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檢查

骨髓檢查

骨髓檢查是臨床上常用的容易普及而且有效的診斷檢查方法之一。骨髓檢查可用於造血系統疾病的診斷,如對白血病的鑑別診斷、各種貧血的鑑別診斷、多發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減少性疾病的診斷。 骨髓檢查還可用於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時的骨髓培養有助於提高該病診斷的陽性率,在瘧原蟲和黑熱病原蟲感染時,通過骨髓檢查有助於發現原蟲並明確診斷;。 某些惡性腫瘤時,通過骨髓檢查可以確定是否有骨髓轉移,因為骨髓是許多惡性腫瘤轉移的好發部位。臨床上常用的容易普及而且有效的診斷檢查方法。分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檢兩種。

簡介

在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時易發生骨髓轉移,可在骨髓檢查中發現相應的腫瘤細胞。用於骨髓幹細胞培養、染色體核型檢查、骨髓細胞免疫學分型試驗等。

分類

骨髓活檢

骨髓活體組織檢查術簡稱,就是用一個特製的穿刺針取一小塊大約0.5~1厘米長的圓柱形骨髓組織來作病理學檢查。操作方法與骨髓穿刺術完全相同,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組織結構,能彌補骨髓穿刺的不足。

骨髓穿刺

骨穿,是抽取少量骨髓進行檢查。骨髓充填於骨髓腔和骨骼松質網眼內,分紅骨髓和黃骨髓兩種。紅骨髓有造血功能,黃骨髓有大量脂肪組織。隨年齡增長,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被黃骨髓代替。紅骨髓保留於椎管、胸骨、肋骨、鎖骨、肩胛骨、髂骨、顱骨及股骨和肱骨上端的松質內,是人體的主要造血器官,血細胞的質和量的異常是血液病的重要病理變化。

穿刺目的

骨髓液檢查目的,主要是細胞形態學檢查,其次是寄生蟲和細菌學檢查,以協助診斷血液病、傳染病和某些寄生蟲病。

骨髓穿刺心理指導

⒈向病人說明骨穿診斷的主要作用:骨髓是各類血細胞的“製造廠”,是人體內最大、最主要的造血組織。診斷血液病常需做骨穿。如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疾病,其特徵為白細胞在生長發育過程中的異常增生。常規的抽血化驗只能反映外周血中細胞的變化,不能準確反映出造血系統的變化。抽取骨髓液作檢查,既能診斷白血病又能區分其類型,為治療提供相應的資料。

⒉消除病人思想顧慮,以取得合作。說明骨髓檢查所抽取的骨髓是極少量的,一般約0、2g,而人體正常骨髓量平均約為2600g。身體內每天要再生大量的血細胞,因此,骨穿對身體沒有影響。

⒊骨穿操作簡單,先行局部消毒、麻醉,然後將穿刺針刺入骨髓,在骨髓抽取的瞬間稍有酸痛感外,基本上感覺不到疼痛。骨髓抽出後,病人可以馬上起床活動。

骨髓穿刺術前指導

⒈穿刺前做普魯卡因皮試。

⒉骨穿部位:骨髓存在於人體扁骨內,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髂前上棘,其優點是骨面較平,易行固定,操作方便,無危險性。此外還可取髂後上棘、胸骨、腰椎棘突。根據穿刺部位選擇適當體位,如仰臥、坐位或側臥位。

骨髓穿刺術後指導

⒈穿刺點覆蓋的敷料勿浸濕,以防感染,3天后右取下。

⒉穿刺點如有出血應及時報告醫護人員。

骨髓活檢目的

骨髓穿刺檢查在大部分患者中可以成功,但是如果遇到了“乾抽”現象,即抽不出骨髓液時,就無法診斷。這種情況見於骨髓硬化症、骨髓纖維化症(原發性和繼發性),尤其是惡性腫瘤(像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等)的骨髓轉移所致骨髓纖維化以及某些白血病(例如毛細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骨髓穿刺術常不能成功。採用骨髓活檢術就能夠彌補骨髓穿刺術的不足,而且活檢取材大,不但能了解骨髓內的細胞成分,而且能保持骨髓結構,惡性細胞較易認識,便於病理診斷。還有些疾病的診斷需要了解骨髓組織結構,比如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惡性腫瘤骨髓轉移等就需要骨髓病理學檢查。骨髓活檢術對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造血組織多少的了解有一定意義;骨髓活檢組織切片的原始細胞分布異常(ALIP)現象對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的診斷有重要意義。另外,活檢對骨髓壞死或脂肪髓的判斷也有意義。

骨髓活檢可以取代骨髓穿刺嗎?

骨髓穿刺塗片和骨髓活檢反映骨髓增生程度的差異具有顯著性,骨髓活檢比骨髓塗片能更準確地反映骨髓增生程度,以及發現骨髓浸潤,而骨髓塗片能很好地反映細胞形態,二者聯合檢查可以提高診斷的準確性。可見骨髓塗片和骨髓活檢各具優缺點,互為補充,聯合檢查可以提高對多系造血細胞減少診斷的準確性。

骨髓活檢病理檢查在診斷白血病的意義如何?

骨髓穿刺塗片僅僅是穿刺一個點,會受到穿刺技術和抽吸力量過大而可能混血,影響正確的判斷。而活檢則是一塊小組織,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骨髓病態特點。骨髓病理檢查一般都有可能使增生程度增加,骨髓腔的紅髓顯著增加,骨小梁變狹。在骨髓白血病細胞增生明顯或極度活躍的病例,骨髓呈灰紅色或黃綠色的膿樣色澤。白血病細胞呈瀰漫一片,且多屬於同一類型白細胞,其分化有不同程度的阻滯。也可見骨髓增生低下,脂肪化,甚至衰竭,或有纖維化,甚至壞死,可見疾病本身表現或治療後的變化。骨髓活檢的病理檢查可彌補骨髓穿刺術的不足,更全面地了解白血病時的變化

骨髓活檢適應證

⒈多次抽吸取材失敗;

⒉為正確判定血細胞減少症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及其病因;

⒊可疑罹患骨髓纖維化、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惡性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澱粉樣變性、肉芽腫病、轉移瘤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患者;

⒋骨髓活檢對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診斷以及化療是否達到真正完全緩解的判斷有意義。凡塗片已達完全緩解,但一步法雙標本取材之活檢切片內仍可檢出白血性原始細胞簇,就應繼續給予鞏固化療,只至切片內此種異常定位的白血性原始細胞簇消失為止;

⒌在急性粒細胞白血病的緩解後化療及長期無病生存期間,應定期作骨髓一步法雙標本取材,倘若塗片細胞計數未達復發標準,而切片內出現了異常原始細胞簇,提示已進入早期復發,應及時作在誘導處理;

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期應常規作骨髓活檢,以測定患者屬何種組織學亞型;

⒎未正確判斷骨髓鐵貯存,尤其疑為貯鐵降低或缺鐵時,在骨髓活檢切片上作鐵染色較塗片為優;

⒏對骨病本身和某些骨髓疾患,例如囊狀纖維性骨炎、骨纖維發育異常症、變應性骨炎(Paget病)、骨軟化症、骨髓疏鬆症和骨髓腔真菌感染等的診斷,骨髓活檢也能提供有意義的資料。

骨髓活檢禁忌

除血友病外,骨髓活檢目前尚無絕對的禁忌症,即使在血小板減少和其他許多出血性疾患時,進行此項操作也比較安全,患者一般均能樂意接收。

方法

骨髓檢查需要抽取骨髓標本,這聽起來令人緊張,但大可不必害怕。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經驗的醫生和護士執行的特殊穿刺檢查,穿刺前會為病人進行認真的消毒處理,並嚴格按無菌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術前會給病人注射麻藥做局部麻醉,以減輕痛苦。骨髓穿刺一般在病人的髂骨上進行,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胯骨。病人需要側身臥床,醫生會在髂後上棘或髂前上棘選取適當的部位進行穿刺,一般只抽取極少量的骨髓。這不會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顯減少,也不會影響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標本一般需要立即做塗片處理或抗凝處理,以便進行各種化驗檢查。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懷疑有骨髓轉移的惡性腫瘤時,骨髓檢查可能要多次檢查,用於判斷疾病進展和治療效果,此時患者應積極配合醫生進行骨髓檢查。

正常骨髓報告單

骨髓檢查的報告單較為複雜,一般情況下非專業人員很難看懂。在骨髓化驗報告單中,包括紅細胞系、粒細胞系、淋巴細胞系、單核細胞系、漿細胞系等各類細胞在各個不同成熟階段所占百分比;其他細胞如巨核細胞、網狀細胞、吞噬細胞、內皮細胞、脂肪細胞等數量;還有經過計算的粒系和紅系細胞比值;各類細胞的形態的描述;是否有寄生蟲感染和表示骨髓增生情況的說明。

配圖

(一)骨髓塗片檢查

⒈低倍鏡檢查

⑴ 判斷標本是否滿意 滿意的骨髓塗片應薄厚適宜,細胞分布均勻、有核細胞著色清晰。

⑵ 判斷骨髓增生程度 通常藉助骨髓塗片中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來判斷骨髓增生情況,並將其分為五級,見下表。

骨髓增生程度的分級。

骨髓增生程度,成熟紅細胞與有核細胞之比,常見原因。

增生極度活躍 1:1 白血病、紅白血病等。

增生明顯活躍 10:1 白血病、增生性貧血。

增生活躍 20:1 正常骨髓或某些貧血。

增生減低 50:1 造血功能低下。

增生嚴重減低 300:1 典型的再生障礙性貧血。

⑶ 估計巨核細胞系增生情況 於低倍鏡下逐一視野瀏覽計數全部片膜內的巨核細胞數。

⑷ 注意塗片上、下兩緣及片尾處有無體積較大或成堆出現的特殊細胞,如Gaucher細胞、Niemann-Pick細胞及轉移癌細胞等。

⒉油浸鏡檢查 選有核細胞豐富、分布均勻處,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2 00個有核細胞,同時注意有無質的變化。

⑴ 計算粒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占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⑵ 計算紅系細胞總百分率及各階段細胞所占百分率,並描述其細胞形態。

⑶ 計算粒、紅比值 粒細胞系各階段細胞總和與紅系各階段細胞總和之比。

⑷ 分別計算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等的百分率。

⑸ 寫出全片所見巨核細胞數。

⑹ 有無寄生蟲及特殊細胞。

⑺ 描述成熟紅細胞形態學。

(二)血塗片觀察

⒈低倍鏡觀察塗血染色是否滿意。

⒉油鏡下分類計數至少100個白細胞,分別報告各類白細胞所占百分率,描述其形態染色情況及注意有無幼稚細胞出現。

⒊如外周血塗片出現幼紅細胞則按分類100個白細胞過程中見到多少個來報告,並註明其屬於何階段。

⒋描述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情況。

⒌估計血小板數量並描述其形態大小和分布情況.

⒍注意有無寄生蟲。

(三) 正常骨髓象

由於正常骨髓內各細胞系及其各階段百分率範圍較大,因此凡分類符合下列情況者均可視為正常骨髓象。

⒈骨髓增生活躍。

⒉粒細胞系約占有核細胞的40%~60%,其中原粒細胞<2%,早幼粒細胞 <5%、中、晚幼粒細胞各<15%,桿狀核粒細胞多於分葉核細胞,嗜酸粒細胞一般<5%,嗜鹼粒細胞<1%,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⒊幼紅細胞總百分率約占有核細胞的20%左右,其中原紅細胞<1%,早幼紅細胞<5%,中、晚助紅細胞約各占10%,細胞形態、染色基本正常。

⒋粒、紅比值 正常約為2~4:1。

⒌淋巴細胞百分率約為20%(小兒可達40%),均為成熟淋巴細胞。

⒍單核細胞一般<4%,漿細胞<3%,均為成熟階段者。

⒎巨核細胞系通常於1.5×3cm2骨髓片膜上可見巨核細胞7~35個,多為成熟型。

⒏可見少量網狀細胞、內皮細胞、組織嗜鹼細胞等。雖然它們各占百分率很低,但卻均為骨髓成分的標誌.

⒐核分裂細胞不易見到,僅約為1‰。

⒑成熟紅細胞大小、形態、染色大致正常。

骨髓檢查 骨髓檢查

(四) 填寫報告單及提出診斷意見根據檢驗結果,按要求逐項詳細填寫並加以描述,綜合骨髓象、血象所見結合臨床資料提出具體意見供臨床參考。

⒈作出肯定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細胞學特徵和臨床表現均典型即可作出肯定性診斷.如各型白血病、巨幼細胞性貧血、多發性骨髓瘤、惡性組織細胞病、骨髓轉移瘤等。

⒉作出支持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改變可以解釋臨床表現時即可提出支持性意見.如支持缺鐵性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粒細胞缺乏症等診斷。

⒊作出排除性診斷 如骨髓、血象所見與臨床診斷不符時可提出否定性意見以排除某些診斷。

⒋骨髓、血象確有某些改變,但對臨床表現提不出支持或否定性意見時,可描述其特點、並儘可能地提出進一步檢查的建議供臨床參考,必要時迫蹤觀察。

骨髓、血象報告單一式兩份,其中一份發給臨床,另一份隨同骨髓檢查申請單及檢驗標本一併存檔妥善保存以供複查、總結、研究及教學使用。

臨床意義

骨髓活檢術不僅取材大,而且可以保持骨髓結構,便於病理診斷,因此對骨髓纖維化、惡性腫瘤累及骨髓者和再生障礙性貧血的診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