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根據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和《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的部署,為推進高等學校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培養和匯聚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帶動高等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教育部決定進一步加大力度,實施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內容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第一層次:著眼於吸引、遴選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重點實施“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

第二層次:著眼於培養、支持一大批學術基礎紮實、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學術帶頭人,重點實施“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第三層次:著眼於培養數以萬計的青年骨幹教師,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主要由高等學校組織實施“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該計畫包括“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在職學位提升項目”、“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資助項目”、“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

實施“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是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推進高等學校落實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一項重大舉措,是執行《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中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高等學校實現人才強校的戰略抓手。

背景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不斷發展,科技進步突飛猛進,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綜合國力競爭日益激烈。在知識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不斷加速的時代條件下,人才資源已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面對世界形勢的新變化,著眼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黨中央提出了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高等學校作為培養人才的主要陣地,集聚人才的戰略高地,肩負著光榮而重大的歷史責任。提升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水平大學,關鍵是建設好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加強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努力培養造就一大批高水平學科帶頭人和創新團隊,已經成為支撐和促進高等學校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進展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1998年,教育部在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中啟動“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工程”,實施了一系列人才計畫,積極為一大批優秀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台,他們中的許多人正在逐步成長為我國各學科領域的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

實施“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延攬學界精英,造就學術大師,帶動學科建設。該計畫是教育部與香港著名愛國實業家李嘉誠先生及其基金會於1998年合作並共同籌資設立的一項高層次人才計畫,實施五年來,共有74所高校聘任了537位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平均年齡41歲,基本都具有博士學位,90%以上具有海外留學或工作的經歷;直接吸引了200位海外優秀學者回國工作;絕大部分長江學者承擔了國家重大科研項目,部分長江學者在一些關鍵性學科領域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先後有6位優秀學者榮獲“長江學者成就獎”,12位長江學者分別於1999至2003年當選為兩院院士。

實施“高校青年教師獎”和“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旨在立足國內培養造就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年輕的學術帶頭人。“高校青年教師獎”自1999年至今共投入2億元,有132所高校的429名優秀青年教師獲此殊榮,平均年齡為38歲。“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自1993年實施至今,共投入近1.5億元,支持了922名優秀年輕教師。這兩個人才計畫項目在激勵和支持優秀拔尖人才,推動中青年學科帶頭人隊伍建設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實施“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等人才計畫項目,為高校優秀青年教師提供科研經費支持,努力提高其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教育部組織實施了“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和“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近年來,共投入5億多元,資助近1.5萬人次,對吸引、培養和穩定高校優秀的青年骨幹教師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以啟動實施“211”、“985”等重大工程為契機,努力為高層次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九五”期間,“211”工程共投入109億元(另有80億元用於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著力改善高等學校辦學的基本條件,並有針對性地為一批重點建設學科配置了從事科學前沿領域研究所必需的先進設備,使高等學校開展學科前沿研究和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的能力明顯增強,也為吸引和培養優秀人才創造了物質條件。在國家財政的大力支持下,1999年啟動實施“985”工程,重點支持部分高等學校創建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獲得支持的高校都從“985”工程的經費中撥出相當一部分作為人才隊伍建設專項經費,推出了吸引、穩定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新舉措。

進一步深化改革,為高層次人才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中組部人事部教育部於2000年聯合下發了《關於深化高等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人發[2000]59號),促進了高等學校用人和分配製度改革。“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等人才計畫的實施,進一步帶動了用人觀念的轉變和機制的創新。許多高校積極推行人事分配製度改革,引入競爭激勵機制,實行“按需設崗、公開招聘、平等競爭、擇優聘任、科學考核、契約管理”的用人制度和“按崗定薪、優勞優酬”的崗位津貼分配製度,有效地調動了廣大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一個吸引、穩定、集聚高層次人才和充分發揮他們作用的制度環境正在高等學校逐漸形成。 

教育部“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工程”的實施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發揮了重要的示範和導向作用,許多地方政府和高等學校為此紛紛出台並實施了相應的人才計畫,加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培養優秀青年學術骨幹的力度。繼“長江學者獎勵計畫”之後,廣東、福建、四川、湖南、湖北、河北等省分別在省內高校實施了“珠江學者計畫”、“閩江學者計畫”、“天府學者計畫”、“芙蓉學者計畫”、“楚天學者計畫”、“燕趙學者計畫”等,其他許多省、市也相繼建立了省內特聘教授制度。相當多的高校實施了專門的人才工程或人才培養計畫,加大對本校青年學術骨幹的培養力度;許多高校對重點培養的骨幹教師派到國內外知名大學進行研修和合作研究,等等。這些人才計畫和措施對於高等學校建設一支高層次人才隊伍以及高素質的骨幹教師隊伍發揮了重要作用。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通過多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有力地支撐和促進了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的歷史性跨越。近年來,高校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隊伍規模不斷擴大,整體素質得到了提升,創新能力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從1998年到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專任教師由40.7萬人增加到72.5萬人,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占教師總數的比例由29.3%增加到33%,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由4.6%增加到8%。其中教育部直屬高校具有研究生學歷教師的比例已達到59%,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達到20%。2003年全國普通高校有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共523人,占兩院院士總數的38.7%;共有教授7萬人、副教授21.6萬人,分別占全國高校教師總數的9.7%和29.8%。

在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的同時,應該清醒地認識到,高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高校中優秀拔尖人才還不多,尤其缺少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術大師;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和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機制和政策性障礙仍然存在,特別是高校缺乏有效的組織科技創新“大兵團”作戰的人才組織機制,高校集聚高層次人才的能力亟待提升。為解決這些問題,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大高校人才工作力度,改革和完善高校人才工作機制,建立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能夠充分發揮人才作用的良好制度環境。

隊伍建設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去年底,黨中央、國務院著眼於全面建設小康,進一步推進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召開了建國以來第一次全國人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和黨管人才原則,是一次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在建設規模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中的任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此,教育部黨組高度重視,召開專門會議,認真學習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下發教育部黨組《關於認真學習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通知》,全面動員和部署教育戰線學習貫徹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並召開了以人才工作為主題的直屬高校工作諮詢委員會第14次全體會議,明確提出了以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為戰略抓手,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工作思路。在教育部的統一部署下,各高等學校積極行動起來,紛紛採取切實措施,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目前,全國高等學校正在掀起學習貫徹落實全國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熱潮。 

為進一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加快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部在總結1998年開始實施的《面向二十一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畫》的工作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制定並啟動實施了《2003-2007年教育振興行動計畫》。新一輪《行動計畫》提出要加大工作力度,實施“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的啟動實施,意義重大,既是高教戰線貫徹落實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又是積極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的關鍵環節,對加快高等學校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具有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措施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一個體系”,是指構建定位明確、層次清晰、銜接緊密、促進優秀人才可持續發展的培養和支持體系。這一體系旨在培養和匯聚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青年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帶動高等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積極探索以重點學科、創新平台、重點科研基地為依託,以學科帶頭人為核心,圍繞重大項目凝聚學術隊伍的人才組織模式,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集成發展;支持優秀人才在關鍵領域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提高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質量、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持和重要的知識貢獻。

“三個層次”,是指這一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按照支持對象不同,分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是教育部最高層次的人才項目,主要著眼於吸引、遴選和造就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學科帶頭人,形成一批優秀創新團隊。該計畫包括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兩個項目。

長江學者項目,是1998年教育部與香港李嘉誠基金會合作實施的“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的繼續和發展。該項目將緊緊圍繞國家重點科研領域、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發展方向設定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由高等學校面向海內外公開招聘在國際學術界有一定影響,具有創新性構想和戰略性思維,能帶領本學科跟蹤國際科學前沿並趕超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帶頭人,開展原創性、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研究和關鍵領域攻關,力爭取得重大標誌性成果。該項目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主要在五個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完善:一是實施範圍擴大到高等學校的人文社會學科領域;二是增加了講座教授數額,由過去的每年10人增加到100人,以利於吸引更多的海外著名學者短期回國進行合作研究;三是進一步增強崗位設定的針對性,要求高校在進行崗位設定時必須堅持與國家科技創新平台建設相結合,與重點學科、重點科研基地以及新興、交叉學科相結合,與高校科學研究整體規劃和學科布局相結合;四是更加重視發揮招聘學校的主體作用,強化高校在長江學者的崗位設定、遴選聘任和提供科研配套條件等方面的責任;五是在長江學者的任職條件和職責任務中,強調長江學者不僅要學術造詣高深,創新能力強,而且要有很強的團結協作精神和相應的組織管理能力,善於培養青年人才,能夠帶領一支創新團隊協同攻關,使長江學者聘任與創新團隊建設緊密結合。該項目每年遴選聘任100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00名長江學者講座教授。

創新團隊項目是一個嶄新的項目,是“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中對優秀人才群體的支持項目,是一個重大創新舉措,目的是為了大力推進創新團隊建設,提高高校的整體科研水平,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群體力量,爭創標誌性重大成果。創新團隊項目將以國家科技創新平台、重點科研基地為依託,對以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等拔尖創新人才為核心,從事國家重點發展領域或國際重大科學與技術前沿研究的優秀創新團隊給予重點資助,充分發揮優秀人才的團隊效應,提升高校的創新能力和競爭實力,推動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該項目每年遴選支持60個創新團隊。

第二層次是“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實際上是對高校青年學術帶頭人的一個支持計畫。這個計畫是由過去的“高校青年教師獎”“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畫”“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和“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等四個人才計畫集成產生的,主要著眼於培養、支持一大批學術基礎紮實、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的優秀學術帶頭人,支持他們開展創新性研究工作,承擔國家重大科研任務,為培養他們成為優秀學科帶頭人搭建台階、創造條件。該計畫每年遴選支持1000名左右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

第三層次是“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主要著眼於培養數以萬計的青年骨幹教師,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這一計畫主要靠高等學校實施。為推動高等學校實施“青年骨幹教師培養計畫”,教育部將實施“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在職學位提升項目”、“高等學校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作者資助項目”、“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出國研修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國內訪問學者項目”、“高等學校青年骨幹教師高級研修班”等六個項目,每年重點支持培養10000名以上的青年骨幹教師。

教育部措施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一是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統籌協調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和國際交流合作等各方面工作,充分發揮人才、基地、項目、資金和政策的綜合效益。“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要與“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學校科技創新計畫”“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計畫”“研究生教育創新計畫”密切配合,整體實施,大力推進高水平大學和重點學科建設。  

二是加大人才投入力度。教育部設立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用於支持有關人才計畫的實施。在重大建設項目經費中,明確要求劃出相當份額用於人才開發,如要求“985工程”建設經費要將對人才工作的投入作為重要組成部分,“211”工程的配套經費必須有一定比例用於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創新人才組織模式。積極改革教學科研組織形式,打破人才組織上的體制性障礙,充分發揮多學科優勢,通過凝鍊學科方向、匯聚學科隊伍,構築學科基地,組建一批多學科集成的創新團隊和創新群體。這次實施的“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就是想通過搭建科技創新大平台,進行組織創新和管理創新,打破人才部門和單位所有的壁壘,支持長江學者組建創新團隊,努力實現長江學者、創新團隊與平台建設的緊密結合,探索出一條符合中國特色的高層次人才建設新模式。

四是改革人才遴選評價機制。進一步強化高等學校在人才遴選中的主體作用,注重發揮同行專家在評審中的作用,嚴把人才遴選質量。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注重思想政治素質、學風和科學精神、學術水平和科技創新能力、團結協作精神等方面素質。改革和完善人才評價標準,實施人才分類管理,對基礎學科、套用學科、人文社會學科等不同類型的學科應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建立以業績為核心,由品德、知識、能力等要素構成的人才評價體系。

五是完善人才激勵與約束機制。繼續深化人事分配製度改革,更加重視支持人才成長和事業發展,鼓勵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按照“按需設崗、公開招聘、擇優聘任、契約管理”的原則,加快推進以教師聘任制為核心的高校全員聘任制改革,逐步形成人員能出能進、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堅持精神與物質獎勵相結合,對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要給予大力表彰和獎勵。要進一步強化監督指導,加強評估檢查,規範契約管理,對未按聘任契約履行職責的學校或個人,要堅決按照契約和有關規定取消資格或停止資助。

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高等學校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

六是創新留學工作機制。緊密結合高等學校人才隊伍建設,多方籌措留學資金,並積極推動高校與國外著名大學強強合作或聯合培養,進一步擴大高校教師出國留學規模,進一步加大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幹的選派力度,選擇一大批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教師赴國外高水平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或攻讀博士學位。要建立國外高水平大學、優勢學科和著名教授資源庫,增強選派的針對性。對入選“高層次創造性人才計畫”的優秀人才要優先選派出國進修或合作研究。  

七是大力吸引優秀留學人才回國工作或為國服務。繼續實施“春暉計畫”。進一步創新人才引進機制,大力做好出國招聘留學人才工作,積極探索團隊引進、核心人才帶動引進、創業引進、智力引進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建立優秀留學人才庫,通過多種途徑加強高等學校與優秀留學人才的聯繫,制定並實施留學人才回歸計畫,重點引進高新技術和基礎研究等方面緊缺的高層次人才。

八是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成立了以部長為組長,相關部領導為副組長,有關司局和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負責研究制定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發展戰略和規劃、促進人才隊伍建設的有關政策、重大人才計畫項目的實施方案,做好巨觀指導和統籌協調工作。同時還成立了教育部人才發展辦公室,作為協調小組的辦公室。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