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境域
山西省大同市天鎮縣卅里舖鄉下轄村
高牆框村居址在北緯40°17′36″至40°18′22″,東經113°57′48″至113°58′15″相交處,海拔1066米至1085米,距縣治天鎮西南16.5公里。北鄰孫家店2.5公里,西南接范家屯2.5公里,南上陽和塔3.2公里。南峙大疙瘩山。村域總土地6776畝。
自然環境
村域地貌為山前丘陵區。村域南部溝谷發育,較大者9條,匯於村西大西溝,村東大沙溝而北下。整個村域南高北低,略向東北傾斜。轄域中,耕地4250畝,占62.7%;用材林、疏林410畝,占6%;村民居址214畝,占3.2%;交通道路用地89畝,占1.3%;溝壑灘涂263畝,占3.9%;未利用土地1550畝,占22.9%,其中荒草地1453畝。
水文地質屬平川區鬆散岩類孔隙水區中傾斜平原中等、強富水亞區的中埋、中富水小區,和孫家店峪古河道區復域。地下水埋深5~25米。0至100米內,主要含水層25~30米,含水層岩性以砂、卵石為主。有一井孔,深50米,單位湧水量5.2噸/時・米,含水層厚27.2米,以砂礫石為主。100米至200米深度內,含水層岩性以粗砂為主,厚度20~25米。水質含氟量較高,村南羊道溝有小泉三泓出露。
氣 候屬丘陵中溫半乾旱區,氣象要素類同白小山村。
土 壤母質有花崗片麻岩和黃土質。土壤屬栗褐土性土、山地栗褐土亞類。土壤有機質含量0.6~0.8%,全氮含量小於0.05%和0.05~0.065%,速效磷5~10ppm,速效鉀50~100ppm。
人 口
全村共有204戶、755人,其中男382人、女373人,男女性別比102.4。當年出生率0.79‰,死亡率0.53‰,自然增長率0.26‰。
產業情況
種植業以糧食為主。傳統有谷、黍、馬鈴薯、高粱,余為小麥、莜麥、蕎麥、菜籽、胡麻、白麻、豆類、葵花。蔬菜有白菜、蔓菁、胡蘿蔔、芥菜。有耕地4250畝,總產糧食55.25萬公斤,畝均施用尿素、磷肥、碳銨、磷二銨等化學肥料56公斤。
養殖業傳統役畜以驢為主,次有騾、馬、牛。小畜禽有豬、羊、雞、狗。大牲畜320頭,牛占一半以上。存欄豬390頭,羊470隻。畜牧業為重要經濟收入之一。
林果業傳統以楊樹為主。次有柳、榆、杏、檳果樹。有三股清泉穿村而過,“果樹三列”大約2畝。1949年有楊樹大片林50畝,有零星楊、柳、榆5000株。杏樹30餘株。林木多分布在大西溝稍和村南眾溝壑。新中國初綠化荒溝坡,壓條小葉楊樹,種植杏核,但成林很少。1960年成林杏2片26畝,成林小葉楊6片300餘畝。六十年代後期引入優種楊大苗栽植渠旁、路旁。七十年代初,又搞農田林網建設;又引入蘋果大苗栽植,又相繼在村東南栽培蘋果、梨等,1978年達到60畝。八十年代初,在村北、村西搞農田林網建設,後期村南眾溝坡進行承包綠化。種植檸條127畝。承包個人栽楊樹等2萬餘株。蘋果等由村民承包經營。1997年有小葉楊等林地432畝,疏林地68畝。村莊零星樹2150株,7條路1條渠植樹4278株。大小果樹100畝,年產水果6000公斤。
水 利傳統人畜用井水,有引洪水澆地、淤地習慣。1949年水澆地24畝,有8米深水井3眼。新中國1955年後,開始土法打農用井。1973年始打2眼機井,並進行平田整地,修防滲渠等工程,做到井、渠、田三配套。後來又築小型灌站1處,可澆地400餘畝。1980年有各類農用井18眼,灌站1處,水澆地可達1720畝。八十年代,又打機井5眼,年取水量可達24.03萬立方米。又借改灘治鹽鹼東風,大搞渠、地配套工程。在國家資助下,搞暗管引水入村工程,村內建吃水點,解決人畜用水問題。九十年代,一些人工井退化或毀壞較多。1997年,全村水井5眼,機電灌站1處,地下水開採可達10.7萬立方米。水澆地570畝。固定渠4.45公里,均為防滲渠。當年農田灌溉26.35萬立方米,人畜用水0.5萬立方米。
農用機具小麥脫粒機3台,馬鈴薯粉碎機1台。大型拖拉機2輛搞晉煤外用,小四輪拖拉機3輛、農用小三輪車4輛搞短途運輸。購入榨油機2台,磨粉機1台,全村農機總動力390千瓦,年用電17萬千瓦時。八成村民有“二皮車”。
工副商貿業個體菸酒小鋪2戶,大型磨麵坊1處。有個體小店鋪2戶,豆腐坊三四戶,米麵加工坊2處。
村貌建設
高牆框村民居址在大沙溝和大西溝相夾的一面坡上。西臨大沙溝,東南接羊道溝域眾小溝,南高北低,相差22.5米。至清宣統年間,建有觀音廟、五道廟、真武廟、大廟4處。至1949年土改查核村民有房屋749間,其中瓦房55間,土房504間,土窯190間,人均1.5間房;基本是南北一條街,東西眾小巷的布局。新中國集體化生產後,逐年修建小隊畜圈、庫房、辦公室房屋40餘間,大隊辦公室、文化室、庫房10多間。1981年責任制時,僅留有大隊辦公室外,其餘均作價歸社員所有。八十年代村民又大力蓋房碹窯。向村北擴展。1995年秋遭嚴重澇災後,多數土窯洇坍或致危,加速向村北發展建築,而且多磚木結構。1997年基本每戶一處院落。住房600多間,下房、畜棚等500餘間。
傳統村際道路5條,一般可通畜力車。新中國後逐漸加寬成為大車路。八十年代後可通機動車輛。民國時不通郵,僅托縣城買賣家代轉。新中國1953年通郵政業務。1956年通有線電話。1958年附通廣播。1972年通廣播專線。1985年前後中斷。1997年僅通郵政。村莊群落北500米處,海拔105.2至105米間,有院落5處,大沙溝內有機井1眼。
學 校
學校占地4畝,有教室150平方米,教師7人,在校生112人。
衛 生
有村醫1人,兼賣中西成藥。方便了村民診治小病、打針、輸液等。
村政舉要
明初,至少有2個烽燧的守卒且耕且守,稱上合營。清初,為村落,雍正立縣後,已名高牆框。乾隆六年(1741)左姓從柳子堡遷入弟兄5人,名江、河、湖、海、洋。十八年(1753)村內設2牌,有牌頭2人主村事。光緒初年設甲,下分6牌。光緒十八年(1892)荒災,次年又旱成災。光緒末年設鄉約管理村事。水桶寺曹家已有是村好地200餘畝。民國8年(1919)為附村,有村副1人,村內分3閭,有閭長3人,由村副和閭長管理村事。屬東雙寨主村。18年(1929)春旱,種二次不見苗,成災。26年(1937)淪陷後,仍設偽村公所,下分3閭。有偽村長1人,閭長3人。是年有紅會組織傳入。30年(1941)設甲公所,下分3閭。有偽甲長1人,偽閭長3人。是年有一貫道組織傳入。34年(1945)7月發展第一位共產黨員左氏,後發展為5名,9月又發展8名共產黨員,10月再發展10人。同年冬季,建立共產黨村公所,設村長,財政、糧秣、武委會主任、公安員。窮苦人清算出偽甲、閭長19石糧,騾子1頭,豬1口,但全村未動,又給退回。35年(1946)清算左姓“六大戶”時,斗出100餘畝耕地,8石糧,1頭騾子等。是年冬共產黨區小隊處死叛徒及國民黨人員左氏2人,高氏1人。36年(1947)冬至時,國民黨高家店鄉兵捉共產黨幹部1人,在縣城槍殺。冬季,土匪左七子、左六子等領部下回是村活動。國民黨地方武裝半個月內包圍是村16次。37年(1948)6月,發展共產黨員3人。又恢復共產黨村公所。是年陰曆十一月,村民10餘人組成擔架隊,東去支援平津戰役,歷時3個月。1949年2月和平土改,僅劃階級成份。有地主2戶,富農6戶,上中農7戶,中農46戶,貧農44戶。新中國1950年2月土改複查時,撤職黨支部書記並開除出黨。春季,頒發土地證。冬季鎮壓反革命中,一貫道徒31人、明會15人聲明退道、退會。1952年對重點戶動員上繳鴉片。1953年建常年互組組2個,入組11戶;臨時組2個,9戶農民入組。1955年轉初級農業社。7月受嚴重洪澇災害,洪水入村。1956年轉高級社,下設生產小組3個。1957年冬社員大鳴大放,又貼部分大字報。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時,全村人到南河堡開慶祝大會。高級社改稱生產大隊,下設3個生產小隊。秋天,成立公共食堂3個,全村人入食堂吃飯,後來合併成1個,直到1960年臘月,復以戶自炊。深秋,搞深翻土地。冬天大煉鋼鐵,忙碌異常。又派勞力去趙家溝石門水庫參加築壩勞動。是年,五保戶1戶、2人,補助現金9元。又賣國家征穀草4909公斤。1959年派青壯勞力修輪流去孤峰山水庫勞動二年多。1960年嚴重旱災。村民開始開小片荒地,種糧以補貼口糧不足。1961年下鄉幹部駐村,幫助搞“奪權”鬥爭,幹部作風好轉。1962年落實處留地、豬飼料地政策,加大社員自種地面積,改善社員口糧足問題。1963年村內清賬、清庫、清財,搞“三清”。同時,改大隊核算為3個小隊核算,設小隊會計、保管等。1964年初,公社派幹部入村搞當年“四清”。對經濟問題有所澄清。1965年9月,19名工作隊員駐村搞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又稱“四清”運動。對20多名大小隊幹部違紀行為進行嚴肅查處,退賠“三定”額2000餘元。勸退共產黨員3人,開除1人。在複議階級成份中,劃地主4戶、富農6戶,上級審批為地主2戶,富農8戶,貧下中農87戶,中農22戶。清理階級隊伍中,澄清會道門組織外,又新給3人戴“分子”帽子,予以專政。成立了貧協會,設貧協主席1人。1966年6月底,運動結束。同年秋季,“文化大革命”初期,砸房脊獸頭、燒木主、神龕等,批鬥戴帽子的“壞分子”,對個別“壞分子”動以拳腳。1967年村內社員成立紅衛兵組織,但不影響生產。推廣大寨的評工記分。是年傳入毛主席頭像紀念章。1968年秋,全村勞力到孫家店參加大會,慶祝公社革命委員會成立,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為大隊革命委員會,大隊長改稱大隊主任。其餘大隊級組織不變。1969年冬至1970年戰備中,以小隊打地道3條。1971年大隊幹部傳達批判林彪反黨叛國檔案精神。1976年7月唐山地震後,部分村民搭棚休息防震。9月,毛澤東主席逝世後,社員由大隊組織進行悼念。1978年,恢復大隊管委會、大隊長稱謂。同年大隊幹部傳達批判“四人幫”篡黨奪權罪行的精神。1979年落實中央5號檔案精神,奉指示給3個戴帽分子摘去“分子”帽子,以社員待遇。冬季,下鄉幹部組織社員學習中共中央關於責任制檔案精神。提出分組作業。1980年秋後,下鄉幹部又組織幹部、社員學習中央關於以戶承包責任制的檔案精神,具體研究土地以戶承包方案等。1981年春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61戶社員承包口糧田1300畝,勞力責任田1500畝,年上繳契約承包費1.76元。1983年村民左金衛承包1500畝小流域,治理500畝,植樹2萬株,被山西省政府授予“林業勞動模範”。1984年改為行政村,設村民委員會1個,村委會主任1人,仍然設共產黨支部、共青團支部、婦聯、民兵連組織。同年,作為縣內小流域承包治理較好的村莊,多次有縣裡組織鄉村幹部檢查、參觀等。1995年夏秋之季,連陰雨、舊土窯等多被洇溻或致危,成災。政府救濟椽、檁、煤炭、糧,村民安全渡災。1997年有共產黨員26人,其中女3人,村幹部10人,有村共產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治保主任、會計、出納、民兵連長、婦代會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