時還把無數與投資貌似無關的活動與投資有機地聯繫起來……莫布森的文字形象生動、妙趣橫生、充滿睿智,他讓我們明白:跨學科的思維方式可以深化我們對金融市場的認識。
—波頓· G. 麥基爾(Burton G. Malkiel)《漫步華爾街》一書作者 摘自《華爾街日報》
這是一本充滿洞察力的火花,同時又引人入勝的著作。作者在書中為讀者獻上了一場智慧的盛宴……從感知科學到分形數學,作者從廣泛的學術領域中提取出投資的洞察力……從風險和不確定性的區別,到個體決策和集體決策的差異;從賭博界的傳奇人物普吉·皮爾遜,到現今高爾夫球第一人“老虎”伍茲;作者深入淺出的闡述了投資領域中一個個抽象的概念和理論。
—摘自《商業周刊》
作者展示了一個個無比生動,卻又出人意料的例子,從螞蟻的覓食模式,到撲克牌專家普吉·皮爾遜的出牌策略,再到“老虎”伍茲的揮桿動作。所有讀者都將從本書中獲得刺激和興趣。
—菲利普·科根(Philip Coggan)
摘自《金融時報》
在他的新書中……莫布森撒開他的智慧之網,從黏液菌的生命活動到賽馬,他從幾乎所有能被運用到投資世界的領域裡,咀嚼出一點一滴彌足珍貴的投資智慧……閱讀他的著作,你就像置身於“股票市場指南”和“探索頻道”的十字路口。
—摘自SmartMoney
莫布森可不是一位普通人眼裡的華爾街金融分析師……這是一本令人愉快的書……也能開闊你投資的視野。
—摘自《出版家周刊》
莫布森在非傳統領域找到了人類行為中最偉大的智慧,並以精彩的語言讓它們躍然紙上。
—羅伯特·薩波斯基(Robert Sapolsky)
史丹福大學神經生物學教授
書摘插圖
超越傳統界限的投資理論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專訪
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Columbia Uaiversity Press,以下簡稱CUP):《魔鬼投資學》所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在範圍上似乎已經遠遠超越了傳統投資理論的界限。請問,這些非傳統理念是否能在實踐中有所建樹呢?
麥可·莫布森(Michael J. Mauboussin,以下簡稱MM):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跨學科方法是解決複雜問題的最佳途徑,這當然也包括投資問題。但遺憾的是,我們的學識往往太過於狹窄了。事實上,如果我們能在投資這個問題上做到融會貫通,集百家之長,自然會身受裨益。只要我們願意展開聯想的翅膀,任何一本書都會讓我們有所啟發,無論是科學,文學還是心理學,概莫能外。
這裡就有一個立竿見影的例子。談到壓力問題的時候,羅伯特·薩波斯基教授曾經在《斑馬為什麼不得潰瘍》(Why Zebras Don't Get Ulcers)一書中指出,大多數動物的壓力來自生理上的威脅。但時至今日,我們人類的壓力卻幾乎已經變成了純粹的心理問題。因此,動物的壓力會隨著生理威脅的消逝而得到緩解。但揮之不去的心理問題卻讓我們難以擺脫壓力的困擾。這種無法退卻的壓力影響著我們的能力和行為,當然也包括我們經營投資的方式。
CUP:它到底是一本只適用於投資者的專著,還是一本老少皆宜的普及型讀物呢?
MM:我的寫作對象是投資者。也就是說,我認為,任何一個憑藉理性去認識世界和作出決策的人,都會發現這本書的價值性和趣味性。比如說,在看完“在特百惠家庭聚會上學投資:影響投資者行為的心理因素”之後,我的妻子已經認識到,一旦你參加了特百惠的聚會,要不買回一大堆廢物絕對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事情。這本書探討了六種促使人們不願意拒絕的行為傾向,這也是羅伯特·薩波斯基教授所關注的問題。而特百惠正是利用了其中的四種—互惠性、社會認同、投入意識和偏好,炮製了一種讓我們無法抑制的購買慾。顯然,了解強迫式購買的奧妙顯然是物超所值的收穫。
CUP:這本書有一章的內容全部是用來討論心理學。心理學為什麼在投資決策中有如此之高的重要性呢?
MM:儘管心理學在股票市場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以前的商學院卻很少涉及這一問題。從簡化分析的角度出發,大多數金融模型都把投資者假設成理性人,並具有完整的信息。因此,對於自己的想法和決策,眼下你唯一需要關心的就是這些假設也許和現實風馬牛不相及。本書不僅考慮到了個人的認知缺陷—或者說,你們經常犯的錯誤,而且還探討了集體行為的高超之處—縱然是奇思怪想,恐怕也會讓我們自嘆弗如。
CUP:既然跨學科方法如此之重要,為什麼多數投資者卻不為所動呢?
MM:要掌握跨學科方法,不僅需大量的時間,也需要我們具備某種與生俱來的稟性。即便我們埋頭苦學,耗用大量的時間去鑽研各個學科的知識,也未必能在我們的投資中學以致用—至少不太可能立竿見影。同樣重要的還有態度和意願—我們是否真的有那種激情和動力,在諸多貌似不相干的主題間尋找其中的必然性聯繫呢?但急功近利的頻繁交易和鋪天蓋地的信息搜尋,已經讓絕大多數投資者感到應接不暇了。
CUP:這本書一直在強調過程重於結果的理念。結果難道不是投資的根本目標嗎?
MM:從長期看,結果當然是最重要的。結果畢竟是我們投資的最終目的與衡量標準。但真正的問題是:我們怎樣才能用最優的方式去獲取令人滿意的長期結果呢?
投資就是一種機率遊戲。在任何一個受制於機率的領域中,我們都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即使最偉大的決策,也不一定能隨心所欲,但某些一塌糊塗的決策,卻有可能給我們帶來意外的驚喜。這就像玩21點牌時你手裡已經拿著17點一樣—如果你想碰一下運氣,就不妨再要一張,如果恰好是4點牌的話,你就必勝無疑。但運氣不可能永遠屬於你,長此以往,輸錢肯定是遲早的事。因此,以偏概全,以偶然的結果去代替全部,注定是不合情理的。
另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所有依靠機率的領域裡,那些業績驕人的精英們—無論是賭徒、球隊的教練還是賭馬人,都無一例外地習慣於從過程和結果這兩個方面去思考問題。因此,在這個一味沉迷於結果的現實社會中,強調過程的長期性意義自然也就是不言自明的了。
CUP:按照你的觀點,你在了解市場的時候從不依賴那些投資專家。原因何在呢?
MM:市場價格代表著無數投資者信息的匯集。而投資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則是其中的關鍵,它可以保證市場總能比任何一個個體知道得更多。
我經常提到蟻群的例子。只要研究一下,你就會發現它們超乎尋常的力量、適應性,還有它們頗具代表性的生命周期。事實上,蟻群本身就是一個幾乎完美的組織。但單個的螞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它們只能依賴眼前的信息和聯絡。儘管所有螞蟻都不知道整個蟻群在乾什麼,但螞蟻之間的互動卻讓整個蟻群的運行有條不紊。
我們永遠也不可能奢望一隻螞蟻會對自己的蟻群明察秋毫,同樣,我們也不能指望任何一個投資專家比螞蟻強多少。如果你想認識市場,還是去看一看市場本身吧。
CUP:行為金融學已經成為近年的熱門話題,但你卻對此謹慎有加,原因何在呢?
MM: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心理學家已經一再向我們驗證了這樣一個常識:作為個體,我們在決策時候並不總是完美的理性人。由於很多經濟模式都是建立在投資者的理性基礎之上,因此,行為金融學似乎徹底顛覆了有效市場學派的理論根基。
在這裡,問題的核心在於,市場從來就不是出於理性人之手,它反映了一個多樣化群體的互動作用—而多樣性則是獲得精確結果的前提所在。研究表明,在多樣性、互動和激勵同時到位的情況下,市場解決問題的效率將是無與倫比的。
所以說,行為金融學的問題在於:有些信徒認為,如果個人採取次最佳化行為的話,市場的行為也必然是次最佳化的,或者說,是無效的。但有其一卻未必就有其二。只要個人次最佳化的方式不同—換句話說,個體之間存在著多樣化,我們一樣能得到有效的結果。
CUP:你為什麼總是慎用一些常見的指標,比如說市盈率,對企業或是個人進行評價呢?
MM:我對這個問題有一個非常不同尋常,而且總能讓我們浮想聯翩的答案:黏液菌。在食物充足的時候,黏液菌以個體形式而存在,表現為單細胞生物。但是在食物短缺的時候,這些細胞就匯聚為一個大的聚合體。因此,這個黏液菌到底是 “它”還是“它們”完全取決於環境。
好的理論就是能在原因和結果之間建立起合理而可靠的聯繫。但是在更多的情況下,理論卻只能依賴於系統的內在屬性。比如說投資,你也許會覺得按低市盈率購買一家企業的股票就是好事。但事實上,很多投資公司卻是依據屬性來決定自己的對策的。
然而,真正能站得住腳的理論只能服從於環境的要求。因此,低市盈率到底好不好,也只能依據具體環境而論。既然價值的基本原動力是變化的—比如說通貨膨脹的預期和稅率的波動性—那么,我們市盈率是否合適的判斷自然也要隨之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