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省蒲城縣高城村村乃距縣城四十里東北隅的一個蕞爾小村。解放前,全村只有70戶人家,不到400口人,耕種著4000多畝貧瘠的土地。由於十年九旱,再加上耕種技術的落後廣種薄收,祖祖輩輩流傳著不怕打一升,只要種萬頃的說法。小麥畝產在百斤上下,打五六十斤也不算少。大多數村民過著;揭的吃,打的還,跟上碌碡過個年&;年年盼的年年富,年年穿的沒襠褲;的貧窮生活
解放後,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起來,改進了耕作方法,實行了合理密植,推廣了碧馬一號小麥優良品種,1959年夏收我村小麥畝產平均206斤,人均1300多斤,創歷史最高水平。給國家上繳公購糧、油菜籽超額完成任務百分之二百,《蒲城報》頭版作了報導,縣人民政府給村上頒發了兩面錦旗。
1957年夏天百日大旱,小麥下種成了問題。蒲城縣委和人民政府及時發出通知,要求抗旱種麥。村兩委會帶領全體社員,把地里象牛頭大的土塊打碎。用碌碡、碾子把小土塊碾成粉末,根據毛細管的原理,把小麥種上。小麥果然出了苗!過了一段時間,又下了一場雨。1958年的小麥收成還不錯。我村上世紀的第一長壽老人顧子明感慨萬端地對筆者說:“民國17年夏天的大旱,沒有今年這么厲害。當時國民黨政府根本不管種麥。不少人也怕麥苗出不來,撩了種子,沒敢下種。才造成了民國18年夏收顆粒未見的年饉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民眾的思想得以解放。特別是推行責任制以後,由於有了競爭意識,1982年夏收,不少村民的小麥一季畝產就超過了黃河(注)。真是一個奇蹟!民眾高興地說;不受管,不看臉,能增產;由於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的深入人心,2004年,全村民眾的小麥普遍達到平均畝產七八百斤,南組王根羊5畝小麥竟打了5200斤!平均畝產1040斤!旱原小麥有這么高的空前產量,不能不說是個奇蹟!有些民眾興高采烈地對筆者說;我家今年打的小麥,5年都吃不完!”近年由於機械化程度大大提升,翻地有旋耕機,種麥有條播機,收割有收割機,不僅大大減輕了人的勞動強度,而且增強了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真正實現了種地不用牛!
過去村民磨麵,都是牲口拉磑子。到了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牲口傷亡很多。人的吃糧都是低標準、瓜菜代,那牲口的飼料也僅僅是能維持生命而已。當時有人說隊上的牲口是“吃草比豬快,臥下比起來快,脊樑桿子比刀子快。”這樣的牲口怎能拉磑子?村民們便自己推磑子。人推磑子,可不好受。當時民眾對推磑子編了個這樣的順口溜:“頭參(第一遍)輕,二參重,三參就要娃的命。”嫌推磑子太重的村民就到罕井有電磑子的地方去磨麵,但極不方便。1971年縣上給我村通了電。村上買了電磑子,因陋就簡,安在王氏先祠的大房下。從此,我村實現了點燈不用油,磑面不用牛
吃糧問題解決後,村民又發展多種經營,剛起步,全村靠屠宰豬創收的有20家。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全村家家栽烤菸。每年暑期,一到夜晚,村子裡燈火徹夜通明,烤菸爐的馬達聲轟響不絕,烤出的烤菸金黃金黃,質量上乘。村民的錢包一下子鼓了起來。《陝西日報》曾用半版報導了我村種烤菸的經驗,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撰文介紹經驗。一時間,周圍村子都紛紛種起了烤菸。上海有關菸草部門,曾到我村化驗土壤,並配製了專用肥料。
正當我村大種烤菸的時候,周圍村莊栽蘋果悄然興起,並且收益遠遠高過烤菸。鑒於此,全村又掀起了栽蘋果樹的熱潮。如今,多數家裡都有10多畝蘋果園。一到清明,田地里蘋果花開,好似下了漫天大雪。走到野外,花香撲鼻,令人寵辱皆忘、其喜洋洋矣!國慶前後,走到田野,看到一片一片紅艷艷的蘋果掛滿枝頭,聽到鄉親們的歡聲笑語,真箇令人喜笑顏開、心花怒放!全村僅蘋果一項,每年就可收入300多萬元。人均3000多元。今年南組一家僅嘎拉蘋果就賣了6萬元,人均1萬元。在大栽蘋果樹的同時,王社成、王二成、王文革、王興民和王建黨5家還辦起了大型養豬場,各有生豬五六十頭,每年收入不菲。
解放前,我村絕大多數人家的房屋,牆都是夯土打成或用土坯壘成。1949年秋天下了40多天陰雨,家家牆倒屋塌。只有清代鹹豐10年(1860年)我村大財主王鎮疆碹成的14孔大磚窯巋然未動。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推行了責任制,民眾種烤菸,栽蘋果,腰包鼓了起來,便開始蓋新房。全村274戶,改革開放以來,有237戶蓋了新房。房屋的質量也十分講究,普遍用的新磚、砂子和水泥。椽、檁大多用的松木。房修好後,室內也都作了裝修,安了鋁合金門窗,和城市的建築不相上下。有的還修了浴池,安了太陽能。一天勞作回來,沖個澡,真箇安逸!還有7家在城鎮買了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