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徐向前出生在著名的佛教聖地五台山下,“高山峻岭,奇峰參天”,“有五座高峰,隱在雲霧裡……東台望月峰,南台錦繡峰,西台掛月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無疑,這些美妙的地名每一個都蘊藏著一個動人的傳說。用鍾靈毓秀、人傑地靈之類的說法,來解釋徐向前元帥之所以成為共和國開國元勛的必然性,顯然牽強附會。但是,就是在五台山下,在看不見的“極樂世界”的邊沿,他一邊承擔著超負荷的體力勞動並忍受著貧窮,一邊勤奮地學習並嚮往著美好的生活,同時開始思考改變自己的命運。在經歷了無數次探索和挫折之後,他為自己選擇一條走了一生的道路:革命。在少年徐向前的心裡,“革命”兩個字,最初只是一粒種子,這粒種子最終成為一棵信念的參天大樹,那是在又經歷了若干困惑之後,譬如,“考入黃埔軍校後,這路怎么走,中國向何處走,他朦朧不清”;再譬如,他作為黃埔軍校的學兵和大元帥衛隊的隊員,跟隨孫中山北伐,也目睹了北伐夢的破滅;受到校長蔣介石的接見,又“沒有給校長留下一個好印象”……直到繞過這些彎路,於19 27年3月參加了共產黨,信念的樹苗才如沐春風。
作品特彆強調了徐向前加入中國共產黨的背景:那是在“正當國民黨右派反共活動猖獗,國共合作面臨破裂、白色恐怖籠罩大地的嚴重形勢下……”這段敘述很重要,甚至也可以把它看成是書寫徐向前以後屢經磨難不屈不撓終至輝煌的伏筆。這之後,從創建鄂豫皖根據地到轉戰川陝,從兩次過雪山草地到西路軍血戰河西走廊,哪裡有了他的身影,哪裡就有艱苦卓絕的鬥爭和燎原的星火。他很快就成了中國工農紅軍初創時期開闢根據地、發展武裝的一方統帥,在擔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的時候,才剛剛30歲。而由於早期力量的單薄和黨內思想的不統一,這位含辛茹苦的軍事將領所遇到的大都是空前的惡戰,面對的是裝備精良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於己的強敵,然而,徐向前每次又都憑著傑出的指揮才能,率領部隊殺開一條血路東奔西突繼續發展。曾任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政委的李先念回憶說:“向前具有驚人的軍事膽略,從不知恐懼為何物。越是大仗、硬仗、惡仗來臨,他越是生龍活虎,精神百倍。”
除了戰火的錘鍊,還有黨內錯誤路線的折磨。鄂豫皖根據地肅反擴大化,在駭人聽聞的千古奇冤白雀園肅反中,不僅他的妻子被殺,還差點兒把他也暗算了,但他對他所追隨的事業仍然矢志不移,忠心耿耿。1937年6月,西路軍兵敗祁連山,彈盡糧絕,所剩殘部衣衫襤褸食不果腹,在天寒地凍的祁連山區化整為零,在這樣惡劣的生存條件下,徐向前等西路軍高級將領仍然沒有喪失信心,化裝成老百姓,步行兩千餘里,回到了延安。
從本書里,我們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徐向前元帥所走過的路程,每一步都是那樣的艱辛,每一步又是那樣的堅定,沒有彷徨,沒有動搖。戰勝所有的生死考驗和磨難,只有一個法寶,那就是堅定不移的信念,信念支撐意志,意志產生力量,而真正的力量是無堅不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