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科於1996年起使用美國百時美施貴寶公司生產的鬼臼噻芬苷(又稱威猛)治療顱內膠質瘤,現就其使用前後應注意的幾個問題,歸納如下。1治療前的準備常規準備:除常規進行心、肺、肝及腎功能檢查外,應特別注意心電圖、全血細胞的檢查
生物學、免疫學和病理生理學特徵
hLH包括二個難以彼此區分的亞型。(1)原發性HLH:即家族性噬血細胞性淋巴組織細胞增生症(FHL,FHLH或FEL)。(2)繼發性HLH:即感染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症(IAHS或VAHS)和惡性相關性噬血細胞綜合症(MAHS)[1。
發病率和流行病學
兒童原發性HLH(FHL)的年發病率約為0.12/10萬。世界各地均有報導。FHL屬常染色體隱性遺傳,大多數發病年齡很小,中位發病年齡為2.9個月[2]。一份報導涉及至少2個成員發病的9個家,有4個家族發病均<6個月。父母近親婚配占24%,陽性家族史占49%。
繼發性HLH的確切發病率尚不得而知。從1979至1995年,文獻中已報導219例從新生兒至18歲的LAHS,一半上以來自日本、中國和台灣[3]。半數年齡<3歲。13%存在與免疫缺陷或免疫抑制治療有關的原發疾病。IAHS的觸發因子以EB病毒最多見,EB病毒相關HLH存在明顯的免疫學失衡和預後不良[4];其他病毒包括人皰疹病毒6型[5]、巨細胞病毒、腺病毒、細小病毒、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Q熱病毒和麻疹病毒及細胞、真菌、原蟲等。
症狀和體徵
fHL自然過程的典型表現為間斷或持續發熱、肝脾顯著腫大和血細胞減少,不少病人伴有進行性腦和腦膜症狀。熱型呈波動性和遷延性,也可自行消退,少數可發生在病程的後期。肝脾腫大往往顯著並呈進行性發展。皮疹疹型無特異性,呈一過性,常與高熱並行。僅有半數可見淋巴結腫大。CNS受累多發生在病程的晚期,症狀包括易激惹、前囟膨出、頸項強直、張力減低或增高和驚厥等。顱神經麻痹(第6、7對)、共濟失調、偏癱/四肢麻痹、失明和意識喪失以及非特異性顱內壓增高亦有發生[6]。
肺部症狀可繼發於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的聚集,有時難於和感染鑑別。其他還有蒼白、食慾減低、黃疸、浮腫和生長遲緩等非特異性症狀。血小析減少時可出現紫癜和出血。中位存活期約2個月。
iAHS臨床表現基本同FHL。常有淋巴結腫大,特別見於EB病毒感染。有報導73%HLH患者在確診時存在CNS受累
實驗室檢查
fHL外周血以血小板減少和貧血最多見,血小板計數的變化可能預示疾病的活動程度。白細胞減少較輕微。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常見於早期伴有發熱的全身性疾病。脂蛋白電泳常可發現極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明顯增高,密度脂蛋白減低。肝功異常可表現血清轉氨酶增高或膽紅質增高。鐵蛋白升高、低鈉血症和總蛋白/白蛋白比率減低亦較常見。疾病的活動期常見低纖維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可能延長。腦脊液檢查可見淋巴細胞增多(5~50×10-6/L),伴蛋白增高。單核細胞可見,但噬血細胞少見。有時即使有腦炎表現,腦脊液也可正常。
影象學檢查,肺部X線常可見中度間質浸潤。MR和CT可發現腦部病變,代表炎症或腫髓鞘。也可發現出血、萎縮和腦水腫。
iAHS實驗室檢查與FHL類似,但應做病毒學或其他感染因子的檢測。血清鐵蛋白有時可超過100000ng/ml。
病理、病理生理和免疫學
hLH的主要組織學所見是在網狀內皮系統里呈混合的淋巴組織細胞堆積。組織細胞呈現活化,確診時有陽性噬血細胞者約占75%。被吞噬細胞主要為紅細胞,偶見血小析和白細胞。最易受累的器官為脾、肝、淋巴結、骨髓和CNS[8]。組織學和細胞學所見均無特異性,診斷必須依賴臨床和實驗室結果的綜合考慮。骨髓內未發現噬血細胞不能排除HLH。少數病例骨髓中可見大的顆粒狀淋巴細胞,胞體延長形如馬尾或蝌蚪狀,可能代表HLH的特殊類型[9]。多數小兒FHL的早期階段,骨髓呈中度增生,缺乏任何典型特點,噬血細胞並不常見,與臨床表現的嚴重性不相平行。晚期可見細胞減少,易誤診為再生障礙性貧血或骨髓低增生性疾病。
脾臟呈紅髓擴張伴大量單核細胞浸潤,可見非常活躍的噬血細胞。淋巴結內特別在T細胞區內可見組織細胞堆積,淋巴竇受累和擴張,在T區常見噬血細胞,濾泡減少和縮小,有時缺如。多數病人淋巴結中淋巴細胞減少。
在肝門膽管區可發現大量淋巴細胞和少數組織細胞浸潤,這種組織學所見類似於成人的慢性活動性肝炎,嬰兒見此改變,有力地支持FHL診斷。
多數病例可見CNS外觀水腫,進展型病例可見組織的軟化和破壞。鏡下所見腦膜有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或廣泛性組織浸潤和多病灶壞死,軟腦膜最常見噬血細胞增多。
hLH的免疫系統紊亂表現了T細胞功能缺陷,T細胞和單核細胞活性增強,高細胞因子血症和選擇性細胞毒活性缺乏。NK細胞和T細胞細胞毒活性減低或缺乏,以FHL患兒減低明顯且持續時間長,而緗發性HLH病人僅在起病時減低,晚期則恢復正常,原因可能與基因缺陷有關[10]。
高細胞因子血症是構成HLH病理生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常見有下列細胞因子增高:IL-1受體拮抗因子[11]、可溶性IL-2受體(sIL-2r)、IL-6[12]、γ干擾素(INF-γ)、腫瘤壞死因子(TNF)和新蝶呤(neopterin)。FHL的臨床和實驗室發現與炎症性細胞因子所誘發的生物學變化極其相似。見於FHL的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和脂蛋白酯酶受抑實際上是脂多糖類擴發以後淨化TNF的關鍵。骨髓的衰竭狀態也很可能是由於細胞因子作用的結果。由於病人循環中INF-γ和sIL-2r也有增高,淋巴細胞也可能在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可以認為T淋巴細胞的調節功能減弱可能是HLH的主要原因。Kaneko等[13]對9例HLH做了外周血核型檢查,其中6例有異常克隆細胞的病人均因病情進展而死亡,提示本病包括惡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