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
漢語拼音:dòuōu釋義:爭鬥打架。《朱子語類》卷五七:“有兄弟固當救,然事也須量大小。若是小小鬭毆,救之亦無妨。”《水滸傳》第三三回:“便爭競到上司,也只是文武不和鬥毆之事,我卻如何奈何的他?”孔厥《新兒女英雄續傳》第十章:“他的衣襟扯破了,臉上有帶血的傷痕,似乎是經過了一場小小的鬥毆。”[1]
鬥毆
即打架。
實例
<動>(形聲。從殳,區(ōu)聲。殳(shū),古代兵器,用以撞擊。本義:打擊,捶擊)
同本義[beatup;hit]
毆,捶擊物也。——《說文》
後數復毆傷郎。——《漢書·梁王襄傳》
或至相毆。——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又如:毆曳(毆打拖曳);毆仗(以仗毆打);毆逐(毆打追逐);毆傷(毆鬥致傷,打傷);毆擊(毆打);毆罵(打罵);毆撻(毆打,鞭撻)
同“慪”。氣惱[getangry;takeoffense]
楊志罵道:“這畜生不毆死俺,只是打便了。”——《水滸傳》
假借為“驅”。驅趕[driveout;whipup]
以弓矢毆烏鳶。——《唐石經《周禮·夏官·射烏氏》
毆除群厲。——張衡《東京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