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5萬元;畜牧業收入8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5頭,肉牛7頭,肉羊52頭);林業收入2萬元,第二、三產業收入2.5萬元;工資性收入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483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5萬元,其中,外出務工人數(3個月以上)5人,在省內務工5人,到省外務工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烤菸(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縣內)。2009年烤菸主產業13.34萬元。該村目前正在發展大樹楊梅、枇杷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紅大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28戶,共鄉村人口103人,其中男性53人,女性50人。其中農業人口103人,勞動力60人。該村以漢族、彝族為主,其中漢族100人,彝族3人。
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02人,參合率99%。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4.5公里,距離鄉衛生院8公里。該村建有公廁0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15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岩子腳完小,中學生就讀到大可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4.5公里,距離中學8.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5人,其中小學生10人,中學生5人。
該村建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83.89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元(人均0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1萬元,有固定資產3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村務、賬務、計畫生育等。
基層組織
該村黨員總數2人,黨員中男黨員2人,女黨員0人。團員3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
1、村集體資金薄弱。
2、村外、村內道路均為土路,民眾交通不便,行路困 難;
3、水利設施不夠完善,村民耕種粗放。
4、產業單一,效益不高。
5、人畜飲水困難,生產、生活用水不穩定,水源未經 處理,衛生程度不高。。
6、產業結構單一。
7、沒有民眾娛樂場所;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
1、該村擬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政策,以解決" 三農"為基點,結合本村實際,穩定發展烤菸 種植大力發展養殖業。
2、加快水利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林果業,改良品種; 3、抓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意識。
4、加強生態環境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