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號巡洋艦

高雄號巡洋艦

高雄號(日本語:たかお)重巡洋艦,二戰時期日本聯合艦隊所屬巡洋艦。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1927年4月28日開工,1930年5月12日下水,1932年5月31日完工服役,暫時編入第7艦隊。1945年7月31日,停泊在新加坡的高雄號重巡洋艦遭到英國袖珍潛艇攻擊受傷,喪失了出海作戰的能力,只有困居港內。日本投降時仍未修復。戰爭結束後1946年10月29日,被英國海軍沉於馬六甲海峽。

二戰時期重巡洋艦

高雄號(日本語:たかお)重巡洋艦,二戰時期日本聯合艦隊所屬巡洋艦。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建造,1927年4月28日開工,1930年5月12日下水,1932年5月31日完工服役,暫時編入第7艦隊。
從軍事角度看“高雄”號重巡洋艦,能基本符合軍方提出的要求。但戰鬥中出現了問題:艦橋過於龐大,足足有10層樓高,在雙方火炮對抗中,艦橋會受火力攻擊,當艦橋被擊中后里面的指揮人員都會戰死和受傷。由於當時並沒有雷達等先進技術,戰前偵察和戰鬥中有良好戰場環境是很重要的,所以日本在設計時的思路是對的。日本在戰前軍事演習中也發現這個問題,但日本沒有英美有很豐富的改裝經驗,日本只是加裝艦橋裝甲了事。另一方面,艦橋過大過重也影響了航速和航行。
1938年高雄號重巡洋艦在舞鶴工廠進行了大改裝,艦體增加水下隔艙,加強穩定性和對魚雷的防護;大型化艦橋縮小工程,使艦體重心下降。用四聯裝魚雷發射管替代雙聯裝發射管。後煙囪與第4炮塔之間的上層建築拆除,原位於後煙囪之後的桅桿向後移到第4炮塔前,上甲板增設遮蔽甲板作為航空甲板供水上飛機停放;改裝高射炮,提高防空能力,改進指揮設施。
1945年7月31日,停泊在新加坡的高雄號重巡洋艦遭到英國袖珍潛艇攻擊受傷,喪失了出海作戰的能力,只有困居港內。日本投降時仍未修復。戰爭結束後1946年10月29日,被英國海軍沉於馬六甲海峽。

高雄號重巡洋艦高雄號重巡洋艦
標準排水量 9,800(噸)
滿載排水量 15,500(噸)
艦長 204.5(米)
19(米)
吃水 5.1(米)
動力裝置 4x葉輪機 12台鍋爐
軸數 4
動力輸出 130,000(馬力)
航速 35(節)
艦載燃油量 2,571(噸)
續航力 8,000/14(海里/節)
主炮配置 5座雙聯裝203毫米
副炮配置 4座雙聯裝127毫米
防空火力配置 8座三聯裝25毫米、2座雙聯裝25毫米,8挺13毫米機關槍
魚雷發射管 4座四聯裝610毫米魚雷發射管
載機 2架水上偵察機,1架水上觀察機
艦載雷達 -
艦員 750(人)

日清戰爭時期艦船

高雄號巡洋艦由日本橫須賀海軍造船廠(日本語羅馬字:Yokosuka Navy yard)製造,1886年10月30日開工,1888年10月15日下水,1889年11月16日完工。
艦船為鋼骨鐵皮,排水量1750噸,艦長70.4米,寬10.5米,吃水4米,載煤300噸,主機功率2330匹馬力,雙軸推進,航速15節,航行以蒸汽動力為主,輔以風帆動力,全艦編制220人。
主要武器為150mm克虜伯炮4門,120mm克虜伯炮1門,75mm克虜伯炮1門,25mm4管諾典費爾德機關炮2門,380mm魚雷發射管2具。
“高雄”艦為日本第一艘採用鋼骨鐵皮結構的軍艦,代表了日本當時造船工業的最高水平,甲午戰爭時隸屬於西海艦隊,參加了威海衛之戰,1898年3月21日被列為三等海防艦。日俄戰爭中被編入第三艦隊第七戰隊擔任津輕海峽的警備艦。1911年4月1日除籍,1912年3月27日退役。

高雄號巡洋艦高雄號巡洋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