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症
髂骨截骨延長術適用於:
1.一側下肢短縮3~5cm的青少年以髖臼Y形軟骨已閉合者為佳,但又以不超過25歲為宜。
2.一側下肢短縮伴有同側髖臼發育不良或髖關節半脫者,本手術為最佳選擇。
禁忌症
1.髂腰肌攣縮,髖關節有明顯屈曲畸形或全脫位者。
2.一側短縮長度超過5cm而未伴髖臼發育不良者。
術前準備
1.除骨科一般常規檢查外,攝全骨盆正位X線片,供劃線及測量計算其變化。
2.常規備血300~400ml。
麻醉和體位
採用硬膜外麻醉。仰臥位,術側臀部墊高向對側傾斜30°。
手術步驟
1.切口
沿髂嵴中點向下做長12~15cm切口。
2.顯露
在縫匠肌和闊筋膜張肌之間切開闊筋膜,注意保護股外側皮神經。在附著點切斷縫匠肌和股直肌直頭並向下翻轉。骨膜下顯露髖臼上部的有翼內、外板,後至坐骨大切跡。從髂骨內外側各放彎形牽開器,二者在坐骨大切跡處相觸。
3.截骨
用彎鉗繞過坐骨大切跡導入線鋸,在髂前上、下棘之間將髂骨鋸斷。一般在同側髂前上棘後方切取8cm×3cm全厚髂骨塊。同側髂骨發育不良則取健側。
4.延長
髂骨截斷後將撐開器插置於斷面中後部,術者逐步撐開截骨間隙直至達到所需長度,助手同時牽引下肢,使下髂骨段向內向下移位,形成內窄外寬的梯形延長間隙。
5.植骨與內固定
將骨塊剪成1塊長3cm和1塊5cm的骨塊,短的骨塊植入內側,長的骨塊植於外側間隙。注意植骨塊須修製成與梯形間隙相適應的大小。移去撐開器後,用四孔鋼板螺絲釘固定。
6.縫合切口
沖洗切口,徹底止血,放置負壓引流,逐層縫合。
術中注意要點
1.自髂骨內側後下部進行骨膜下剝離和顯露坐骨大切跡時,注意勿損傷後方的臀上動脈和坐骨神經。截骨時保護好線鋸周圍的軟組織。
2.嚴格控制延長度,切忌過多延長,以防發生骶髂關節下部分離和神經損傷。如伴有髂腰肌攣縮,則須同時做髂腰肌松解術。
3.植骨塊固定要牢穩可靠,用克氏針固定易發生植骨塊壓縮。鋼板螺絲釘固定比較可靠,支撐穩定,可防止骨塊移位及受過大壓力。為保持下肢有效延長度,應注意固定方法的選擇。
術後處理
1.為搬動病人大、小便應防止植骨塊變位,術後宜用石膏托暫時固定。2周后拆線時去除石膏托,在床上練習下肢關節屈伸活動。
2.術後4~6周扶雙拐下地,在不負重的情況下練習髖關節與膝關節功能。
3.植骨塊完全癒合一般約需3個月,X線片證實骨性癒合後開始棄拐負重行走。
併發症
1.局部血腫與切口感染
髂骨血供豐富,截骨延長後易形成血腫.引流不暢可導致感染。手術結束時最好放置負壓引流和加壓包紮。
2.骶髂關節損傷
撐開截骨間隙延長時,同側上髂骨段向外上旋轉可造成骶髂關節下部分離,主要是由於過度延長造成,但15歲以下和25歲以上者亦易發生。因此,應注意嚴格控制延長長度和年齡的選擇。
3.神經損傷
撐開間隙過大易造成神經損傷。Millis(1979)報導1例延長3.5cm,術後發生坐骨神經麻痹,後經再次手術將延長度減少至2.5cm後使得恢復。合併有髂腰肌攣縮者作髂骨延長可導致股神經損傷。
4.延長度回縮
主要是由於植骨塊固定不堅固和過早負重所致。為防止術後植骨塊被壓縮,除應選擇較厚實的骨塊置於承受壓力大的梯形骨間隙後部,還必須將髂骨植骨塊堅固固定和避免過早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