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
高醒夫(1912—1986),又名培棟,蓮花寺鎮高家河人,愛國民主人士。縣立高小畢業後,高醒夫考入西安第一中學。他關心國家大事,閱讀進步書刊,常給《新秦日報》投稿,抒發憂國憂民的胸懷。1932年,他參加了西安愛國學生反對國民黨政客戴季陶的“四·二六”運動。
人物生平
1933年,高醒夫從西安一中畢業後,先在大荔縣教書,後在楊虎城38軍漢江通訊社、17師政治處編政治通訊。1937年下半年在西安《秦風日報》當記者。這期間,他寫了許多抨擊時政,宣傳愛國抗日的詩文。
1938年,高醒夫回到華縣,在縣長呂向晨(中共地下黨員)的支持下,與楊兆榮、王立人、史卓生等籌劃創辦了華縣第一家報紙——《新華縣報》,楊兆榮為社長,他任經理。為了解決辦報經費,他將自家的樹木和門無償送給報社蓋房,併到處募捐。《新華縣報》宣傳抗日,堅持進步,受到民眾歡迎,但被反動勢力視為“八路軍的小報”。
在辦《新華縣報》的同時,高醒夫又在本村籌辦林業職工子弟學校,還擔任了縣民眾教育館館長。1941年元旦,華縣發生了國民黨二六兵站醫院副官王志超槍殺4名學生的“卅元慘案”,引起各界義憤。高醒夫參加了“卅元慘案後援會”,支持學生的正義鬥爭。1941年5月,反動勢力大肆鎮壓愛國民主運動,查封了《新華縣報》,逮捕了高醒夫,以“異黨分子”為名,將他押往西北青年勞動營囚禁。
1945年2月他出獄回縣,曾任時村競成國小校長,還在本村辦起了一所國小。
華縣解放後,高醒夫回家務農,曾長期擔任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縣人民委員會委員。但他不以此自居,而是實心實意為人民辦事。1959年,蓮花寺中學籌建時,他負責建校工作,整天東奔西跑購買建築材料。本村給學校的木材,本可以僱人拉送,但他為了節約建校資金,自己拉上架子車送了十幾趟,而且拒收報酬。1960年至1965年,他數年如一日地給生產隊擔稀糞,擔子擔壞了幾個,糞桶換了幾對。
“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高醒夫也受到殘酷打擊和迫害。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他得到了平反,並擔任了縣政協委員。1984年,他受聘參加縣誌辦公室組織的明《華州志》校注工作,廢寢忘食,加班加點,雙腳累腫了,仍不肯休息,堅持伏案工作。為了將自己掌握的縣情和歷史資料提供出來,他又全力投入文史資料的撰寫。在兩年時間裡,他身居斗室,不顧年老體弱和家庭生活的困難,奮力寫了50多篇、20多萬字的華縣文史資料。這些材料,都幾經修改,然後謄抄,一篇材料往往連寫帶抄要經過3次。為了核實某些史實,他還走訪調查。在他去世前幾個月里,病魔纏身,渾身發冷,頭昏氣短,但他仍筆耕不輟,還對旁人說:“我不能將自己知道的材料帶進棺材。”直到病重無法堅持,才停下了手中的筆。不到一個月,高醒夫就與世長辭了,臨終前,他還叮嚀子女:“我死後喪事從簡,不要給政府添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