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98年4月經自治區批准設立驛馬鎮。2005年7月經自治區批准撤銷驛馬鎮設立驛馬街道辦事處。西邊垌、驛馬、西塘3個村委會由銀海區銀灘鎮劃入,怡海新村居委會由西街辦事處劃入。白屋居委會轄區由西塘村委會劃出,湖海路居委會轄區由西邊垌村委會劃出,銀灣社區於2004年設立。
行政區域
轄西邊垌和驛馬2個村委會以及銀灣、怡海、白屋、湖海路和西塘5個居委會,23個自然村,64個村民小組。
經濟狀況
驛馬街道辦事處是北海市建材、小商品批發零售集散地,建有隆昌市場、金癸水果批發市場、建材市場、小商品批發市場等5個市場。轄區內有北生藥業、銀河電子、北海石化等北海市較大企業,有銀暉大酒店、利源大酒店等星級賓館2個,住宅小區107個,民營、私營企業100家,個體工商戶2000戶。驛馬、西塘、西邊垌地屬城郊,主要農作物有西瓜、花卉、蔬菜等,養殖業以蝦、奶牛、“三鳥”為主。找準優勢,搶抓機遇,推動區域經濟快發展大發展。發揮城郊區域優勢,確定“抓住依託城市服務城市一個特色,突出招商引資、城中村改造兩個重點,發展商貿服務業、海產品加工業、特色農業三大支柱產業,努力實現農民人均收入、財政總量、民營經濟、村鎮(辦)建設四大突破”的“1234”經濟工作思路。開展了“招商引資服務年”和“解放思想大討論”、“解放思想再討論”活動,引進北海市最大的專業水果批發市場和隆昌市場、雲南路市場、金葵市場三個綜合市場,新增三產項目40多個,新建花卉、蔬菜、綜合養殖等20個農業基地,帶動2000多戶農戶發展庭院經濟、立體生態養殖和科技種養,有效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增長8%以上,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較大的提高。
該辦緊緊圍繞經濟建設這箇中心,深入開展和諧街道創建活動,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的發展。
基礎設施
多措並舉,全民動員,大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隨著市區迅速擴展,農村被城市包圍。城中村改造不但是突破我辦發展的瓶頸而且是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必由之路。在借鑑先進經驗,結合辦情基礎上確定“兩個結合,三輪齊轉”改造城中村,並卓有成效地開展工作。對城中村實行了整村改造,1000多戶農戶住進花園小區。白屋“城中村”改造項目有序推進,十二間屋“城中村”改造項目正在補充完善拆遷安置方案,驛馬村新農村建設項目半坡村村莊改造工作正在和民眾簽訂改造協定中。基本實現村村道路硬底化,80%以上的村莊排水排污接入城市管網。大力抓好農村農網改造、醫療衛生 、改水改廁、有線電視、電話普及等工作,農網改造完成100%,村民參加合作醫療100%,80%以上的農戶用上自來水,95%以上的農戶用上衛生廁所,85%的農戶看上有線電視,90%的農戶安裝了電話。 全力打造“三土”工程。圍繞創建規劃,提出打造“營造社會治安淨土,鍛造文化繁榮的沃土,建設科技興辦熱土”的“三土”工程。逐年加大投入,基本健全了“三土”建設網路。村鎮(辦)建設水平踏上新台階。新建、改造和整修村莊主次幹道、小街小巷60餘條,基本解決民眾行路難問題;組織實施了小區道路、住宅樓公共照明亮化工程,安裝各類照明燈500多盞; 100%完成農村農網改造。四是人居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改廁1300多座,改水700多戶,清理衛生死角21個。“共守衛生公約,共創清潔家園”成為大部分民眾的自覺行動,扭轉了農村衛生治標不治本的被動局面。