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後漢書·馬援傳》:“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至唐代,高髻極為流行,式樣眾多。如萬楚詩“插花向高髻”;李賀詩“峨髻愁暮雲”,盧微君詩“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元微之《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歐陽詹詩“高髻若黃鸝”。對髻式的高度、形狀作了描述。
出處
孫帆《唐代婦女的服裝與化妝》(《文物》1984年5期)認為:“初唐式高髻纏得較緊,矗立在頭頂上,其狀如圖左;盛唐時,出現所謂蟬鬢,髮髻立在頭頂,是盛唐式高髻,如圖中;中晚唐高髯,如白居易詩所謂‘時吐高梳髻’,其狀如圖右”。
高髻是中國古代婦女髮式,又稱“峨髻”,是相對指髻式高聳的稱謂。
《後漢書·馬援傳》:“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至唐代,高髻極為流行,式樣眾多。如萬楚詩“插花向高髻”;李賀詩“峨髻愁暮雲”,盧微君詩“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元微之《李娃行》:“髻鬟峨峨高一尺”;歐陽詹詩“高髻若黃鸝”。對髻式的高度、形狀作了描述。
孫帆《唐代婦女的服裝與化妝》(《文物》1984年5期)認為:“初唐式高髻纏得較緊,矗立在頭頂上,其狀如圖左;盛唐時,出現所謂蟬鬢,髮髻立在頭頂,是盛唐式高髻,如圖中;中晚唐高髯,如白居易詩所謂‘時吐高梳髻’,其狀如圖右”。
高髻冠又稱紅耳鵯,是中等體型(20厘米)的鵯。黑色的羽冠長窄而前傾,特徵為黑白色的頭部圖紋上具紅色耳斑。上體餘部偏褐色,下體皮黃,臀紅,尾端具白色緣。亞...
外形特徵 分布範圍 生活習性《休閒高髻》是一款裝扮小遊戲,遊戲大小為113K。
休閒高髻中國古代女子將頭髮挽結於頭頂的髮式。也稱結、玠。漢時婦女流行高髻。作為古代婦女髮式,因其髮髻呈“十”字形故名。其法是先於頭頂正中將發盤成一個“十”字形的...
其他解釋 古籍解釋 梳髻資料公元25-公元220年 1960年江蘇南京西善橋出土。 現藏南京博物院。
高髻女陶俑雙髻、高髻陶女俑,為唐代的明器,反映這一時期女子尚清秀的社會審美意識,現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高髻女俑是從位於長安縣韋曲北原上,距地表約9米的墓葬中發掘出來的,墓葬南北走向,呈方形的墓室在北,帶長斜坡墓道。
來歷 簡介丫髻山風景區位於北京市平谷區劉店鄉(距北京91公里),因山巔兩塊巨石狀若古代女孩頭上的丫髻,因此得名丫髻山。四方百姓又稱丫髻山為“東大山”。距東直門70...
概述 景點介紹 傳說 旅遊信息南朝高髻女陶俑是一件南朝的文物,1960年在江蘇南京西善橋出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