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病史與體格檢查根據文獻複習,有下列諸項者應注意可能有腎血管病變引起的高血壓:
①青年發病常小於30歲(頗符合國內各組資料);
②老年發病常大於50歲;
③長期高血壓驟然加劇;
④高血壓發作突然,病程較短或發展迅速;
⑤高血壓伴有腰背或脅腹部疼痛;
⑥腹背部可聽到血管雜音;
⑦無高血壓家族史;
⑧常用的降壓藥物無效或療效不佳。
近年文獻也提出不同的看法,認為任何年齡都可發生此病,不一定有臨床症狀,即使藥物有效者也不能排除本病,腹背部血管雜音的出現對診斷的價值並非絕對等等。Rivin在500位正常的人作腹部聽診,發現有18%也可聽到雜音。Maxwell指出在腎血管性高血壓病例,約有半數在上腹部可聽到血管雜音,並認為其發生率與病變性質有關,在纖維肌肉增生比動脈粥樣硬化為高。綜合國內報告,上腹部可聽到雜音者約占2/3(60~74%)。我們認為腹部血管雜音對診斷本病有一定的意義。
釋義
腎性高血壓通常是指腎實質性高血壓。
嚴重性
高血壓是腎實質疾患的重要併發症,故正確處理高血壓已成為突出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因為高血壓會使心血管的併發症加速發展(左心擴大、心力衰竭、視網膜病變等),而心血管併發症是透析和腎移植患者的主要死因。此外,高血壓會進一步損害腎臟,造成腎實質病變的加速進展。故腎實質疾患中的高血壓,其危害性很大,應予積極處理飢覺是機體缺乏營養物質而引起的感覺。胃受納食物的狀況是飢餓和飽足信息的來源之一,胃空時就會發出飢餓信號。有人認為,機體內部甚至腦本身(下丘腦)存在著一種葡萄糖(血糖)感受器,可以覺察體內葡萄糖含量的變化,當葡萄糖的含量低於一定水平時,即發出飢餓信號。此外,肝內還可能存在一種特殊的感覺器,對肝內進行的葡萄糖和糖元的相互轉換過程非常敏感,當糖元轉換為葡萄糖的過程在肝內占主導地位時,這種感受器也可發出飢餓信號,反之則發出飽足信號。來自內感受器的這些信號傳至下丘腦,經過進一步的加工而產生飢感。現在有人將下丘腦的側核看作是飢餓中樞或進食中樞,將下丘腦的腹中核看作是飽足中樞。飢覺的產生還受外部因素的影響,如食物的氣味,色澤以及用餐的情境和習慣的用餐時間等。飢覺有選擇性,當體內缺乏某種營養物質時,就會引起偏食。但是偏食也與生活習慣有關。
機體內缺乏水分會引起渴覺。渴覺伴有口乾咽燥。引起渴覺的因素很多,常見的有兩類:一是血液體液中水分減少,某些化學物質濃度增高,致使細胞脫水而引起渴覺。下丘腦前視區是渴覺和調節攝水的中樞。當體內缺水時,下丘腦前視區的滲透壓感受器就會偵測出缺水的狀態。二是由於血液的損失,引起容量感受器的反應,即使細胞沒有脫水也會產生渴覺。失血過多,從事劇烈運動出汗過多,也會覺得口渴。這是因為腎臟向血管分泌一種高血壓蛋白原酶,在這種酶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蛋白質轉化為血管緊張素,當血液流至下丘腦時,容量感受器發生反應,便導致渴覺。
機體覺在調節內臟器官的活動中起重要作用。它能及時報導體內環境的變化和內部器官的工作狀態,使有機體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維護生命。
相關資料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