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類別
【中文名稱】鬼鴞美洲亞種【拉丁學名】Aegoliusfunereusrichardsoni
【命名時間】Bonaparte,1838
【英文名稱】BorealOwl
【科屬分類】脊索動物門、鳥綱、鴞形目、鴟鴞科、鬼鴞屬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低危(LC)。分布範圍
分布於北美,從阿拉斯加中部,南到美國西部,東到加拿大和拉布拉多。
物種特徵
頭大,面盤顯著,白色,眼先和眉紋也是白色,眼前有一小塊黑斑。但是,它沒有耳羽簇,與長耳鴞、短耳鴞不同。上體為朱古力褐色到灰褐色。頭頂密雜以白色斑點,背部和肩部有大形白斑。下體為白色,有褐色斑紋。飛羽和尾羽為暗褐色,也具有白色的斑點或橫斑,尾羽亦為褐色,外緣有5對白斑。嘴和眼黃色。跗跖和趾被白色羽。虹膜黃色,嘴淡黃色,爪角黃色,先端黑色。
大小量度:體重♂130g;體長♂240mm;嘴峰♂14mm,♀15.5mm;翅♂170mm,♀175mm;尾♂111mm,♀112mm;跗蹠♂22mm,♀24mm。(註:雄性——♂;雌性——♀)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尤其是以松、樺、白楊為主的混交林,夜行性,白天多躲藏在人跡罕至的茂密森林中,常棲息於樹冠層枝葉茂密處或樹洞中。大多單獨活動,沒有遷徒行為,但秋冬季也常常遊蕩到低海拔地區的森林中,也喜歡到人家附近活動。由於它的叫聲多變,如吹笛一般,每隔幾秒鐘就重複一次,並且不斷地交替變化,所以給人一種陰森可怕的感覺,因此得名。它的飛行快而直,稍呈波浪形飛行。主要以鼠類為食。也食昆蟲、小鳥和蛙類等。捕食方式可以在飛行中獵食,也可以棲息於樹上,等待獵物出現時才突然襲擊。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3~7月。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也利用啄木鳥的舊巢。每窩產卵通常為3~6枚,偶爾多至7~10枚。卵為白色,表面光滑無斑。雌鳥孵卵,孵化期25~27天。雛鳥晚成性,大約經過25~36天才能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