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體育節”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根據社會和民眾的需要設立的以開展體育活動為主題的社會活動日。它由某地區或某機構發起,活動內容廣泛,一般包括:賽事運動、休閒娛樂、體育文化講座、健康知識宣講或圖書展等多項活動,目的是推動全民健身、弘揚體育精神、塑造本機構或本地區的體育文化。
奧運會
四年一次的奧運會無疑是體育節中最具全球影響力和參與廣泛度的體育盛會,不僅影響到體育文化產品和服務等產業的發展,拉動舉辦國經濟的繁榮,更深層次地影響到公眾體育意識與熱情。2008年北京奧運會已經成功落下帷幕,它經過百年期盼、數年申請、多年籌備,如此的盛況得來不易。相比其帶來的經濟影響,更難得的是它帶來的社會效益,是它激起的全民體育熱情。無論是志願者、現場觀眾,還是普通公眾,每箇中國人都前所未有地更直接參與了奧運會、更真切感受到奧運精神、更激烈迸發出體育熱情,並自覺不自覺地擔當了傳播使者。雖然時過半載,“全民聊奧運,爭相數金牌”的盛況仍歷歷在目,體育競技的魅力與體育精神的感召所帶來的衝擊還餘波尚存,一幕幕驚喜、感動、失落的精彩瞬間依舊繚繞在公眾的腦海。
歷史淵源
清朝末年,由於鴉片傳入中國,國人染上吸食鴉片的壞習慣,導致整天精神不振,無心工作,國家由盛轉衰最後走向滅亡。而外國人也恥笑我們是“東亞病夫”,積弱不振。民國後,政府為了提倡全民運動,改變外國人對我國人民的不良印象,所以在民國三十一年將國曆九月九日訂為“體育節”。
設立體育節的意義
設立全國性體育節的意義,除了利用千載難逢的後奧運契機傳承全民體育熱情外,也是發展我國民眾體育運動的迫切需要。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曾經說過:“國家的實力取決於兩樣東西:太空航行和奧運金牌。”仔細想來,其實,太空航行代表的是“硬實力”,而奧運金牌代表的是“軟實力”。實際上,國際體壇也一直以奧運總金牌榜作為衡量各國體育實力和地位的重要標尺。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金牌數一路凱歌、獎牌數獨傲群芳,沒有中美俄的三國爭鋒,也沒有中美的兩強惡鬥,那是否意味著中國的“軟實力”已經世界第一了?那是否意味著中國的體育實力已經所向披靡了?任何清醒的國人都不會如此斷言。原因在於,中國金牌數所代表的意義多少打了折扣,我們所引以為豪的金牌榜是沒有民眾體育基礎的空中樓閣。明眼人可見,中國體育一直在用一條腿走路,競技體育強勁而民眾體育落後。從參與體育鍛鍊的民眾人數、國民的平均身體素質、居民區的體育設施數量……都不難看出我們與體育第一強國的稱號還相去甚遠。為了奪金而發展體育,為了競技而參與體育。國家每年不惜花費大量資金來培養金牌運動員,而非民眾健身強體。當然,在當初這個歷史階段,這種側重競技體育的運作機制是能夠理解的,有助於揚國威、振民心,我們用實力證明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然而如今,我國已經如願登上奧運金牌和奧運獎牌雙雙第一的寶座,我們無需再以金牌的名義來證明中國多強,也無需煞費苦心地“衛冕金牌第一”,我們應該把重點放在發展民眾體育運動上,提高全民健康素質上,讓中國體育事業“兩腿齊長”,名副其實地成為世界第一。
可喜的是,設立中國體育節不僅時機恰當、意義深遠、更有著廣泛的民眾支持度。網上調查表明,90%的網民表示支持設立中國體育節,體現出國人對於民眾體育活動的渴求。這使得本課題在更具有價值的同時也更具備壓力。除了紀念北京奧運會,除了與世界各國設立體育節接軌,除了給國人多一個節假日,如何使中國體育節更具有存在意義?如何使其不流於形式,不令人失望?如何最大化它的各方面價值?這都取決於對於中國體育節的科學運作和管理。
中國體育節
中國體育節屬於“節事活動”之一。“節事”是一個外來辭彙。“節”是指節慶活動,“事”是指特殊事件。從“節事”的微觀角度看,其本質是項目管理,是圍繞著“一件事情”來考慮問題、分析問題的,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具有暫時性和唯一性,在不超支、不逾時的限制下最大程度滿足客戶需求。體育節不同於其他項目的普遍特徵有:利益相關方眾多、參與人數眾多、公眾參與度高,從參與者角度看具有體驗式的、主觀的、依賴於社會認同等典型特徵;同時有媒體高覆蓋率,因此對舉辦地有較大的宣傳作用,是體育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可以對地方產生較大經濟拉動作用。
將8月8日設為“中國體育節”,是重慶網友“博8341”12日提出的,迅速成為網友關注的話題。重慶某媒體隨即面向社會發出《倡議書》,2008年8月13日的《北京青年報》等32家知名報紙、網路媒體支持、回響,國家體育總局有關人士通過媒體感謝重慶網友。據了解,在2008年“兩會”上,政協委員茅玉麟就已經提出,為紀念北京奧運會的舉辦,促進全民體育健身運動,建議能夠通過立法形式,將北京奧運會的開幕日設立為我國每年“體育節”日。
香港體育節
香港體育節源自1957年,由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自每年3月至6月舉行,一年一度,旨在推廣“全民運動”精神,鼓勵市民體驗運動的樂趣,提高大眾對體育的熱誠和興趣。
世界各國體育節
美國體育節
1978年,美國規定每年的體育節從7月23日開始,要舉辦33個奧運會項目的比賽,從中選拔優秀運動員,組成奧運會和國際比賽的代表隊。
日本體育節
每年的10月10日,是日本一年一度的體育節。體育節的確立是為了紀念1964年在日本舉辦的東京奧運會,在奧運會兩年後的1966年,體育節被正式確立,每年的這一天,全民放假參加體育健身運動。
朝鮮體育節
1949年8月2日,朝鮮規定每年10月里的第二個星期日為體育節。
土耳其體育節
每年5月19日是土耳其的體育節。
美國奧林匹克體育節
奧林匹克體育節是美國全國性的體育節日,是以奧運項目的高水平競賽為主要特徵,由美國奧委會具體承辦。1995年7月21日,第14屆奧林匹克體育節在美國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正式開幕,8月1日結束。參賽運動員3000多人,37個體育項目,另有5個傷殘人體育項目,這是美國奧委會組織的最大的全國性體育競賽。
美國奧林匹克體育節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輪流舉行,意在促進各城市修建體育設施,特別是為那些不為大家所熟悉的運動項目的運動員提供一個展示自己才能的機會,使觀眾能欣賞到在美國露面不多的奧運會項目如:擊劍、柔道、手球、桌球等。
體育節幾乎成為美國體育的見證,1978年,美國奧委會主席羅伯特·凱恩在1900名運動員面前宣告了這個節日的誕生。由於美國對職業運動員更為關注,所以只有在奧林匹克體育節上一大批優秀的業餘運動員才有機會成為媒介注意的焦點。在短短的十幾年時間裡,有許多美國體育超級巨星在這個節日上誕生,產生過激動人心的偉大時刻。
1979年體育節,上演了一場"冰上奇蹟",來自美國各個高校的80名冰球好手各顯其能,爭奪美國冰球隊的隊服,美國優秀的體操明星康納斯的出色表演使他獲得了3塊金牌,3塊銀牌和1塊銅牌。
1983年體育節最輝煌的一刻是卡爾文·史密斯和阿什福德分別打破男女百米世界紀錄,洛加尼斯在跳水比賽中得了第5和第6枚金牌。
1992年體育節在聖路易舉行,那時離巴塞隆納奧運會為期不遠,吸引了眾多觀眾,人數達43萬多人,門票收入達280萬美元。人們欣賞到了傑西·喬伊納的精彩表演,12歲的單人滑冰運動員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幼的冠軍;籃球明星阿倫打破了奧尼爾的得分紀錄;朱莉和格斯科維斯兄妹聯手奪得8枚短跑道速滑金牌。
體育節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美國體育傳奇人物,包括:布萊爾,格里菲斯·喬伊納,卡爾·劉易斯,阿什福德,斯科特·漢密爾頓,吉米·格拉克,麥可·喬丹,查爾斯·巴克利,托倫特·迪馬斯,桑德斯,托倫斯,米勒。不少參加體育節的運動員已經是大名鼎鼎的了,而更多的則是首次參加大賽的默默無聞的新手,象美國的雷頓就是在體育節上嶄露頭角的。
從1978年開始,參加體育節的美國運動員在6屆夏季和冬季奧運會中共贏得344枚奧運會獎牌。在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上,美國體育代表團共奪得187枚獎牌,其中的106枚是那些曾參加過奧林匹克體育節的運動員得到的。在挪威利勒哈默爾冬奧會上,經歷過體育節的運動員獲得了11枚獎牌,而整個美國隊只獲得了13枚獎牌,他們當中甚至還包括轟動一時的布萊爾和克里根。
1985年鑑於體育節的影響日益增大,美國奧委會決定把原來名稱"美國體育節"改為"美國奧林匹克體育節",名稱改變的目的是讓公眾更好地理解體育節對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促進作用,提高體育節的聲譽。
回想1978年首屆體育節,那時僅有1900名運動員參加25個項目的比賽,比賽時間只有4天。如今,這項賽事已經引起了新聞媒介越來越多的關注,當初,只有80名記者進行採訪,今年來自全國各地的記者人數已超過1500人。著名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和Prime Sports廣播網對本屆體育節的比賽和表演進行了全天24小時報導。
由於舉辦體育節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不少城市都希望能獲得舉辦權,目前美國共有4個城市正在全力競爭,申辦1997年和1999年體育節, 這四個城市是西雅圖、里查蒙德、達拉斯和鳳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