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州風光秀麗,古蹟眾多,文化燦爛,在遼東歷史上負有盛名,魏燮均早有聞知。1851年(鹹豐元年)初春,他在39歲時獨自一人辭別家鄉赴金州尋勝。途中,他看到路上從早到晚儘是大量逃荒的“流民”,詢問便知他們都是來自金、復州。他的《流民行》記述了這些災民逃荒的原因和情形,他寫道:
路遇盡流亡,遍是金復民。
去歲被災始,陸續及今春。
絡繹載道途,自旦達黃昏。
三五或為侶,十數或成群。
擔挑黃口兒,肩負白髮親。
稚子與弱女。前後相追奔。
少婦慘無色,蓬鬢揚風塵。
嬌弱緩無力,不勝長途辛。
雪濘黃泥路,水開黑水津。
頹橋行不得,徒涉褰裳裙。
水深寒刺骨,風悲日又曛。
前途有村店,腹餒心如焚。
無貲覓投宿,露臥人家門。
天明強登路,兒女哭相聞。
陰雲西北來,風吹雪紛紛。
冒雪奮前進,踉蹌投荒村。
荒村無舍粥,凍體何由溫。
飢餓無人色,羸病行且呻。
輾轉賣兒女。骨肉生離分。
非不惜骨肉,殘命危難存。
茫茫渺無家,痛苦誰憐冤。
他看到這樣悽慘的情景,聯想到自己也是遠離家鄉的漂泊人,心中十分辛酸。他解囊薄贈,但小惠焉能均?恨自己沒有能力去救濟這些窮苦人,而此時那些住在樓宇中的有錢人,卻在享受榮華富貴。
魏燮均逆逃荒人流,經過艱難的長途跋涉來到金州後,在金州幕府中尋到了一個書記小職,並在此幹了2年。秋日的一天,他遊興大發,騎行十里登上了遼南第一高峰大赫山(即今大和尚山)的頂峰。他放眼環視金州大地,看到金州河山壯麗,東西兩面大海浩瀚,地峽群山起伏,心中無限感慨,見景生情,用一首首寫真的詩歌,將古城、廟宇、殿閣和大自然的奇崖、險谷、海浪、樹濤相得益彰,組成一幅幅美麗的畫卷。他的《金州野望》,記錄了當時金州的秋天景色:“清秋天氣迥,出郭見晴暉,地小孤城占,山多大海圍,遠帆銜日沒,高鳥負雲飛。”《登金州城西樓晚眺》則居高臨下有感而發,寫金州為:“野樹遠依堡,海雲低過城,亂帆收夕照,寒角動秋色。”
魏燮均在金州期間,對金州的名勝古蹟無不親臨游訪、吟詩詠嘆,盛讚其壯美雄奇。他登島觀海,感嘆“氣度陰晴色,潮喧早晚濫”,“雲霞蒸海氣,風雨助潮聲”,認為此處景色最佳,不僅可受到大海寬闊胸懷的啟迪,而且在夏初時還能欣賞海市蜃樓,發人遐想。他在《登龍王島觀海》中寫道:
到此觀滄海,江河皆細流。
波濤空際合,島嶼望中浮。
水滴知龍宅,天晴看蜃樓。
無緣問徐福,何處是瀛洲。
魏燮均來到地處險境,風景幽雅的勝水寺,驚嘆其地為“仙境”。他在《游大赫山勝水寺》中描寫了登臨覽勝的感受:
風散禪堂磬,雲生石鼎煙。
路曲繞山足,石多蹦馬蹄。
隨雲盤石磴,扶樹到山門。
壞塔立寒煙,殘碑埋落葉。
幽境忽險絕,斷崖懸作棚。
石危風欲落,殿壓佛能擎。
兩膝頓無主,千年終不傾。
山靈創奇格,太覺使人驚。
魏燮均來到平頂山石佛洞,在樵童的引導下,深入數丈深的洞中。他的《訪平頂山石佛洞》一詩中,記述了當時進洞的情景:
深藏幽窟天無縫,我欲探奇不敢行。
中有石佛人不見,樵童導之心尚驚。
手捫石竅側身入,陰森氣逼毛髮生。
仿佛肉身墮地獄,渾身都覺寒冥冥。
……
樵兒教我定睛看,欲神少頃金光現。
趺坐巍巍一丈高,不見佛身見佛面。
我思鑿石成佛時,神工巧匠應難施。
魏燮均對其他名勝古蹟,也都抓住特點進行了吟詠和評價。如說響水寺名副其實:“寺外有瀑布,寺內有清泉。岩瀑駭人鳴,頗訝風濤盪……中有冷冷泉,飲之清且爽。”說捨身崖,地險難攀:“危徑盤崩崖,俯臨澗無底,滴不容馬蹄,仄僅通人履。”說唐王殿,“綠蔭方丈小,碧瓦琳宮高,當年唐太宗,臥病此駐蹕……。”
魏燮均在遊覽金州名勝的過程中,還深入民間,體察民情,對金州人民進行了深刻的了解,因而他的詩歌不但生動形象地反映了當時金州的地理風貌,而且對金州人民的苦難生活也作了大量描述,對勞苦大眾所遭受的封建剝削、壓迫深表同情。他的《金州雜詠》、《荒年嘆》、《賑災行》等,記述了金州雖山高海闊,但草稀民悍、土地瘠薄、官稅重壓的地況和民風:
金州據一隅,大海環三面。
境內多峰巒,平野無其半。
山枯草木稀,地僻民風悍。
墾田無膏腴,黃壤黑墳遍。
濱海斥鹵生,毗山石礫亂。
土磽苗不肥,禾稼細如線。
豐年尚歉收,而況遭荒賤。
加以重賦征,苦累更無算。
睹此瘠土民,令人興嗟嘆。
他看到金州人民淳樸、勤勞、勇敢、友愛、不滿黑暗和追求幸福的“安土”和“樂郊”的現實,在思想感情上已經和勞動人民融為一體。他在一首詩中寫道:“農家恃種田,勤動缺溫飽。網產恃業漁,饑寒亦難保。所賴民風淳,儉德以為寶。婚喪每戒奢,衣食不求好。貧家有兒童,勉強供讀書。敬老尤為重,宜厚養生道。耄耋乃泛常,百歲亦不少”。人們相互之間都保持良好的鄰里關係。他的“攜家從此辭,鄰里走相送”之句,表現了有人出去逃荒,鄰居都來惜別送行的情形。他寫金州的荒災年,把勞動人民沒有糧食吃,沒有柴燒,沒有衣服穿的悲壯景象寫的淋漓盡致:
闔境所產糧,不敷居民食。
富室乏蓋藏,窮閭少家給。
幸有海運通,販米來鄰邑。
商賈每居奇,乃益倍其直。
不惜貴如珠,但患無餘粒。
典衣濟饔飧,且求燃眉急。
丁男啜食亶粥,婦女飲其汁。
藜藿尚不充,安有高粱得。
所以蚩蚩氓,苦飢多菜色。
米馨賣破釜,衣盡賣空箱。
哀呼向人乞,冷粥難示嘗。
……
取彼屋上草,磨麵充飢腸。
樹皮早食盡,安得藜藿湯?
炊爨無濃煙,城市薪如桂。
非資復州煤,生活難為計。
家家無積薪,況乃遭荒歲。
斧斤困采樵,榛莽鮮荒穢。
山原掘草根,刈草如發薙。
終日不盈檐,釜底炊難繼。
薪有甔石虛,賣薪買粗糲。
嗟哉此困民,養生兩難濟。
養蠶不栽桑,種樹半椿柞。
繭出東西山,戶輸官稅薄。
拈紡織成綢,市布價相若。
富尚制為衣,衣之如帛著。
貧乃易為錢,藉以充藜藿。
金州不產棉,販自青齊郭。
隔海望豐收,衣寒賴有托。
魏燮均曾目睹了金州地區農村的荒涼景象:一場風災之後,“秋無露積禾,場圃淨如滌。”“大木乃為拔,禾稼摧如綿,縱橫臥隴畝,不辨陌與阡。”“農夫咽秕糠,作苦殊無力。”漁民生活尤為艱苦,他們“終年泛波濤,性命輕蔽履……秋深海水寒,沁骨如冰刺,勇泅覓金錢,全家飽蔬食”。他還親眼看見了人被活活餓死的慘相:
月黑見磷火,破屋陰風涼。
有子遠歸來,啟戶哭爺娘。
爺娘哭不起,嗚咽空捶床。
昨宵誰家子,餓倒西鄰牆。
號泣徹中夜,枕地黎明殤。
觸目慘何極,酸惻淚淋浪。
不敢出東郭,斷缺屍橫岡。
魏燮均還描述了在惡劣的自然環境和統治者殘酷的剝削壓迫面前,金州人民所表現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與大自然鬥爭方面:“翁壯覓魚鮮,婦稚摸蛤蠣……而苦赴大海,又取鯊魚翅”,展現了人們為生存而世世代代進行的生產鬥爭。面對統治者的剝削壓迫,老百姓抗議說:“入口且難糊,安有輸公錢?”下鄉的“勘災官司”坐著車子來了,老百姓一齊擁了過去,“嗷嗷如鴻”,“遮道攀轅”。官府不能及時解決窮人的飢餓問題,百姓們憤怒了,向衙門衝去,“災黎忍飢待不得,擁衙之命喧如雷”。吼聲像雷鳴一樣,嚇得“倉皇官吏殊無計”。
魏燮均“此身不為事王侯”,兩年後,他離開金州返回故里,始終懷才不遇,在貧困落拓中度過一生。著有《香雪齋筆記》、《夢梅軒雜著》、《荒史紀聞》、《采遺集》、《嗣響唐音集》、《九梅村詩集》等詩作,可惜大多已失傳。1889年,魏燮均故去,終年77歲。
相關詞條
-
魏姓
魏姓,晉國六卿之一,是當代中國人口排名第44位姓氏,在宋版《百家姓》排行第30位。魏姓起源於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姬姓伯爵諸侯國魏國,冊封地於今山西芮城縣...
歷史發展 姓氏文化 人口統計 姓氏名望 研究考證 -
魏國公
魏國公,“魏”,指國號,即為封地範圍。但自唐以降,外姓封爵沒有實際封地。國公,中國古代封爵名,位次郡王,為封爵的第三等,公爵的第一等。 歷朝封魏國公者,...
北周 隋朝 唐朝 五代 宋朝 -
陳魏
陳魏(1885—1971),浙江紹興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自幼父母雙亡,由姨父攜至蘇州撫養,授其書畫技藝與武術,自幼精通書法、拳術。1904年,由徐錫...
投身革命 辛亥風雲 功成身退 -
送魏七秀才赴廣州序
《送魏七秀才赴廣州序》是唐代任華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
三國時期
戰役 曹魏隨著漢丞相曹操對北方的統一和屯田制、租調製的施行,魏武帝·曹操...起色,魏明帝時重新頒用錢幣。洛陽、鄴城都日趨繁華。曹操進駐冀州後頒行租調製...,建立魏國,國號魏,都洛陽,建元黃初。魏得北方。魏置司、豫、兗、青、 徐...
三國簡介 概述 歷史 三國文化 三國政治 -
六卿[春秋時晉國六宗族]
先且居 郤溱 胥嬰 欒盾 韓穿 荀庚 智罃 魏頡 范燮 趙盾 狐射姑 先...僅剩韓氏、趙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之後此六家每家占據一卿位...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氏、韓氏、魏氏三家聯手消滅執政的智氏,為最終...
概述 歷史背景 歷屆卿士 六卿世家 六卿點評 -
晉國六卿
嬰 欒盾 韓穿 荀庚 智罃 魏頡 范燮 趙盾 狐射姑 先都 郤缺 胥甲...僅剩韓氏、趙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六家,之後此六家每家占據一卿位...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趙氏、韓氏、魏氏三家聯手消滅執政的智氏,為最終...
概述 歷史背景 歷屆卿士 六卿世家 六卿點評 -
226年
駕崩,進攻江夏,為太守文聘所敗。諸葛瑾等攻魏襄陽,被司馬懿、曹真擊破,陸遜勸吳王廣施德政。12月,東吳交趾太守士燮逝世,呂岱上表分交州為三州。引發...耦牛,以“與眾均等其勞也。”或以此為吳屯田為始。曹睿即位魏帝曹丕郭皇后無...
介紹 歷史紀事 逝世 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