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重建

骨重建(Bone Remodeling) 是指骨的形狀、密度分布隨時間的變化而改變,是成熟骨組織的一種替換機制,其基本過程包括骨組織形成和骨組織吸收兩方面的變化。

[font face=Verdana]骨重建單位又稱基礎多細胞單位BMU(basic multicelluler unit,BMU)。骨吸收及骨形成總是相繼發生在同一部位,而且是以相同順序進行的,即破骨細胞的破骨作用過程→成骨細胞成骨作用過程。這種順序的細胞活動合稱為骨重建單位,又稱骨重建的基礎多細胞單位,其含義是著重反映多細胞參與的細胞活動過程。這種單位人體全身有300萬個。基礎多細胞單位中含有三種固有的細胞成分,稱為骨細胞系,它們是骨細胞 (osteocyte)、成骨細胞(osteoblast)和破骨細胞 (osteoclast)。它們與骨的生成、代謝密切相關。
1、成骨細胞的作用——分泌鈣化生新骨
成骨細胞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骨膠原,形成骨基質,並釋放鈣離子,使基質鈣化而完成骨形成,故它是骨形成和骨骼發育、生長的主要細胞。成骨細胞移行至被吸收的骨組織部位,首先合成、分泌骨膠原及骨蛋白纖維,並將鈣、磷吸附到纖維的孔隙中進行沉澱結晶,形成新的骨組織,恢復骨骼原狀。陷入骨質內部的成骨細胞成為骨細胞,留在骨表面的靜止成骨細胞叫做襯細胞(1ining cell)。
2、骨細胞的作用
成骨細胞被包埋在骨基質中,便形成骨細胞。它是骨的主體細胞,不僅是骨的主要支柱,同時通過細胞突互相連線溝通,形成小管系統網路傳遞信息,並與骨髓內和骨外毛細血管交通,保障組織營養和物質交換。成熟的骨細胞代謝活動十分活躍,如在較高PTH水平時,骨細胞能使骨質溶解,先失去骨鹽,繼而膠原纖維溶解,最後成基質,此稱為“骨細胞性溶骨作用”。此後,在較高水平的降鈣素作用下,它又可繼發骨形成,基質中又有新的鈣鹽沉積,此稱為“骨細胞性成骨作用”。在正常生理條件下,此溶骨過程與成骨過程反覆交替進行,且處於動態平衡狀態。
3、破骨細胞的作用
破骨細胞——酸酶溶骨除舊骨
破骨細胞主要分布在骨質表面,向需要消除的局部骨組織釋放酸液,溶解無機礦物質,排入血液。無機質的丟失使骨基質內的膠原纖維裸露,破骨細胞分泌組織蛋白酶B和膠原蛋白酶,將骨組織內的有機物溶解。通過這兩個基本步驟,破骨細胞將骨質進行溶解吸收。簡單說來,破骨細胞分泌酸性離子和蛋白溶解酶,降解骨基質和溶解吸收鈣離子,再將其轉移到血液中,形成破骨作用。[/font]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