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徵
(一)終身性。終身教育是學校教育在時間和空間的延伸,教育從過去的人生早期的職前教育延伸到人們的職後乃至整個人生。其基本宗旨是通過不間斷的教育使人們在價值觀念、科技知識、生活能力等方面都足以應付社會變遷,並與之發展保持同步。終身教育的終身性不僅僅局限在教育年限的延長,更重要的是終身不斷地、自主地學習。
(二)學習性。終身教育的本質是建構學習型社會。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徵是就是人的學習時間越長,就越希望推進和擴展他們的學習活動,而且人們的學習越深入,也就越渴望能套用他們的學習成果。這種趨向也就產生了鼓勵人們更多地去學習的願望。日本的一項調查結果表明:一旦人們開始持續、系統地學習,他們會越來越想達到一個更高的水平,從而繼續他們的學習活動。
終身學習是以“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為基礎的。學習的特徵和終身學習的要求能激發人們主動地、積極地終身不斷學習的需要。
(三)個性化。傳統教育中統一化的教育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固定的教學模式,造成教育目標單一,人才標準單一,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精神受到壓抑。終身教育是一個開放體系,它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平需要。
(三)個性化。傳統教育中統一化的教育內容、單一的教學方法、固定的教學模式,造成教育目標單一,人才標準單一,學生的個性發展、創造精神受到壓抑。終身教育是一個開放體系,它為人的個性發展提供廣闊的平台。
(四)多元性。終身教育是一個多元化的教育體系。主要表現為:教育服務對象的總體性、普遍性、受教育機會的多元化,教育內容的多元化、多層次性。它是正規、非正規以及非正式教育有機地整合的教育體系。它強調通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的辦學來滿足社會成員繼續學習需要的多元化的教育體系。
(五)整合性。從教育體系看,終身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整合,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的整合;從教育內容看,是專業教育與全面教育,科學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整合;從能力角度看,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和創新能力、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從教育形式上看,是集中學習與分散學習、職前教育與職後教育的整合;從教育方式上看,是學習與勞動、學習與生活、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緊緊聯繫的整合化的嶄新的教育方式。
實現途徑
(一)更新教育觀念
要實現高等教育的終身化,必須更新教育觀念。要樹立教育權終身保障的意識。個人將接受終身教育作為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政府將為公民提供接受終身教育的機會作為政府應盡的職責,這樣才能夠有助於實現高等教育的終身化。同時還應重視教育與社會的緊密結合,改變傳統學校與社會隔離的封閉狀態。應擴大社會成員進入高等教育的通道,建立向社會開放的高等教育機構。
(二)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
實現高等教育的終身化離不開政府的支持、推動。政府可通過靜J定相應的政策、法規來保證高等教育的終身化。
世界許多國家,如日本、法國、瑞士、秘魯等國都已經用立法的形式把終身教育規定為本國教育發展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從而促進了本國終身教育的發展。
我國在1995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明確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終身教育體系的目標。當前應進一步充實有關部門政策法規,加強執法力度,形成一套具有良好操作性的終身教育法規體系,以保證我國的終身教育健康發展。
(三)建立開放的高等教育體制
開放的高等教育體制是實施終身教育的重要條件。高等教育除限於傳統的社會教育形式外,應增加一系列新形式,如日本文部省提出:“適應終身學習,在當今進行的大學改革中,進一步努力充實和擴大社會成員的學習機會,占有重要的位置。大學等高等教育機構作為高水平、系統、連續的學習機會的提供者,被期待著在終身學習社會中擔負起重要作用,要求廣泛向社會開放。”
(四)建立適當的評價制度
對終身學習的成果給予何種評價,直接影響著高等教育終身化的進程。因此要推進高等教育的終身化,應建立對終身學習成果的適當評價制度,以提高社會成員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推動高等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